長安大學自覺把學校特色優勢與幫扶縣發展短板和實際需求相結合,多措并舉,盡銳出戰,通過黨建引領、干部掛職、資金投入、產業幫扶、消費扶貧、科技支撐、支教服務等方式,扎根一線,傾力幫扶,扶貧幫扶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聚焦科技幫扶,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學校充分整合在公路交通、國土資源與環境、城鄉建設三大領域的科研特色和優勢,通過組建科研團隊、搭建產學研平臺、設立專項課題等方式,構建“團隊-項目-平臺”科技扶貧體系,緊密結合商南縣脫貧攻堅需求,創新科技扶貧工作機制,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商南縣交通局設立工程技術咨詢服務工作站,捐贈各類工程設計規范圖書,開展交通工程技術專題培訓。選派專家團隊先后開展全縣道路規劃設計、丹江畫廊旅游公路可行性研究、丹江畫廊旅游規劃、312國道國境線路改造等項目的技術支持與服務。特別是在學校大力支持和技術幫扶下,商南縣獲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稱號。積極發揮地質災害預警與防治等方面的優勢,為商南縣金絲峽景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智力、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在商南縣青山鎮建立特色鎮域經濟發展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投入資金145萬元,支持產業項目13個,直接受益貧困戶384戶965人。學校設立專項扶貧科研課題,深度研究鄉村振興治理和鄉村振興規劃,為商南縣青山鎮花園村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幫助制定商南縣物流業發展規劃,為商南縣趙川鎮店坊河村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美麗鄉村規劃,助力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長安大學研究生支教團赴商南縣開展支教扶貧工作

——聚焦支教送教,全力推動教育扶貧。該校利用教育資源優勢,注重扶志扶智,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結合商南縣的專業技術和實際需求,因類設班,開展技能培訓。先后開展了脫貧攻堅政策解讀、干部能力提升等培訓,累計培訓基層干部2361人次;開展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培訓、藝術類教師教學培訓、護理技能培訓等,累計培訓技術人員1504人次。多次組織附屬學校數學、英語等主干學科教學骨干赴商南縣開展以“送教下鄉重引領,研討交流促提高”為主題的幫扶送教活動,助力當地教育教學水平提升,得到結對幫扶學校的廣泛好評。附屬幼兒園為商南縣過風樓鎮中心幼兒園捐贈繪本館,并用實際行動帶領過風樓鎮中心幼兒園轉變教育理念、提供軟件支持,發揮省級示范幼兒園的輻射引領作用,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校工會定期組織教授報告團赴商南縣開展勵志教育和法治服務。投入資金10萬元,幫助鹿城中學心理素質發展中心建設。2013年至今,該校在商南縣已經選派八屆研究生支教團共57人開展支教活動。支教團通過創新協同備課體系、深化課堂德育工作、探索教育激勵辦法扎實開展育人工作,支教團成員傾心教育,踏實肯干,受到當地師生的肯定和歡迎。

商南縣第四期“優青班”培訓班在長安大學舉行

——聚焦產業就業,幫助群眾穩定脫貧。近年來,學校始終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注重優先支持產業發展,先后直接投入幫扶資金665萬元,支持了青山鎮花園村高端白茶基地、趙川鎮淤泥灣村老舊茶園改造等40個產業項目,充分發揮產業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助推產業發展,帶動了貧困戶1078戶增收致富;建成了商南縣就業扶貧網絡平臺、青山鎮村級文化廣場、十里坪鎮農村廁所改造等10個民生工程項目,提升了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根據商南縣產業發展和技能培訓需求,組織開展系列技術技能培訓活動,先后開展了旅游服務技能培訓、農家樂烹飪技能培訓和農民工法制宣傳等,累計培訓人數480人次。

——聚焦平臺建設,擴大消費扶貧效果。從2017年開始,該校積極探索校園消費扶貧新模式,大力實施“435”消費扶貧工程。確定了“實施消費扶貧的產品必須是當地生產的農業產品、參與合作的產品供應商必須是本地企業或農村專業合作社、合作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必須建立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臺賬、加強政府主導和學校督導檢查”的四個基本原則,搭建了“教職工福利采購、教職工校園生活消費、校園食堂采購”三個消費扶貧平臺,采取了“訂好消費計劃、找準實施企業、幫助拓展市場銷路、做好技能培訓、提供資金支持產業發展”的五項保障措施。學校共累計采購、消費商南縣農特產品1323.42萬元,直接幫扶貧困戶1015戶。通過消費扶貧,帶動了商南縣的產業發展,穩定了農特產品生產企業銷售渠道,擴大了其生產規模,把貧困戶牢牢的鑲嵌在產業鏈上。疫情期間,為了解決農特產品“出不了村、進不了城”的問題,以消費促幫扶,通過教職工超市扶貧專柜、“陜西幫幫手”微信公眾號、“有田生活”微信小程序、農行掌上銀行“長安大學扶貧專區”等渠道,開展了線上線下“攜手抗疫”消費扶貧活動。組建學生志愿者團隊參與教育系統消費扶貧平臺建設,助推商南縣農特產品在教育部“e幫扶”消費平臺上線。聯合農行西安分行,主辦了以“銀校牽手 共助扶貧”為主題的助力消費扶貧專場直播活動,學校掛職干部黃飛擔任主播帶貨,直播現場累計參與1.58萬人次,點贊數1.33萬人次,現場累計帶貨銷售14638單,銷售貧困縣農特產品金額116.8萬元。

——聚焦志愿服務,積極推進文化扶貧。積極組織大學生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和文化下鄉活動,共累計組建了以“盤活基層黨建?助力鄉村振興”“互聯網+教育”“文化惠民?藝心助貧”等為主題的41支團隊,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普遍好評,中青網、人民網、中國日報網、陜西日報等各級各類媒體報道達150余次。先后組織“長安大學圖書角”募捐活動、“點亮微心愿,青春助扶貧”活動,累計向該校全校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募捐圖書、文具、文體用品、衣物共計價值60余萬元。利用暑假,發動同學們為幫扶村描繪文化墻,美化村容村貌。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組織師生黨員50余人在曹營村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黨建幫扶扶貧扶志”文藝演出活動。

長安大學校醫院在商南縣開展義診活動

——聚焦人民生活,著力做好民生幫扶。學校充分結合當地實際需求,投入65萬元在商南縣建設完成花園村小灣溝口休閑廣場、花園村安家坪過水路面、花園村霸王溝橋梁、花園村公共廁所、趙川鎮文化坪村愛心小屋、鹿城中學心理素質發展中心等項目,提升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貧困縣民生工程建設貢獻長大力量。學校積極助力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多次組織專家醫生在基層開展義診、健康教育、醫療培訓等健康扶貧活動,為200余名群眾進行義診活動,普及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及用藥知識,并指導50多名村干部、群眾進行心肺復蘇技能的練習。為商南縣過風樓鎮捐贈價值7.2萬元的醫療設備,發放2500余元的常用藥品和宣傳畫冊,推廣普及醫療衛生健康知識。組織全縣護理人員技能培訓,提升基層護理人員技能和管理水平。

——聚焦資源優勢,凝聚脫貧攻堅合力。學校積極動員校友企業,聯合商南縣在北京召開了在京商南籍企業家助力脫貧攻堅懇談會,協助商南縣與銀河蘭晶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智慧光電產業園建設項目等6個扶貧項目協議。在第四屆絲博會商南專題招商推介會上,邀請7家校友企業參會,集中簽訂了項目合作協議16個、購銷合同4個,助推了商南經濟社會發展。結合商南特色旅游發展實際,為商南縣鄉村旅游規劃、項目策劃、文創產品開發等出謀劃策,聯合西安交通大學等9所陜西高校,主辦商南縣旅游扶貧產品進高校公益宣傳活動,設立旅游產品推廣專柜,通過宣傳推介、門票打折等方式,增加商南旅游產品知曉度和旅游人流量,探索“旅游+扶貧”幫扶模式,實現了以旅游促銷費、以消費帶增收目標。舉辦商南縣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工作培訓會,努力提升旅游區服務和管理水平。

——聚焦智力優勢,支持扶貧成效評估。借助自身人才、專業、隊伍等科教智力優勢,積極參與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重大任務和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工作,承擔了陜西省2018年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培訓、建檔立卡數據質量檢查和2018年、2019年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任務。近年來,該校20余名青年骨干教師、400余名優秀碩士、博士投身于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一線,為貧困縣退出評估和鄉村振興規劃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