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課堂存在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低頭玩的現象,師生之間缺乏互動。研究高職教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反饋機制,對提高高職培養人才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教學反饋可將學習信息和學習活動進行組合,使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學生自主對學習目標與學習結果進行對比與認知,以檢驗學習成果,認識自身不足;教師根據學生反饋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關注有效反饋的途徑,把握好回環反饋的方式、時機,可使教學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形成良性、全方位“收集—輸出—反饋”的循環教學,快速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字]混合教學 反饋 優化

課題:陜西職業技術學院“雙一流”建設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信息化”與“工作坊”協同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汽車美容與裝飾〉為例》(課題編號:JGYL2019015)。

教學反饋的積極影響

1.有助于教師提升教學質量

科學的教學方式是優化教學成果、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保障,而教學反饋的積極影響也不容忽視。教學反饋能夠驗證教學計劃的合理性,促進教學目的的達成。通過教學反饋,教師可清楚學生對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策略,從而獲得滿意的教學成果。

2.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通過合理的教學反饋,學生不僅能認識到自身不足,還能意識到自己的所感所獲。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奮斗的學生在反饋過程中看到了自己的知識積累,能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而對于付出很多但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反饋的過程可讓他們發現自身不足和差距所在,改進學習方式,以提升學習成績。

教學反饋構建步驟及遵循原則

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中,教師可構建層次化的學習目標,依據課程知識點和學生能力,確定分階段、分模塊的可操作性學習目標,并將此學習目標大化小、碎片化。教師作為主導者組織并發起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同時,要注意收集有效的反饋信息,以便于調整教學計劃,滿足學生需求。

1.反饋信息的收集

有效反饋信息的收集是反饋有效的前提,要依據多個評價指標反映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在收集反饋信息的時候,應明確收集的方式、時間、內容,以確保信息收集的可操作性及客觀性。

2.反饋活動列表

學習信息可反映相應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而隨后的改善措施則是反饋促進學習的主體功能,反饋中應有明確的操作指南,以確保后續學習活動的有效性。教師應依據不同的學習信息反饋編制反饋信息列表,使反饋信息形成促進學習的反饋體系,且能夠持續有效發揮作用。

教師可通過學習目標制訂、學習信息收集、學習列表制訂三個階段,把反饋信息傳遞給學生,使其形成學習循環,從而實現學習目標。構建促進學習目標的反饋體系,能讓反饋真正服務于學習。

教學反饋優化途徑

1.課前反饋

教師可通過易班平臺做好教學前饋診斷,利用學生的自主性分析其需求,獲取反饋信息。教師先在易班平臺上發布針對課堂內容的課前預習問題,并要及時收集、匯總、歸納學生的疑問,明確學生的疑難點所在,以優化教學思路,讓前饋信息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實效。

2.課上反饋

(1)不斷反饋并進行適當的糾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和能力,依據難易程度合理劃分講解時間,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布置課后作業。教師應積極解答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并對其錯誤觀點及時糾正,讓學生做到當堂理解、當堂消化,夯實各個教學環節。

(2)落實第一反饋并及時糾正。反饋的效果取決于反饋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和糾正方式的合理性。第一反饋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敏銳、密切地觀察學生的表現,即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通過巧妙、多層次的問題,讓學生以獨立練習、小組合作或操作實踐等方法進行知識深化。教師可從學生的分析、解答中發現隱性的反饋信息,判斷學生反饋信息的可靠性,并及時完成答疑。教師對第一反饋的主動解讀,不僅能使學生提高注意力,還便于自己實時調整教學方案,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問題。

(3)督促主動反饋并自覺更正。教師與學生應相互尊重、理解,積極配合,課上教師會督促學生主動反饋,學生應自覺更正問題。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做好輔導矯正工作;而學生也要發揮主體價值,主動反饋,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不斷改進學習方法。

3.課下互動反饋

課下,教師和學生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登錄智慧職教等班級教學平臺,教師在平臺上設計測試題目、調查問卷,以夯實學生基礎;學生在平臺上提問、答題,完成調查問卷。教師可在平臺上與學生積極互動,及時答疑,或查閱問卷調查統計結果,明了學生需求。通過智慧職教系統的預警提示,教師可有效處理學生的反饋信息,從而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改進教學過程,實現教學整改與提高。

保障教學反饋有效性的條件

1.培養優秀教師

反饋信息的創新探究需要優秀教師的支撐。在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上,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的思維誤區,并能快速解惑答疑。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言語要幽默詼諧,權威而不專制,亦師亦友。這樣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回應并贊賞表現好的學生,及時糾正表現差的學生,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激勵和促進作用。

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相互合作、互動交流、相互信賴,讓學生輕松愉快地發揮想象力,形成主動參與、積極反饋的局面,以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3.制訂科學的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的合理性會影響反饋的有效性。評價指標包含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主要針對專業基礎能力方面,可將簡單的基礎知識作為評價指標,讓學生意識到自身應具備繼續學習的能力。過程性評價主要針對專業能力方面,即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中,所應掌握、應用和創新知識的能力。教師可選定清晰、實用性強的重點知識作為標準,以保證考核的準確性,評價指標應難度中等。終結性評價主要針對專業綜合能力和通用能力方面,專業綜合能力是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而通用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完成課業等過程中,表現的自我管理、溝通合作、解決問題、應用新技術、設計和創新等能力。終結性評價指標的制訂應以案例分析為主要形式,難度較大。

在各階段評價中,可引入行業、職業資格證書評價標準,建立企業本位、多元化的評價指標體系,與行業和企業的評價相結合,以建立一個開放的人才質量評價體系,有利于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優勢和問題

1.優勢

(1)反饋信息覆蓋面廣。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能從學生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中獲知學生的狀態,反饋信息較少。而現在的反饋信息不僅包含了傳統的反饋信息,還能獲取學生的即時需求,覆蓋面更全面,可幫助教師優化教學。

(2)反饋信息準確性高。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課后作業布置—課后作業批改”來掌握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而當前的反饋信息會更加準確、可靠,學生能隨時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疑問,便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3)信息反饋效率高。通過課前反饋、在線作業、在線交流,教師能夠及時獲知學生的實際狀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進度與教學內容,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2.問題

(1)前期準備工作量大,周期長。在在線教學中引入即時反饋機制,教師會面臨精力花費大、準備時間長等問題,另外,課前、課中、課后的反饋必須有教師的及時干預才能起到最佳效果,這對教師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2)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學習進度參差不齊。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可知,學生在獲取知識和掌握技能上存在快慢差異,導致學習進度參差不齊,甚至有的個體差異日益明顯,這些情況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挑戰。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化,及時調整并優化、完善教學內容。

(3)即時反饋需要階段性反饋的配合。雖然教師能通過科學的教學計劃,以及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探索欲、好奇心調動其積極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感到疲乏,出現積極性下滑的現象。這時,教師需要借助階段性反饋的幫助,讓學生看到學習效果,找到成就感,重新燃起斗志。

參考文獻:

[1]周娟英,王露峰.基于翻轉課堂的汽車裝潢工作坊教學模式初探——以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陜西教育(高教),2019.

[2]段志剛,熊艷嬌,彭智敏.課堂評價中反饋對于促進學習的研究——以大學物理課堂教學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

[3]孫永科.課堂實時反饋教學模型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

[4]王娟玲,施小明.實時反饋機制在高職課堂中的應用探索[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

[5]朱 婷,廖小勇.基于互聯網的教學互動反饋系統設計[J].現代商貿工業,2019.

作者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