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研室的大力推動下,我縣邀請宜川中學蘭盾老師參加子長縣教研室舉辦的省市縣級名師示范交流活動,活動中蘭盾老師執教了《丑小鴨》并做了“源于文本的靈感,激起心中的漣漪”專題講座。聽了蘭盾老師的課和講座,我清楚地意識到有思想、勤鉆研對于一個教師的重要意義。

要快速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就必須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敢于挑戰、敢于創新。蘭盾老師在講座中提到她經常實行“裸備課”。所謂的“裸備課”就是指教師手頭就一本教材,一本教學參考,不再借助其他任何教學資料的輔助,單憑教師自身對教材與教參的深入理解與研究,創設出符合學情、符合文本特色的教學設計或教學設想。如蘭盾老師在教《丑小鴨》一課時,她通過反復研讀文本發現安徒生在這篇童話中許多獨具匠心的安排:整個故事的發生是貫穿四季的,丑小鴨出生在夏季,遭受欺凌,飽受苦難在秋冬,迎來幸福,獲得新生是在春天。丑小鴨的經歷與心情以及周圍的人對它的態度也與季節不謀而合。蘭盾老師根據教學情節,設計出丑小鴨經歷的教學方案。

《丑小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多角度了解丑小鴨的遭遇,品味語言感受形象,理解主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微觀研讀文本與宏觀把握文章的能力。

情感目標:正確看待人生中的坎坷與榮耀,用平常心對待榮辱。

【教學重難點】

多角度了解丑小鴨的遭遇。

突破方法:

1.小組討論

2.教師引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說說你們知道的童話故事。

二、獨立尋找

丑小鴨在哪兒遭受了岐視和打擊?

三、合作探究

請自選角度來理清丑小鴨的經歷。

四、獨立思考

丑小鴨的象征意義。

五、拓展延伸

從這篇重話中,你能猜到安徒生的經歷嗎?

這個教學設計雖然看似簡單,但真正操作起來卻讓人不得不佩服蘭盾老師。在施教過程中,蘭盾老師在“獨立找尋”這個環節中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本找到故事的發生地,并告訴學生這種找法是從地點角度梳理丑小鴨的經歷。其他教學環節老師只充當了板書者、提問者的角色。蘭盾老師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精彩不斷,尤其“合作探究”環節學生十分活躍,所探究的角度也多種多樣,有從人物角度探究的,有從丑小鴨自身心理入手的,還有從丑小鴨的動作入手的……

新課改指出我們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學會學習是學生進入知識大門的入場券,而自主學習無疑是帶領學生翱翔知識殿堂的翅膀。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成為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正確、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蘭盾老師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專家,而是學生們的朋友和引路人。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始終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操作者,實現了教師角色向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根本轉變。切實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確立了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擺正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

也正是這種“裸備課”促使了年輕教師的快速成長。“裸備課”使教師由教學資料的搬運工變成了教材的解讀者,由課堂教學的實施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規劃者。“裸備課”使教師成為了有思想的教師,讓他們不僅明白了教什么,還懂得了怎樣教,要清楚為什么教。“裸備課”下的教師用科學研究的方式去設計每一個課堂教學的環節,也做到了拋卻一切權威與定論,只帶一個本“我”進入文本,以“我”的視角,“我”的體驗,“我”的理解,“我”的發現來認識、解讀、重構,進而升華文本。教師“裸備課”是真正意義上教者與編者與作者心靈上的溝通,使教材深深烙印上施教者濃濃的個性特色。也許剛開始“裸備課”教師會有“老虎吃天無法下手”的感覺與困惑,但真正落實“裸備課”,必將使教師由不會到會,再到得心應手,進而快速成長為一名有思想、有特色、有方法的成熟教育者。

值得深思的是“裸備課”會提升教師解讀文本、處理教材的能力,但“裸備課”時教師全憑一本教材、一本教參,能否正確把握教材、解讀教材,這決定了教學方向的正確與否。扎實的教學技能和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修養是“裸備課”的前提,因此實施“裸備課”的老師一定要廣泛涉獵專業教學理論與熟練掌握教學方法,還要精心研讀《新課程標準》,為“裸備課”做好全面前期鋪墊。

蘭盾老師在教材的創新處理時,她談到了自己的幾點收獲。她把一些文體或文風相近的教材做了歸類,并總結出對此類教材的教學方法。比如,她把《丑小鴨》《藤野先生》歸結為長文,教學方法是“長文‘點’教”。《丑小鴨》教學過程如前文所講,《藤野先生》蘭盾老師第一課時選取的“點”是:你從____ ,看到了一個____ 的藤野先生。第二課時的“點”為: 在《藤野先生》中,“我”到過哪些地方?在這些地方發生了什么事?蘭盾老師把《五柳先生傳》《燭之武退秦師》歸結為難文,方法是“難文‘點’教”。《五柳先生傳》的“點”是副詞,設計三個不同梯度的問題:1.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哪一個字使用頻率最高?從這個字中,你能看到一個怎樣的五柳先生?2.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我們抓的關鍵詞從詞性上來說,有什么共性?3.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收獲到了什么?

蘭盾老師闡述她的“點教法”時,明確了“點”即文中看似小而簡單,卻像線一樣提領著文章的一個字、一句話……教學時,教師要尋找這個“點”,并精心設計用這個“點”來帶動課堂。我認為蘭盾老師所說的“點”,即我們常說的切入點或抓手。蘭盾老師還提到《貓》《偉大的悲劇》《狼》一類的教材都可以“趣教”,在這幾課中她采用了繪圖和擬標題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擬標題我贊同,但繪圖再現形象或情節,我認為這與語文特點相違背,圖畫的直觀性使文字的無窮韻味和意境蕩然無存。語文教學訓練的是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非通過繪畫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選用繪圖法施教的課文一定要是錦上添花,在圖文對照中體味文字無窮的魅力與韻味,切不可一味追求趣味性,直觀性使文本的魅力蒙塵,使語文課堂呈現低俗化、庸俗化。

蘭盾老師是個有想法的人,她正嘗試著用“點教法”把自己對教學的認識和探索形成一個系統或一種理論。蘭盾老師可以說是教學路上的實踐者,她正向著研究型、學者型教師蛻變。成為學者型或研究型教師是走向優秀教師的必然途徑。學者型或研究型教師必須要有扎實深厚的理論修養,他們能夠用科學而準確的理論對教材或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并發現癥結所在,進而找到突破口得以及時解決。如果蘭盾老師能在今后的教學中邊積累邊提升理論素養,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取得的經驗進行總結,把教學與研究融為一體,我想蘭盾老師一定會成為一名真真正正的教學藝術家、教育理論家。

“只教不研則淺,只研不教則空。”教學和教研永遠是孿生兄弟,我們教育者只有在教學中鍥而不舍地鉆研與思索,把教研中的設想與理論貫穿落實到教學活動中,才能在教海中揚帆遠航。

作者單位 陜西省延安市子長縣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