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會學視角下體育舞蹈教學的美育教法分析與實踐
作者:劉 菲
發布時間:2020-12-08 14:13:5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從社會學視角分析,體育舞蹈教學能夠從美育角度提高大學生對人與社會的審美趣味,提升當代大學生自身的人格魅力與修養。文章基于社會學視角,對我國高校階段體育舞蹈教學的美育方法進行了具體研究。文章首先對社會學視角下的美育工作和體育舞蹈內涵進行了簡要概述;其次分析了社會學視角下體育舞蹈的美育功能;再次對體育舞蹈教學的美育教法策略進行了詳細解讀;最后對社會學視角下開展體育舞蹈教學美育工作的注意事項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社會學 高校 體育舞蹈 教學
引 言
高校的美育工作是我國全面開展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提高我國高校大學生鑒別“真善美”能力的同時,對于激發我國高校大學生民族認同感和人格力量具有重大意義。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學工作是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在承擔高校美育教育工作中具有較大優勢。因此,基于社會學視角下體育舞蹈教學的美育方法進行分析,能夠有效實現高校教育階段美育價值的傳播和培養,促使學生達到身心的和諧統一,幫助學生在市場經濟帶來的沖擊下重新喚醒自身的人文情懷,強化學生對社會價值的認同感,提高未來社會主體關于美的社會評判標準和價值構建。
概 述
1.美育的社會性
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工作同樣是對人進行培養和教育的社會現象,因此美育具備一定的社會性。本文認為,美育的社會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美育工作在具備獨立的社會地位的同時,又時刻被社會的發展所制約。美育、德育、智育、體育是教育工作的四大組成部分,分別對人的情感、道德、智力和體力進行培育。美育以美育人,是陶冶人類情感、凈化人類心靈的重要手段,與德育、智育、體育具有相同的社會地位。同時,假設排除德育、智育、體育等教育要素,單純以美育角度入手對人進行培育,通常無法實現人們對美育工作教育效果的心理預期,四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相融合、相互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呈現出不同的水平和重要性。另一方面,美育工作在高校學生社會性的培育方面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現代高校對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背景的充分主體性的人。對于高校教育而言,美育工作應該著眼于對高校學生生活觀的重構,陶冶大學生的審美情操。
2.高校體育舞蹈的美育功能
作為高校教育階段體育與藝術的主要結合部分,高校體育舞蹈融合了舞蹈、音樂、服飾等關鍵因素。高校體育舞蹈的美育功能主要體現在:通過對優美的舞姿和動作進行學習,學生可以充分感受人的形體美、姿態美、風度美,通過持續的學習達到強健自身體魄、提升整體氣質、塑造正確價值觀的目的;通過學習體育舞蹈,能夠使自身的體態和形體更加優美,為塑造良好而自信的身體與心靈提供基礎,最終為學生思想品質的提升提供幫助;體育舞蹈具有較強的標準性和集體性,不論雙人舞或集體舞均要求參與人員具備良好的群體意識,不能為突出自我而盲目進行動作創新,因此通過體育舞蹈還能夠充分樹立學生的團隊精神;體育舞蹈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挑戰性,通過對不同難度舞蹈的學習和表現,能夠不斷提升學生面對困難時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充分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和創造。
社會學視角下體育舞蹈教學的美育方法
1.體育舞蹈課程開始前
高校在正式開展體育舞蹈教學課程之前,應充分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具備一定審美水平的教學環境。良好的體育舞蹈教學環境主要包括干凈清爽的舞蹈空間、整齊有序的教學器材、得體舒適的舞蹈服飾、合理優美的舞蹈課程安排、悅耳動聽的舞蹈音樂等。具有一定審美水平的教學環境可以為學生的體育舞蹈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能夠幫助其在輕松愉悅的心態下開展體育舞蹈學習,接受體育舞蹈教育的美育熏陶。
2.體育舞蹈活動開始前
在進行具體的體育舞蹈教學活動前,可以為高校生播放優秀的體育舞蹈作品等供學生進行觀摩、欣賞和學習。學生在觀摩過程中,教師可以實時進行一定的啟發教育,詢問學生觀摩和欣賞優美體育舞蹈時的心得體會,在充分激發學生對體育舞蹈的學習熱情后開展具體的體育舞蹈教學活動。
3.體育舞蹈活動進行中
在進行具體的體育舞蹈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充分注重對學生體育舞蹈的多元化培育:一是身體美,主要體現在對學生身體素質和形體美的塑造,針對部分沒有任何形體基礎的學生要求他們保持基本的坐姿、站姿、步伐,提升學生的基礎身體素質,養成良好的體態習慣;二是運動美,現有體育舞蹈包含的舞種約有十余種,舞種所包含的技術標準和風格均不相同,學生通過對不同的物種、不同的舞蹈動作進行學習,能夠全面掌握體育舞蹈中所包含的技術美、創新美和風格美等,通過對個人肢體、雙方合力、全面發力等技術要領的逐步學習,提升學生在體育舞蹈學習中的智慧與創造力;三是精神美,體育舞蹈教學中的精神美主要體現在進行舞蹈活動時的禮儀、協作和風度展示等方面,通過體育舞蹈的學習,學生可以養成互相謙讓、彬彬有禮的行事態度,塑造健康完整的精神素養和頑強的意志力。
4.體育舞蹈課程結束后
當高校體育舞蹈課程全部進行完后,學生通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體育舞蹈功底,此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在課下對舞蹈動作進行練習和創新,通過學生之間自發的溝通和交流對體育舞蹈的步伐、動作等進行創造。對于優秀的舞者,學校還可以組織其參與各類型的舞蹈比賽,在展現學生身體美、運動美、精神美的同時,塑造良好的集體榮譽感和競爭精神,提升學生的社會思想境界。
社會學視角下開展體育舞蹈美育教學的注意事項
1.端正態度,糾正人們對體育舞蹈的錯誤認知
部分人認為,在高校開展體育舞蹈教學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男女生接觸的機會和頻率,對于課業較為繁重的院校而言,是誘發男女生建立戀愛關系影響正常學習的不利因素。其實只要引導和教育得當,順利開展體育舞蹈教學對于高校大學生建立正確的愛情觀念以及異性之間相處的原則和方法等反而具有較強的正面價值。體育舞蹈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審美,在強身健體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美學觀念、家庭觀念和價值觀念。
2.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規避運動風險
雖然體育舞蹈的大部分動作較為舒緩和優美,但是對于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仍存在一定的運動損傷風險。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規避運動風險需要做到建設安全性高、環境整潔的舞蹈場所,確保進行體育舞蹈教學時不會出現風險性高的車輛以及無關人員;保證體育舞蹈教學工作中“四平米一對舞伴”的原則,避免出現不必要的踩踏風險;進行實際的教學活動之前,要保證學生獲得了充分的熱身,舞蹈教學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慢至快、由簡至難;做好應急防護工作,必備的急救箱、藥品需要及時進行檢查,掌握好運動損傷的黃金救助時間。
3.充分結合校園文化,發揮體育舞蹈的美育功能
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社會屬性的重要環節。通過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結合,能夠最大程度發揮體育舞蹈的美育功能和社會屬性。高校在進行體育舞蹈教學工作之余,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類型校園文化活動,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舞蹈水平、紀律性、團隊協作精神。
結 語
隨著體育舞蹈教學工作的開展,體育舞蹈教學本身除了幫助學生獲得體育舞蹈知識、培養體育舞蹈技能之外,還被賦予了培養學生體態、社交禮儀、思想文化水平以及團結協作能力的功能。對社會學視角下的體育舞蹈美育教學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分析,有助于提升今后相關專業教學的工作效率,更好地發揮體育舞蹈教學工作的美學價值和社會屬性。
參考文獻:
[1]劉波.體育與社會化關系研究[J].體育科學,2012,32(11):90-96.
[2]何躍春,杜高山.體育舞蹈審美特征探析[J].體育學刊,2015(1):58-61.
[3]“提升我國體育文化軟實習核心問題研究”課題組.中國體育文化軟實力及其提升[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215-265.
[4]馬維林.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美育課程體系建構[J].創新人才教育,2015(3).
[5]王勇.淺析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體育教學,2014(8):45-46.
作者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