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管理問題審視
作者:李海強
發布時間:2020-10-29 09:54:5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農村寄宿制學校由于受師資水平、硬件設施、寄宿管理滯后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教育關愛的現實情況并不樂觀,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問題,具體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加強農村地區寄宿制學校內部的管理
領導層應該加強學校內部的管理,為寄宿的農村留守兒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發揮寄宿制學校所應具有的作用,將留守兒童的管理問題和教育問題,放到學校內部的制度建設層面上來。首先,寄宿制學校可以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寄宿制兒童管理機構,并實行校長負責制,由校長重點關注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及安全等方面,而班主任和各科任課教師負責抓寄宿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學校應該健全生活管理、安全管理、衛生管理和崗位責任制度,制定交通安全、飲食安全和校舍安全等各種突發事故的具體應急方案。同時,學校也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衛生習慣。其次,寄宿制學校應主動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學校的需求變化,將以往單獨的教學功能轉變為多功能性發展的方向,加強對寄宿學生的素質教育,改變過去對素質教育過分重視形式的做法,注重對寄宿學生意志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另外,學校也應該選擇有耐心、有責任心且心理健康的教師來擔任寄宿制學校的班主任,因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個性品質,會對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建立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聯系卡和檔案
寄宿制學校應該對所有學生都進行深入調查,為每一個寄宿學生建立專門的聯系卡和檔案,通過建立相關的聯系制度,能夠加強學校和學生監護人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層關愛體系。記錄好的檔案應該由學校德育部門、校長室和班主任三個處室進行共同存檔,聯系卡上的內容是寄宿學生的姓名、年齡、性別等詳細信息。另外,學校還應該安排專人來管理這些檔案,并根據學校中留守兒童的變動,及時對聯系卡進行完善與補充。學校可以根據對學生檔案以及其在校情況的了解,讓學校的部分教師和留守兒童結成手拉手的幫扶關系,讓幫扶教師能夠經常與對接的留守兒童進行談心,利用空閑時間去做家訪,這樣能夠了解到兒童內心的思想動向,與家長進行及時溝通,讓家長能夠協助教師共同解決孩子身上所存在的困惑,進而引領和幫助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優先安排寄宿兒童參與多元化的活動
寄宿制學校要經常組織開展一些多元化的集體活動,這樣既能夠使寄宿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得到培養,而且又可以幫助他們放松身心。學校可以根據在職教師的特長和愛好,建立起教師主導的興趣小組,每組選定一位同學作為組長,按照活動的日程,帶領師生共同活動。例如,周一唱歌活動,周二書畫指導,周三觀看電影、電視,周四信息技術指導等。為了使學生的日常學習能夠有序進行,可以把自習課安排在活動之前,讓學生能夠將當天的學習內容完成好,然后再安排學生參與到興趣小組的活動中來,負責組織興趣小組的教師應該與任課教師進行及時反饋和溝通,這樣就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個性化情況,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四、采取多樣化的教育方式,提高寄宿制學校育人的質量
首先,學校可以進行榜樣教育,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關注留守兒童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進行鼓勵和表揚,讓他們可以在學生和老師面前有展現自我的機會,學生因此也會在心中產生較強的自信心,進而提升自立能力和自覺性。學校可以把這部分學生樹立為標兵榜樣,讓其他的留守兒童進行模仿學習。其次,學校可以開展感恩教育活動,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板報比賽,或者組織給父母寫一封信的活動,加強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同時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在教師節為任課老師獻上誠摯祝福等活動。這些感恩教育活動能夠讓學生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同伴的幫助情誼和教師的教誨之恩有所感知。
綜上所述,關注和關愛留守兒童是一項長期性工作,社會、學校和家庭要一起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多方協力,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作者單位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馬街安坪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