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學化”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育是非常不利的,幼兒期是孩子接受教育啟蒙、思維構建、品質培養的關鍵期和敏感期,幼兒園應當以富有趣味的方式對幼兒的處世思維與科學思維等進行初步的構建,培養幼兒的良好品德,注重啟蒙而不是進行知識教學使幼兒園“小學化”。

一、幼兒園去“小學化”的重要意義

相關教育研究工作者應當認清形勢,確立幼兒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在學前教育中對幼兒進行身心教育、道德培養、科學思維啟蒙,使幼兒在擁有童真童趣的同時在幼兒階段就能夠得到思維與智力上的基礎培養,為幼兒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而不是一味“小學化”,向幼兒灌輸學習知識,這對于幼兒的身心發展、思維拓展、品德養成無疑是極其不利的。學前教育研究工作者和有關教育部門以及各個幼兒園應當對此有充分的、清晰的認識,不斷對幼兒園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幼兒階段孩子的思維比較靈動,幼兒園應當注重教育活動的趣味性、游戲性,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幼兒對于幼兒園啟蒙教育的興趣,從而使幼兒園啟蒙教育切實有效,并讓幼兒在幼兒時期擁有更加美好的體驗和感受,這既有利于對幼兒性格品質的培養,也有利于幼兒的思維培養與啟蒙。

二、對于幼兒園去“小學化”的建議

知識學習固然重要,但是不應當摻雜在幼兒園的教學模式中,幼兒園應當注重的是對幼兒的科學啟蒙以及幼兒的思維構建和品德培養等。應當不斷完善和改進幼兒園教學模式,注重教學方法的趣味性對于幼兒的啟蒙效果,一方面注重科學啟蒙的趣味性與游戲性,確保幼兒對于幼兒園教學的興趣,進而確保幼兒園啟蒙教育中品德培養、思維構建、童趣激發等方面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可以為幼兒設定充分的休息和游戲時間,以集體活動為主,以趣味性活動為主;在天氣晴朗的前提下,保證幼兒每天有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其中體育活動的時間須占1小時以上;利用幼兒園的戶外運動條件,開展適宜幼兒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的戶外活動。在開展活動的同時,要注意回歸教育的本位,開展競賽游戲,將幼兒的上進心徹底地激發出來。對于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小學化”現象,應及時糾正和處理,要做到“保教”的有機結合,要回歸幼兒喜歡游戲的本性,不再舉辦特色班、實驗班等,無需過分強調紀律和秩序。除此之外,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需要注重幼兒身心協調發展、個性化發展的素質評價,讓幼兒有充足的自信心參與到教學游戲中,這對于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游戲教學法,這對于幼兒在幼兒園階段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最好的、最常見的幼兒啟蒙方法,需要廣大學前教育研究工作者在幼兒園教學實踐過程中積極探索,在教學互動中發現新的游戲教學法,并確保游戲教學法確實對于幼兒具有科學有效的啟蒙作用,使幼兒的智力和思維得到有效的開發與培養。這是廣大學前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本質任務,而不是一味追求對幼兒進行知識的灌輸,使幼兒園教學走向“小學化”。許多幼兒園抓住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大力推行幼兒園的“小學化”,宣傳幼兒園的“小學化”教學力度,這是對幼兒在幼兒階段的啟蒙教育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非常不利于幼兒在幼兒園中的啟蒙與成長,值得引起廣大學前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廣大學前教育研究工作者應當在幼兒園中大力推行幼兒園去“小學化”改革,抓住幼兒園學前教育的重點與本質,不要好高騖遠,進而使學前教育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也應當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能急功近利,在幼兒學前教育中就追求學前教育的“小學化”,不但不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積極影響,還會忽視孩子的學前教育啟蒙,進而阻礙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總而言之,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教師要認真分析幼兒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和學習情況,尊重幼兒的成長發展規律,家長應當放平心態,不要對孩子的學習過分著急,幼兒園也應當秉承著“科學啟蒙,玩出智慧”的教學理念,合力做好幼兒階段的啟蒙教育工作。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美好五龍聚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