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閱讀策略單元學習的是提問策略。這樣帶來的問題是學習提問是不是可以放在一個單元內來集中進行或者完成呢?答案是否定的。統編教材設置提問閱讀策略單元,雖然有集中學習的意圖,但不影響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必要的鋪墊。因此,培養學生提問的意識和能力,不是學習提問策略這一個單元能夠做到的事,而是要針對不同學段學生在提問策略上的學習,循序漸進、有條不紊落實。

一、呵護學生“愛問”的萌芽

當學生“愛問”的天性進入課堂,一些教師覺得很煩,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去應對他們。對此,教師需要有呵護學生“愛問”的意識,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接著就是要認真聆聽,仔細分辨哪些問題是與課文學習相關的,哪些是隨口說說而已,再分別進行處置:對與課文學習內容相關的問題,教師要大力肯定,明確告訴學生這個提問好在什么地方;對于隨口說說的提問,教師也要提出改進方向。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學生“愛問”的天性得到了呵護。

二、激勵學生“敢問”的勇氣

一些學生進入怕提問的狀態,原因主要是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沒有什么價值而被同學和老師嘲笑。這里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自身想得太多,顧慮重重,教師要消除學生怕出錯、怕走偏的心理,引導他們提出問題后再進行完善;二是教師需要創造和培養課堂良好的交流氛圍和民主意識,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要尊重他人,即使提問者提出的問題不夠好,也要友好地給出幫助意見和建議,最終使得每一個提問者都可以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

如教學《秋天的雨》一課結束時,教師問學生還有什么問題,有個學生猶豫了一會兒終于提出:“課文第四自然段說,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這小喇叭是什么呢?”這個問題一提出,有人笑了起來,有人搖頭,也有人抓緊看課文……教師用手勢示意大家靜下來說:“這位同學提出了一個別人沒有發現的問題,這非常好!”然后教師走近提問的這名學生說:“你提的問題是說秋天的雨不像小喇叭,還是說這小喇叭與秋天的雨關系不大,這一自然段與小喇叭沒有聯系呢?你能給大家再說得清楚一些嗎?不要緊張,你可以慢慢說。”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問的學生進一步說出了自己的問題:“我覺得秋天的雨與小喇叭外形上沒有相同的地方,前面都說秋天的雨帶來的都是那么好的東西,這里說帶來冬天的消息,那小喇叭帶來的不就是壞消息嗎?”教師鼓勵學生:“問題說得多么清楚,誰能幫助解決呢?”教師和其他學生一起陸續給出了解答:秋天的雨外形上確實不像小喇叭,但雨打在樹葉上、瓦片上、大地上發出的響聲像小喇叭吹出的聲音;一層秋雨一層涼,秋雨帶來的是寒意是自然的規律,沒有好與壞的區分,秋雨不斷地下著,就像小喇叭一次次吹出的季節變換的曲調。

三、引導學生“善問”的方法

當學生愿意提出自己的問題后,仍然會出現課堂提問冷場的情況,原因是什么呢?那是因為學生還不善于提問。對此,統編教材把提問作為專題安排在閱讀策略中集中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從中學會如何在學習一篇課文時從不同角度提出不同問題,具體的策略有:從整體內容提出問題,從部分內容提出問題,從課文的寫作方法提出問題,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還有從課文題目提出問題,從課文的標點符號運用提出問題等。

學生進入一篇課文的學習,如何才能做到善問:首先是善學,通過鉆研課文,才能發現問題;其次是善思,面對問題,怎樣提出來,才可以幫助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當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提出來的才是真問題。在一篇課文的學習中,能夠提出真問題,才是真正的善問。教學中,無論是提出問題的策略,還是能夠提出真問題,都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

總之,閱讀教學實質上就是在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從生疑、質疑、解疑到再次生疑、質疑、解疑的螺旋上升過程。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提出問題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落實提問策略這一語文要素的學習,需要教師把握好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層次性,讓學生在愛問中起步,在敢問中提高,在善問中成長。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水市新華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