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畢業生生產實習匯報會暨首屆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大賽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2017級學生馬聲小組的實習課題《葡萄干夏季結塊的成因分析及對策》,對機理研究透徹,解決方案可行,得到評委和企業代表的一致認可,摘得大賽一等獎。

企業出題,學生答卷。根據該學院今年實施的畢業生生產實習教學改革,從今年8月拿到課題到10月底完成,馬聲和小組3名同學多次前往問題的提出者——位于陜西省武功縣的電商企業陜西美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調研,她說:“這次實習最大收獲就是把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中了。”

讓實習與生產真正結合

“一次帶去300多人,看著浩浩蕩蕩,但常常是企業手忙腳亂,學生走馬觀花。”談起過去的畢業實習,果蔬貯藏與加工團隊帶頭人徐懷德教授直搖頭,統一組織改為學生自由聯系單位后,實習質量還是無法保證,大多數學生要么成了實習單位的普通勞力,要么單位嫌麻煩蓋章了事,“問題的關鍵是,沒有把學生的實習目標和企業的實際需求聯系起來。”

2019年情況出現了轉機。由于部分學生沒有聯系到實習單位,時任實習指導組組長的歐陽韶暉老師就從十余家實習基地企業中找了些技術問題讓學生去做。

“效果出人意料!”主管教學的副院長王云陽說。隨后,一場以“實踐課題+創新創業大賽”為內容的畢業生產實習改革在學院全面鋪開: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科學與工程兩個專業306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深入生產一線開展調研、查閱資料、市場調查以及科研實驗等活動,在導師指導下完成企業難題,最后由企業出具實習鑒定。實習成果同時作為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大賽的參賽作品,由學院教師和企業代表共同評選出優秀案例并予以表彰。

從6月開始,學院面向全省食品產業領域征集課題,最后從50多家食品企事業單位和合陽、鎮安等扶貧縣報來的120余項課題里,篩選出《玫瑰鮮花和干花在飲食中的應用》《鍋盔防霉保鮮技術措施》《冷榨植物油氧化的控制措施研究》等67項課題供學生自行組隊選擇。出題者既有眾多小微企業,也有楊凌質量技術檢測檢驗所這樣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更有石羊長安花糧油有限公司、中資國業牡丹產業集團等不少大型企業。

“剛得知今年實習形式變了還暗自高興,想著不用去企業‘當工人’了,可以輕松呆在學校,沒想到卻經歷了一番‘磨難’。”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靳雨璐說,她們小組的課題是陜西哈芙秦盛食品有限公司提出的關于軟香酥外皮開裂的原因及解決措施。本以為查查資料就能完成,誰知有關酥皮糕點類方向的文獻很難找。無奈她們只能通過觀看美食視頻,設法分析列出各種可能的原因,但都被公司否決了。為找到問題原因,她們去公司呆了兩天,參與生產全過程,反復與帶隊老師交流,最終確定了解決方案。

接地氣的實習多方受益

“學生的研究結果對我們解決問題有很大啟發。” 陜西哈芙秦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宏魁說,學生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濃厚興趣令人欣慰,“學生真刀實槍的鍛煉,企業真金白銀的受益,實現了雙贏。這樣接地氣的‘科技下鄉’對于小微企業來講尤其難得。”

每年果木修剪季的枝條處理讓合陽縣路井鎮政府頭痛:燒又不能燒,放在田里傳播病蟲,堆在路上堵塞交通。對此,學生在《果木修剪枝條的資源化利用研究》課題中,提出將枝條轉化為有機肥的對策和技術路線,引起當地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關注。大賽評委、深圳格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利軍當場表示,只要再細化一下商業性分析,他們愿出資孵化企業,解決這個產業上的“卡脖子”問題。

“這次實習面對的是實打實的企業生產難題,讓我們認識到學習不能僅停留在書本理論上,更要關注當前食品企業實際。”“通過完成企業給出的生產難題,促進了我們對食品生產行業更多的思考,未來將更多關注行業發展現狀。”……談起實習收獲,學生們有說不完的話。

在青島啤酒寶雞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黃洪斌看來,這樣的“實習”如果能繼續深入會更好。他表示,公司愿投入資金支持學生接著干,而且“只要這些學生想來就業,我們都愿意接收。”

“這次實習對青年教師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鍛煉和提升。”31歲的副教授石超在指導學生完成課題過程中,看到了食品企業生產中存在的諸多短板以及企業對科技的渴求,他說,“科技工作者既要頂天又要立地,我們有責任去幫助企業解決實質性問題。”

創建省級產教融合平臺

“增設了教學實習基地、就業實習基地,創立了一個雙創大賽,引導完成了一批教改項目,催生了一批產學研合作項目……”參與籌劃這次改革的歐陽韶暉在筆記本上列出了23項“成效”。

而這次畢業生產實習改革最大的成果,是一個省級科教與產業深度融合平臺的誕生。近日,該學院倡議的“陜西省食品產學研協同創新戰略聯盟”宣告成立,首批加盟的85家企事業單位,涉及陜西省糧油加工、果蔬加工、白酒、啤酒、乳品、酵素、茶業、食品檢測等多個行業部門,除了今年給畢業生出題單位外,陜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銀橋乳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陜富面業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紅星軟香酥食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龍頭企業也位列其中。

聯盟理事長、學院院長呂欣說,除了繼續做好學生實踐教學工作外,聯盟還將從青年教師崗位鍛煉、企業工程技術人才提升以及“卓越工程師”培養等多領域,開展科教單位和產業之間的深度融合,聯合培養各層次專業人才。

“有了這個大平臺,學生的實踐鍛煉將更得力。”王云陽說,學院將與聯盟單位密切攜手,提前征集畢業課題,從大三開始布置研究任務,把平常的校內創新或科研訓練等與畢業生產實習相融合,拉長研究時間,讓學生知道該學什么,如何學,實實在在為企業解決科技難題。同時,學院還將探索并實踐基于“政產學研用”協同的食品類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面向未來的食品產業技術創新創業人才、高級產業管理者和學術精英。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