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咸陽市淳化縣石橋初中教師魏永艷:潤物無聲,春泥有情
作者:劉昕
發布時間:2020-11-06 10:57:40 來源:教師報
何謂夢想?“夢想最閃亮的地方不是因為成功,而是堅持一直在場。”這是魏永艷老師的回答,簡短但鏗鏘有力。
三尺講臺,堅持最初的夢想
今年35歲的魏永艷已經當了16年教師了,這位長著一張娃娃臉的“85后”女老師用自己的赤誠之心迎來送往了一屆又一屆學生,而她始終在學校默默耕耘,在潤物細無聲的歲月里用溫暖與愛陪伴著學生們的成長。
說起自己為什么選擇教師這一職業,魏永艷說這是自己兒時的夢想。“我從小對教師有著一種美好的印象。小時候,每當上課時,看著老師那誨人不倦而又親切的神態,自己就會想,將來做一名老師該多好呀!老師可以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們,也可以把做人的道理教給學生們,讓學生明白對錯、善惡。而這種想法不斷深化,直接影響了自己的職業選擇。”年少的夢想如今已經成為現實,當自己真正變成了一名教師,魏永艷才真正明白了亦師亦友、亦師亦母的含義,教師二字遠比她想象的分量要更重……
“剛到這所中學任教時,面對簡陋的校舍,面對稚氣的鄉下孩子,面對生活的各種不便,當時心里挺失落也挺迷茫的。”魏永艷回憶起剛到學校的種種,感慨萬千。人非圣賢,更何況是一位剛出校門對社會充滿無盡幻想的年輕人呢?可是,孩子們對于知識的渴望,家長們的信任與支持,領導與同事的關懷一次又一次讓她感動,自己心中對于教育的夢想也終于讓她留在這個平凡又神圣的崗位上。
“我知道自己太年輕了,所以我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無愧于講臺,無愧于學生!”自2013年來到石橋中學,魏永艷就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路。為了完成好教育教學工作,魏永艷始終堅持學習,堅持閱讀有關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和各種教學刊物,空余時間里虛心向老教師請教經驗,與年輕教師學習怎樣制作課件,借此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活到老,學到老,我一直用這句話警醒自己。”一張張證書便是魏永艷自律的證明。
潤物無聲,播撒愛的種子
魏永艷用五個字來形容老師這個職業——累并幸福著。“作為班主任,基本上每天都是和孩子們在一起,從早晨五點三十到晚上九點,每天在校工作時間超過14個小時,從宿舍到教室再到食堂,三點一線,全程跟班。為了寫好一節教案,我們要研讀教材好多遍;為了上好一節課,需要實踐反思好多次;為了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需要犧牲盼望已久的休息日。”日復一日相同的工作,與調皮學生每天的“斗智斗勇”,這些都是魏永艷日常的工作,每天扎在學生堆里,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鎮班之寶”。
“除了這些日常的瑣碎,其實最有壓力的就是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作為畢業班的班主任,分數與位次是我和孩子們必須要一起努力爭取的,我不僅僅是自己兒子的媽媽,更是畢業班的任課教師和班主任。走路在奔跑,吃飯像打仗,批改不完的作文就帶回家,親生的娃娃經常就丟給老媽。工作這么長時間,我最愧對的也是自己的孩子與母親,每天陪伴他們的時間太少了!”魏永艷說到這里,聲音頓了頓。
可說起自己與學生的點滴,魏永艷滔滔不絕,從學生的學習到生活,她就像這些孩子的母親一樣關心著學生們的點滴。“我覺得老師就像一把鑰匙,通過自己去解開每一個孩子的心鎖,而每一次當我與學生們走得更近時,我心里就十分有成就感。”魏永艷這樣形容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班里有個女孩叫陳瀏新,她學習很好,可性格孤僻,在課堂上從不發言,課后也不和任課老師交流。為了幫助她,我在課堂上經常提問她一些較容易的問題,課下經常找她談心,鼓勵她,并讓她當上了語文課代表。漸漸地,語文課上的一分鐘演講,她也能夠大膽地走上臺來。當發現她的英語很好時,我就推薦她在學校‘每周一句’的英語學習中,帶著大家朗讀。”魏永艷這把溫柔的“鑰匙”用自己的愛心與耐心打開了孩子們的心鎖。
“因為有魏老師的陪伴,我相信在中考這場戰役中,我們班一定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我們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送給魏老師最好的禮物!”孩子們在中考寄語中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也道出了對魏永艷無盡的感謝。
人間春色本無價,筆底耕耘總有情。從教16年來,她始終保持著對教育的忠誠與敬畏,用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在三尺講臺上編織著屬于自己的夢想,而生活也從不虧待任何一個努力的人。2009年、2010年、2012年、2013年連續四次獲得市級優秀教學成績獎,多次獲得縣級優秀教學成績獎;近四年中考所帶班級語文成績平均分、優秀率均居全縣第一,先后榮獲了“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師”等稱號……這些點滴成績的背后,都是魏永艷默默地付出。她說“所有的一切都源于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工作信條”。
“大多數人兢兢業業終其一生也無緣輝煌,但我堅信‘堅韌、堅強、堅持’會讓我們的生命在珍惜中變得厚重而芬芳!”魏永艷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作為一名年輕老師,魏永艷正在自己的教學道路上用“堅韌、堅強、堅持”書寫著自己的教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