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曾說:“有一種人很偉大,他們創造了很多人類的豐功偉績;但還有一種人更偉大,他們舉著自己的骨頭,為別人指引創造功績的路?!标兾魇∠剃柺薪鹦駥W校教師劉娟就是后一種人,但她始終認為自己只是在盡一個“老教師”的本分。

向夢想飛奔的人

“努力堅持不是為了感動誰,也不是為了證明給誰看,而是一路奔跑總比原地踏步要好!”劉娟經常對學生這樣說。二十多年來,她以路為紙、行為筆、心為墨,在教育教學的路上向夢想飛奔。

1992年,中師畢業的劉娟踏進了咸陽市渭城區幼兒園的大門,當她把滿腔的熱情和渾身的勁頭都用在孩子們身上的時候,她便成了孩子們心中最喜歡的老師之一。但與很多幼兒教師不一樣的是,“做個孩子們喜歡的老師”只是劉娟眾多“小夢想”中的一個——事實上,在28年前學前教育發展相對滯后的那個年代,劉娟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的語言、邏輯、思維等各種能力和素養,并進行了相應的教育教學探索。一位當年的幼兒家長告訴記者,當時劉娟班里的孩子在統一活動時,紀律都特別好,一舉一動都特別認真,言談舉止也落落大方,“這些好習慣讓我的孩子在后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受益良多?!?/p>

家長贊譽的背后,是劉娟孜孜不倦的努力。為了備好一節課、辦好一個活動,加班加點是劉娟的“家常便飯”。就在幾千個這樣的“家常便飯”中,劉娟把每一次課堂和活動的成與敗都進行剖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慢慢地,劉娟成了同事們眼中“課堂組織能力最強的老師”。

由于教學能力突出,2003年3月,劉娟被調入渭城區果子市小學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面對新的挑戰,劉娟下決心一定要“過渡好”。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在學校保安的眼里,她的辦公室似乎成了學校里的“長明燈”。學校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辦公室也成了劉娟常去“取經”的地方。“那時候,夜里琢磨著琢磨著就睡著了,有時候忽然有了一個新的方法,一興奮醒了,發現原來是在做夢。”劉娟說。

經過不斷地摸索學習,劉娟結合自己課堂組織能力好的特點,慢慢形成了“玩中學,學中玩,互助學習”的教學風格?!拔覀儛凵蟿⒗蠋煹恼n,她把數學那么無趣的數字變得十分有趣,我們像被施了魔法一樣,總想著怎樣去尋找那個正確的答案?!眲⒕甑膶W生們說?!笆聦嵣?,小學生數學課堂尤其是低學段的課堂,如何變得高效、有趣,是很考驗教師的綜合能力的?!比珖W數學教學專家劉延革說。

十幾年持續不斷的努力,不僅讓劉娟順利地完成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技能跳躍”,也助力她完美“轉場”到金旭學校;與此同時,榮譽紛至沓來:陜西省特級教師、陜西省學科帶頭人、陜西省教學能手、咸陽市首批教學名師……劉娟仿佛一下子成了“名人”,然而她沒有把注意力放在這些上,而是把目光轉向了偏遠學區。

踏花歸來馬蹄香

在外人看來已經很成功的劉娟,卻覺得自己努力的空間還很大,很多偏遠學校教師的教學能力亟待提升,她把幫助這些教師提升能力看成是“教育人的本分”。

于是,劉娟幾乎走遍了她所能到達的每一個偏遠學校?!拔蚁M盐易约旱某砷L經驗(包括教訓),分享給每一個渴望成長的年輕人,希望偏遠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成為‘名師’?!眲⒕暾f。

為了這個夢想,劉娟積極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名師大篷車”送教下鄉活動,一次不落;主動請纓承擔學校的扶貧送教,無論路有多遠;帶領工作室成員們到基層送教,幫助教師抓常規、煉內功:磨課、總結經驗、開發資源……

劉娟認為,在加強小學數學教育的背景下,“只有‘強壯’了小學數學教師,也許將來我們培養出的學生中就會出現幾個數學家,所以我在送教這件事上有使不完的力氣。”為此,她幾年如一日地到偏遠學校進行教學診斷,替年輕教師找出“病根”;開展同課異構,開拓教師們的思路;實施跟蹤培訓,有的放矢地提升教師的教學技巧;參加互動交流,以檢測送教的效果。曾經有一次,劉娟一天內跑了4所診斷學校,到家時已是月掛高空,家人心疼地為她遞過來熱毛巾時,發現她已經歪在沙發上睡著了。

很多年輕教師從劉娟那里獲得了指導。道南學校小學部教師曾輝說:“我聽了劉娟老師五年級的《體積與容積》一課才發現,她不僅能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學習、嘗試探究,還讓學生多說、多做。引導得非常及時,巧妙地促進學生更好學習,讓我對課改的新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為一名‘老教師’,看到年輕同行們認真研究課題、精心備寫教學設計,尤其是近兩年同課異構教學活動中,越來越多的年輕教師既展示了獨特的教學技能和個人的教學風采,又形成了相互啟發、互相學習的濃厚氛圍,我非常高興。”劉娟說,“有幸近年來能參加省、市、縣的各種送教活動,我們都希望自己能聚是一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