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電團隊助力我國首次馬里亞納海溝萬米深潛直播
作者:?馮麗 張書奧
發布時間:2020-12-01 11:35:06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牽頭完成的我國首次馬里亞納海溝10000米級海試實時直播任務圓滿完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院圖像所宋銳教授帶領團隊承擔了“滄海”號“御用攝影師”的多通道影院級4K超高清視頻編碼系統,以及水面母船4K超高清視頻解碼系統的研制任務。在多次近海海試以及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實時直播過程中,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實時直播提供了堅實后盾。
由于此次研制任務時間緊、任務重、指標高,4096X2160@60fps的影院級超高清實時視頻壓縮對系統設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確保完成任務,宋銳教授帶領團隊成員同時制定了兩套方案,并行實施。經過團隊成員的不懈努力,兩套方案最終都實現了項目的既定指標要求。團隊成員在與總體單位的聯調過程中,與上下游設備進行了多輪反復調試、修改和測試,確保在各種工作模式下系統都能夠穩定工作,并在最終選用了功耗較低的一套方案進行系統搭載。
據悉,“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成功潛入海底10909米,對中國未來的海洋開發意義重大。人類目前探明的海底僅有5%左右,大洋海底的巨量氣壓使大部分設備無法承受。在“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之前,美日英等國都對海底進行過探索,其中美國的里雅斯特號曾下潛到10911米,創造了世界潛水深度記錄,日本的深海潛水器也曾下潛到10898米。美日的潛航器雖然都下潛到了一萬多米的深度,但由于科技限制,只能進行簡單的上下潛水工作,探明部分海底物質。而“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不僅能潛到一萬多米,同時還能進行較長時間的系統性作業,能夠真正起到海洋開發的作用。
宋銳教授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像所視頻編碼和計算機視覺方向學術帶頭人,多年來一直專注于圖像視頻編碼、處理和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研究,在可見光和遙感影像壓縮處理,以及三維計算機視覺方面有深厚的積累。他負責完成的研究成果已應用于我國嫦娥三號、實踐十五號、實踐十號、天舟一號空間站對接等衛星任務。研究成果曾獲多項部委科技進步獎勵。宋銳教授、李嬌嬌副教授和何剛老師團隊在IEEE TGRS, TCSVT等雜志以及IEEE CVPR等CCF A類會議中發表多篇論文,單篇論文引用最高157次,算法成果在中央軍委“天智杯”和IEEE CVPR國際挑戰賽中多次獲得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