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X”證書制度理解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新目標、新要求、新任務
作者:侯旭暉 楊新宇 許 遠 劉美娟
發布時間:2020-12-15 10:59:1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1+X”證書制度作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重要改革部署,是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頂層設計,也是契合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的制度保障,將指導職業院校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確定職業院校走中國特色類型教育道路。本文圍繞現階段高等職業教育內涵,明確“1+X”證書制度賦予高等職業教育的新目標,分析“1+X”證書制度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新要求,提出了“1+X”證書制度下的高等職業教育新任務,為形成“1+X”證書制度下的高等職業教育理論提供前置研究。
[關鍵詞]“1+X”證書制度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新目標 新要求 新任務
課題:陜西省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專項研究項目《書證融通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的研究》(項目編號:ZJX02012);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課證融通”背景下物流專業課程改革研究》(課題編號:2020JYB02)。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中啟動“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即“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將“1+X”證書制度作為貫徹落實《實施方案》的重要改革部署,指導職業院校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確定職業院校走中國特色類型教育道路。本文圍繞現階段高等職業教育本質,明確“1+X”證書制度賦予高等職業教育的新目標,分析“1+X”證書制度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新要求,提出了“1+X”證書制度下的高等職業教育新任務,為形成“1+X”證書制度下的高等職業教育理論提供前置研究。
“1+X”證書制度賦予高等職業教育新目標
“1+X”證書制度中的“1”代表學歷證書,指學習者在學制體系下系統學習并完成多種學習任務后獲得的文憑,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X”代表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X”證書由第三方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開發,受廣大行業企業認可,體現了學生擁有n個崗位核心技能水平;“+”代表了學歷證書的獲取過程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取過程不是并列實施過程,而是相互融合的過程。
可以看出,“1+X”證書制度作為《實施方案》中重要的制度創新,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頂層設計,賦予了高等職業教育新的目標,具體表現為多元辦學、融合開放、革新為本。在堅持多元辦學格局的框架下,應將改革創新動力貫穿于“1”與“X”證書的融合過程中。
一是多元辦學主體,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是行業企業、高職院校、社會培訓評價組織、教學行政管理部門等多元參與的格局,體現了“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的總體任務。二是融合教學過程,“1”的教育實施過程要與“X”的培訓實施過程相互融合、滲透,需圍繞“X”證書要求的崗位核心能力展開教育教學,重新構建學習內容和知識體系,使學生結合實踐邊學邊干,以培養其職業核心能力,體現了職業教育是人與職業相結合的教育過程。三是改革創新為本,要求試點院校必須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創新考核評價方式,建立學分互認機制,實施國家資歷框架等,體現了職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類型教育的特征。
“1+X”證書制度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新要求
“1+X”證書制度中的“1”代表了學生擁有從事某一職業領域的知識體系,是根本能力,是學生在職業領域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X”聚焦了若干個職業領域的關鍵崗位核心能力,是延展能力,是學生在關鍵工作領域和跨職業領域就業創業的基礎;“+”包含了專業知識、職業素養、核心崗位能力、拓展升遷能力的互融互通,“+”是綜合能力,是學生順利進入社會成為職業人的前提。
可以看出,“1+X”證書制度是《實施方案》中重要的剛性制度,在提升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X”證書制度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具體表現為彈性靈活、嚴管質量、促進就業,即在堅持彈性靈活的辦學原則下,將質量意識滲透在教育教學和精準就業的過程中。
一是彈性靈活,多元辦學的新目標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必須以彈性靈活為原則。在新時代下,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催生出適合新型生產方式和崗位技能的人才培養方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與龍頭企業共同探討多重靈活的培養方式,在培養“1”的基礎上,強化對專業人才“X”個技能的培養,體現了《實施方案》中變普通教育類型為職業特色教育類型的總體要求。
二是嚴管質量,融合開放的新目標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必須以嚴管質量為根本。以“X”證書包含的職業核心能力為依據,將專業教育標準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課程考核與證書評價、課程標準與證書大綱、課程教材與證書教材等多重融合時,必須以質量為根本,嚴把證書選擇關、嚴格證書培訓關、嚴管證書融通關、嚴控證書評價關。在識別“X”職業核心能力、認知“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調整“1+X”人才培養方案、匹配“1+X”教學點、設計“1+X”教學方案等關鍵環節,堅持問題導向、質量第一的原則,將“+”對人才培養的意義貫穿在教育與培訓過程中,以培養出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體現了《實施方案》中變追求規模擴張為提高質量的總體要求。
三是促進就業,革新為本的新目標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必須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向改革尋找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向創新尋找精準就業落腳點。“X”證書可幫助學生認清職業領域的典型工作任務及崗位核心技能,方便學生評價自身技能水平、職業素養及勝任工作的能力,輔助學生進行職業選擇、職業規劃、職業成長設計。同時,“X”證書還有利于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完成工作任務的技能水平和綜合能力作出比較準確的判斷,方便將畢業生配置到適合的工作崗位,以實現人與職業、與崗位的最優配置,體現了《實施方案》中變培養同質化人才為差異化人才,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具體要求。
“1+X”證書制度對于解決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夠緊密的問題,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模式改革,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促進就業創業等具有重要作用。
“1+X”證書制度下高等職業教育的新任務
1.探索“1+X”證書融通的人才培養新方案
根據教育部最新下發的專業教學標準,結合“X”證書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以及行業企業用人需求調研,應重新審視和梳理原有人才培養方案,組織力量開發“1+X”證書相關的人才培養新方案。新方案必須凸顯雙元育人、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訓為主、育訓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以及產學融合、校企合作的多元辦學模式等。對照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職業能力要求,對于知識和技能點全覆蓋的模塊,采取免修課程方式,不更改原有課程內容;對于關鍵核心技能模塊,采取強化課程方式,將新技術和新要求融入原有課程內容;對于現有課程內容不能覆蓋的模塊,采取新增課程方式,開設獨立課程,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在不增加總學時的前提下,全面調整原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和學時比例,保證賦能過程中不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
2.重構“1+X”“育訓并重”的模塊化新課程
將原課程體系進一步優化和細分,構建“德育模塊”“基礎素質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能力課程模塊”和“職業證書課程模塊”的“1+X”專業課程體系。針對“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養需求,建立模塊化課程體系,在既有課程中植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包含的教學模塊,并基于職業標準開發獨立課程,通過模塊化的課程體系支撐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課程教學資源。
3.培養“1+X”協同育人的高水平新團隊
教育部職成司副司長謝俐在“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培訓會議中明確指出,要聚焦“1+X”證書制度開展教師培訓,建設校企人員雙向交流協作共同體。實施“1+X”證書制度必須要組建一支優質的雙師型教師團隊,以實現《實施方案》中關于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具體任務。建立“X”證書考評員隊伍是開展院校落實“1+X”證書制度的重要前提。因此,“1+X”證書制度試點單位要組建以職業院校骨干教師、產教融通型企業技術骨干為主體的考核力量。職業院校要通過專項培訓、會議講座、短期培訓、技術研發創新、工作坊、沙龍訪談等多種方式,立足教學和教師需求,組織考核團隊,同時選聘企業核心技術骨干擔任企業導師,充實團隊力量,構建校內外專兼結合的教師新團隊。
4.建設“1+X”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新基地
基于“1+X”證書制度試點專業現有可利用的實訓資源,學校結合“X”證書要求的職業技能考核點,遵循實用、夠用的建設原則,添置部分能夠培養崗位核心技能的設備,確保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產業行業技術保持一致水平或者適度超前,切勿為了追求人工智能、智慧服務、大數據分析等標簽化的先進軟硬件設備,下重金超前建設校內實訓基地,而脫離了崗位技能培養和產業現有水平。應積極探索校企共建共用實訓基地的路徑,拓寬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資源邊際,努力開展實訓基地建設與企業崗位工作的結構性對接研究,建設覆蓋核心崗位技能培養的開放型實踐教學場所。
5.創新“1+X”多元參與的人才評價新體系
人才評價是對人才行為過程、行為特征與行為結果的比較與揭示,從對象與內容上來說,包括素質測評、知識考試、品德測評、職業技能水平認定等。“X”證書的評價就是對能夠勝任“X”個崗位的從業人員進行的技能水平認定,也是對證書獲取者學習能力、綜合素質的認定。將職業技能等級考核與學歷教育相關專業課程考試統籌安排,同步化考試評價,是當前“1+X”證書制度試點單位的重要任務。目前,已有第三方社會培訓評價組織與行業龍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由第三方社會培訓評價組織牽頭對接龍頭企業,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龍頭企業、職業院校三方共同開發校企合作課程,置換“X”證書中對應的技能模塊,同步化考核評價,形成多元參與的人才評價模式。對此,職業院校仍需探索人才培養與評價的新模式。
綜上,“1+X”證書制度對職業院校原有的辦學定位、專業設置、教學管理模式、課堂教學方式等產生了深遠影響,必將帶動“三教”改革快速啟動與落地,帶來人才培養模式、評價模式、模塊化教學、校企深度合作、學分積累與轉化、打通教育通路等一系列變化。如何將“1+X”證書制度與原有教育教學相結合,是擺在試點院校面前的重大課題,如何將“1+X”證書制度專業全覆蓋,是形成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關鍵部署,對此,還應進一步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大改革、大創新。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孫善學.對1+X證書制度的幾點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72-76.
[3]姜大源.跨界、整合和重構: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三大特征[J].中國職業教育,2019(7):9-12.
[4]唐以志.1+X證書制度:新時代職業教育制度設計的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6):5-11.
[5]胡浩.職業教育改革1+X證書制度試點下月啟動.[EB/OL].新華社,(2019-02-19).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9/content_5366900.htm.
[6]王屹.政策語境下職業教育高水平實訓基地建設的定位與路向[J].當代職業教育,2019(4):36-41.
[7]蕭鳴政.當前人才評價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J].行政論壇,2012(2):1-6.
作者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