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先寫作業!”“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抓緊寫作業!”“學習成績比運動重要!”很多少年兒童就是在這樣的叮囑中長大,大量的課余時間被沉重的家庭作業擠占,錯過了“運動敏感期”,失去了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機會。

何為“運動敏感期”?

據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杜新星副教授介紹,少年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6歲至18歲進入到青春發育高潮期,身高、骨齡、性激素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增長。這一時期是人的運動敏感期,如果加強科學的體育鍛煉,可促進發育,增強體質,并終身受益。

如何選擇體育項目?

少年兒童在成長階段的體育鍛煉,要根據其生理和骨骼變化特點選擇參與的體育項目。7歲至16歲屬于骨骼系統的成長發育期,到高中階段骨骼的生長發育則進入緩慢的增長階段。一般男子在17歲至18歲、女子在16歲至17歲,身體就基本完成了四肢的骨骼發育。20歲至25歲左右人體骨化形成,骨骼長度不再增長。

在人體完成骨骼發育即骨化前,任何過大負荷運動都會影響骨骼正常生長,容易導致骨骼發生畸形。特別是7歲至16歲骨骼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軟骨成分較多,雖然骨骼的彈性與韌性較好,不易發生骨折,但堅硬性差,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易發生彎曲和變形。因此,這一時期不宜進行負重過大的力量練習和長期維持固定姿勢的練習。

如何進行科學鍛煉?

首先,抓住少年兒童身高增長黃金期。有資料表明,一年當中的5月,人體的生長速度平均達7.3毫米,6月—11月平均達6.3毫米。在5月—10月期間,人體內各器官細胞功能十分活躍,體內生長激素分泌增多,生長發育加快。建議少年兒童在這段時間多參加戶外及有氧運動,可進行游泳、慢跑、滑冰、騎車、球類運動等;提高彈跳能力方面,可進行跳繩、跳皮筋等;伸展運動可進行韻律操、太極拳、踢腿、芭蕾等練習。

其次,抓住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增長的敏感期,多進行速度方面的訓練,可采取接力跑、交叉步跑以及球類運動、體育游戲等。耐力訓練可適度安排長距離跑、戶外運動、騎車等活動。柔韌訓練可采用拉伸的方法進行。7歲至14歲左右是靈敏素質發育的最佳階段,可做一些單人弓箭步轉體、快速折回跑、撞拐等運動。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