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調控
作者:陸一葉
發布時間:2020-11-10 09:38:4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新課改雖為體育課堂教學注入了新活力,但也存在很多問題。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固定,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課堂教學質量不高。筆者認為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進行有效調控。
一、內容調控
內容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學體育教學沒有固定的教材,教學內容也不固定,加之每所學校的運動場地、設施設備等存在很大的差異,不能滿足學生實際需要。為了體現體育的趣味性,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實際需要合理地優化、整合教學內容。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是內容的選擇者和主宰者,這種“填鴨式”教學方式,既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不能培育學生體育素養。此時,教師不妨換一種思路,多設置一些教學內容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生的選擇性大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升了。
內容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是巨大的,教師要有清晰的認知,設置教學內容時要與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相契合。例如,在講授“跳遠”這一內容時,我為學生提供了蹲踞式跳遠、挺身式跳遠和走步式跳遠三個選項,讓學生根據喜好自主選擇。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選擇后,我將選擇跳遠形式相同的學生分為一組,這樣方便管理。多元化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課堂教學效果自然就很好。
當然,教學初始內容的設置也是極重要的,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方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刪除或增加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小學生對簡單的、趣味性十足的教學內容非常感興趣,教師應該緊緊抓住這一點,從教情、學情入手,讓體育教學模式變得與眾不同。
二、教法調控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體育課程有其獨特性,教師要充分考慮它的特點,通過比對選擇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小學階段,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認知都存在差異,教師一定要根據不同群體的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體育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有演示法、完整法與分解法、游戲法與比賽法、練習法等,這些方法對學生有很強的指導性。教師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采用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50米快速跑”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兩人一組,并間隔五米,讓后面的學生追前面的學生,這種追逐跑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你追我趕,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他們對教學內容的感興趣程度也不同,學習過程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及時調控教學方法,確保體育教學能夠順利完成。
三、實訓調控
體育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實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只有多練習,才能掌握運動的方法和技巧。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不同角度出發設計實踐內容。小學體育訓練的方法有很多種,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盡量避免“花架子”。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合作競賽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體育活動。
在“投擲沙包”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這項活動很感興趣,他們對動作技巧掌握得比較快,為了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檢驗學生學習效果,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組競賽游戲:讓學生六人一組,每個學生投擲兩次,投擲沙包數量最多的小組獲勝,獲勝小組將會獲得手工制作的沙包,排名靠后的兩個小組將會受到懲罰。經過這樣的實踐訓練,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高了,訓練的針對性也更強了。小組內學生相互交流探討投擲方法、投擲技巧,學生的交際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都得到鍛煉,他們的興趣得到激發,教學目標自然就能順利實現。此外,我認為要凸顯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借助實踐活動促使學生掌握運動方法和技巧,幫助他們建立完整的體育認知體系,全面提升他們的體育素質。
總之,要想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教師必須從不同角度切入,尤其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控教學內容,優化整合教學方法。同時,還要設置契合性更強的實踐訓練項目,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體育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門市通源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