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我們中國人的生活節奏,也改變了我們的上課模式。因此,“停課不停學”是教學工作中的新命題,也是對教師這一角色的新挑戰。也就在此時,我們終于可以按下暫停鍵,深入地去思考:學生學習的規律到底是什么,怎樣的課堂更有利于學生?用“互聯網+”時代的思維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怎樣做才能使學生盡快適應網課,讓他們切實感受到教師的教育并得到有效陪伴?

首先,筆者認為教學模式的改變必然帶來教師在授課內容、方式等方面的變化。網絡授課不僅要求教師熟練掌握并運用直播軟件,還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這對于我們來講是個挑戰。從最初的忐忑不安到現在的輕松自如,筆者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1.用心備課。多查閱資料,深入研究教材,把重難點準確講解清楚。網課不能面對面進行師生互動,教師也不能看到學生的聽課狀態,這就要我們深入思考怎樣從“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如創設真實情景,提出具體任務,給出學法指導及完成學習任務的步驟,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并用小視頻等形式提交學習情況,教師再結合學生的反饋進行強調、講解、歸納、提升等,真正體現先學后教,達到從“研究教”到“研究學”的思維轉變。

2.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與學生開展互動式教學,如何去檢測學生是否“真正在線”,如何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能關注到學生學習的狀態?我們采用多種方式,連麥、用文字回復、搶答等,教學工具的變化帶來了技術應用、教學狀態的變化,線上教學的方式具有趣味性、內容更具故事性,我們唯有提高學生線上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3.我們如何通過單一的學科學習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學會“如何更好地學習”,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網絡教學中,我們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微課平臺或學習網站,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發現問題,從而使他們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4.我們如何能夠讓自己的教學課件更具有吸引力?與線下課程的黑板+教學課件+教師實時互動相結合的模式不同,PPT是整個網課教學形式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占據了幾乎整個課程演示部分的全部。因此,教學課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堂網課的成敗。

學生上網課期間家長自然而然地擔起了班主任的角色,家長的有效陪伴尤其重要。網課前,筆者指導家長抽出時間與孩子共同制訂學習計劃,將計劃與學校安排的課程表等張貼在學生座位的正前方,以此警示孩子要端正學習狀態。家長還要給孩子設立學習小目標,并及時對目標完成度進行考核評價,還可以適時進行多種獎勵,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對于已經復工無法在家監督和陪伴孩子上網課的家長,我們建議他們要充分相信孩子,教師重點指導家長調整心態,迎難而上,堅持做好自我,以自家孩子的學業水平綜合考慮問題。家長和孩子強化彼此信任的心態,通過這個機會家長與學生建立深厚的親子關系。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我們不能忽視對學生在網課期間的教育和引導。網課期間,筆者要求學生上課的時候不管有沒有要寫的東西,拿好筆,準備好紙,隨時做好打草稿或者記筆記的準備,這樣有儀式感的行為能夠讓學生的思維高度集中,更好地進入上課狀態。教育學生更重要的是,掌握好時間進行文化課的查漏補缺。我們采用“釘釘家校本”,對學生每日作業進行一對一點評,在班級中進行總體概括性評價,分享優秀作業案例,樹立優秀作業模范。同時,加強作業完成的管理,每組設小組長一名,負責檢查、指導、督促本組學生完成作業。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與制約使大家均能養成自覺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對自律性差的學生,教師和小組長及家長要緊密聯系,利用微信、QQ、釘釘進行單獨輔導。通過網絡我們實現溝通答疑,使這部分學生能夠盡快迎頭趕上。

疫情之下,網絡之上,網課教學已經結束,對筆者來說,線上教學雖是初次嘗試,卻是對我們師生教法、學法改革的一次嚴峻考驗。這次的網課教學也教會了我,當孩子們面對困境時,我該如何指引他們在逆境中不斷成長。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陜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