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作者:郭 為
發布時間:2020-11-17 10:30:4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19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實施方案》,明確表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肯定了職業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的巨大貢獻,提出把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服務學生發展和促進學生就業是今后中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為此,我們對陜西省內8個地市近百所中等職業學校59402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了調研,詳細分析了陜西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穩定率、就業滿意度等,并提出了今后中職學生的就業趨勢,為陜西省中職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畢業生就業的總體情況
2019年,陜西省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總數59402人,就業學生數57963人,就業率為97.65%;直接就業人數27690人,直接就業率為47.77%;對口就業人數25505人,對口就業率為92.04%。
(一)中職畢業生就業去向分布
畢業生進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成為中職學生的主渠道。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主要分為國家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個體經營、升入高一級學校及其他方式就業四種類型,如圖1所示。其中,2019年陜西省中職畢業生到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就業人數14113,占比24.43%;畢業后從事個體經營人數3872,占比6.6%;升入各類高一級學校人數30273人,占比52.20%,其他方式就業人數9705,占比16.7%。
(二)中職畢業生就業產業分布
第三產業是陜西中職畢業生就業的主方向。陜西省中職畢業生從事第一產業人數為2998,占直接就業人數的10.8%;從事第二產業的人數為6460,占直接就業人數的23.3%;從事第三產業的人數為18232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65.8%。從就業產業分布來看,大部分學生就業產業分布在第二、三產業,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數最少。
(三)中職畢業生就業地域分布
服務地方發展是中職畢業生的主陣地。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地域主要分為本地就業、異地就業、境外就業三種。2019年陜西中職畢業生在本省就業的人數16726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60.4%;異地就業的人數10933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39.4%;境外就業的人數為31人,不到就業人數的0.1%。統計結果顯示,服務地方發展、從事本地就業成為中職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式。
地方城區就業是陜西中職學生就業的主場所。進一步分析就業學生的就業地點,結果顯示,地方城區就業人數22797人,占比82.30%;鎮區就業人數3884人,占比14.0%;鄉村就業人數1009人,占比3.6%。
(四)中職畢業生就業渠道分布
學校推薦是陜西中職學生就業的主方式。中職畢業生的就業渠道主要包括學校推薦就業、中介介紹就業、其他渠道就業三類。2019年,陜西中職畢業生中,學校推薦就業方式人數22053人,占比79.6%;通過中介介紹人數1341人,占比4.8%;通過其他渠道就業的人數4296人,占比15.5%。
(五)中職畢業生就業質量分布情況
1.中職畢業生就業穩定性保持良好。
中職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見圖2。陜西省中職畢業學生25420名簽訂勞動合同,占直接就業人數的91.8%。其中簽訂1年及以內期限就業合同的人數為12779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46.1%;簽訂1-2(含)年期限就業合同的人數6770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24.4%;簽訂2-3(含)年期限就業合同的人數為3956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14.2%;簽訂3年以上期限就業合同的人數為1915人,僅占直接就業人數的6.9%。從圖2可以看出,中職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簽訂1年及以內合同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簽訂1-2年合同。
2.中職畢業生起薪待遇持續提升。
2019年陜西省中職學生就業的起薪待遇如圖3所示,與2018年中職畢業生起薪相比,3000元/月以上人數在2018年35.1%基礎上提高至39.3%。起薪1000元/月及以下的人數為334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1.2%;1001-1500元/月的人數為1191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4.3%;1501-2000元/月的人數為4935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17.8%;2001-3000元/月的人數為10327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37.2%;3000元/月以上的人數為10903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39.3%。
3.具有三險及以上保險成為陜西中職畢業生社會保險的主旋律。
目前社會保障主要包括三險、三險一金、五險一金和五險等情況。針對2019年陜西中職畢業生的享有社保情況分布如圖4所示。沒有社保的人數為5954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21.5%;享有三險的人數為8489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30.6%;享有五險的人數為3828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13.8%;享有三險一金的人數為3965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14.3%;享有五險一金的人數為5454人,占直接就業人數的19.6%。從圖中數據可知,具有三險以上保險的人數達78.50%。
(六)中職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取情況
獲取職業資格證書成為中職生的基本共識。對2019年陜西中職畢業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的情況統計分析,直接就業并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人數為31751人,占比53.4%;未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畢業生人數為27651人,占比46.5%。數據表明,獲取職業資格證書成為中職畢業生的廣泛共識。
(七)中職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情況
中職畢業生雇主滿意度較好。進一步對中職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調研,結果如圖5所示。滿意度回復中無法評估、不滿意、比較滿意、滿意、非常滿意的人數分別為1237人、590人、5935人、13053人、6875人,分別占畢業生總數的4.4%、2.1%、21.4%、47.1%和24.8%,見圖5分布所示,中職畢業生就業比較滿意以上人數比例高達93.5%。
各專業大類就業情況
第二、三產業相關的專業成為中職學生就讀的主陣地。根據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中等職業學校共分19個專業大類,其中農林牧漁類屬于第一產業;資源環境類、能源與新能源類、土木水利類、加工制造類、交通運輸類和石油化工類屬于第二產業;信息技術類、醫藥衛生類、財經商貿類、旅游服務類、文化藝術類、體育與健身類、公共管理與服務類、教育類、休閑保健類、輕紡食品類、司法服務類和其他類屬于第三產業。第二產業包含6個專業大類,第三產業包含12個專業大類,中職生就讀的專業大多數集中在二、三產業,因此二、三產業的畢業生數、就業人數較多。
從畢業生數看,2019年信息技術類專業畢業生人數最多,為14976人,占畢業生總數的25.2%;其次是醫藥衛生類,畢業生人數為8264人,占畢業生總數的13.9%;畢業生人數最少的是司法服務類,畢業生人數0人。如圖6所示。
中職畢業生就業率保持較高穩定率。2019年陜西省中職學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為97.65%,其中能源與新能源類、土木水利類、交通運輸類、休閑保健類、財經商貿類、教育類就業情況較好,就業率均在98%以上。就業率最低的是體育與健身類專業,為86.6%。具體情況見圖7。
陜西中職畢業生對口就業率趨于平穩。2019年,全省平均對口就業率為50.46%。其中,休閑保健類畢業生對口就業率最高,為96.4%;資源環境類畢業生對口就業率均高于90%;輕紡食品類、公共管理與服務類畢業生對口就業率均高于80%;能源與新能源類、加工制造類、石油化工類、醫藥衛生類、財經商貿類等5個大類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率均低于60%;其中司法服務類對口就業率為0。具體情況見圖8。
中職畢業生主要特點
(一)中職畢業生總數持續減少。
近年來陜西省中職學校招生人數持續下降,導致畢業生人數逐年減少。2019年陜西省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為59402人,比2018年減少2500余人。
(二)從事三產就業方向有所調整。
2019年直接就業的學生中,65.8%的學生進入第三產業就業,比2018年多0.1個百分點;進入第一產業占直接就業學生的10.8%,比2018年高5.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畢業生占直接就業學生的23.3%,比2018年低5.3個百分點。
(三)畢業生福利待遇水平穩步提高。
2019年直接就業的學生中,起薪在2000元以上的學生占總數的76.6%,比2018年高出2.3個百分點;社會保險覆蓋的畢業生占直接就業人數的78.5%,比2018年低8.7個百分點。
相關工作舉措
(一)市級統籌,優化教育資源。
陜西省進一步發揮統籌作用,聚集優質辦學資源,打造中職辦學品牌。加強市級統籌力度,立足區域人口、資源、產業發展等因素,持續對中職教育資源進行動態調整,清理不符合條件的中職學校,合理設置中職學校專業,不斷加強中職教育資源與區域產業的匹配度。
(二)多措并舉,提高辦學質量。
一是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舉辦“文明風采”競賽、展演等活動,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二是持續推進中職學生技能大賽,全面提高中職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生技能水平;三是積極推動現代學徒制試點,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四是全面實施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制度,不斷完善質量保障體系。
(三)校企合作,強化定制培養。
以學校為單位開展人才需求社會調查,通過互聯網、電話和信函等方式,對有就業需求的企業進行全方位考察,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結合行業企業發展和學生專業崗位需求,遴選管理水平和薪酬較高、學生未來發展空間大的企業作為固定就業基地,簽訂就業安置協議。建立中職學校和企業互動長效機制,學校和企業定期互動,掌握行業企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實時調整學生培養方案。
(四)加強服務,實現長期跟蹤。
在就業安置工作過程中,選派責任心強、工作細致的老師負責實習指導,幫助學生適應就業環境,解決工作或生活中的困難。對已安置的學生進行三至五年的跟蹤服務,建立學生安置后的回訪制度,建立回訪臺賬,對就業學生存在問題和困難予以及時處理和解決。
發展趨勢預測
(一)中職學校迎來發展黃金期。
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2019年11月20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陜西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明確了“中職教育成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類型教育的穩固基石”的重要作用,從健全職業教育體制、暢通職業教育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完善保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等方面對發展陜西職業教育進行了系統部署,在招生、教學、財稅、保障機制等方面持續加大對中職學校支持力度,中職學校迎來歷史發展黃金期。
(二)中職學校在校生人數將大幅提升。
一是陜西省高中階段招生政策重大變化。2019年起,陜西省教育廳“堅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不低于4:6,努力實現大體相當”,2019年中職學校招生14.47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0.83萬人,中職招生數占高中階段招生總數的41%,呈現近年來招生人數最高水平。二是陜西省打通職教學段銜接壁壘。《方案》明確了“促進不同學段銜接貫通”,要求推動“3+2”成為中高職銜接基本制度,提高高職招收“三校生”比例。健全“三校生”單招本科、專升本制度,提高職業大學、應用型本科招收“三校生”和高職學生比例。
(三)中職學校畢業生培養質量將持續提升。
一是陜西省持續重視職業教育培養質量提升,2019年畢業生雇主滿意度、起薪3000元以上學生比例等穩中有進,中職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國家級標志性成果中獲獎數量和等級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二是《方案》明確了“建設30所省級高水平示范性中職學校(含技工院校)”的目標,陜西省中職教育將進一步扶優扶強,聚合優質資源,提升中職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推進中職學生就業質量提升。
作者單位: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