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示范教學方法的探索
作者:盛 璞
發布時間:2020-10-28 09:45:1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綜合性很強,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用示范教學法加強學生的思維認知。
一、局部示范,打通知識節點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大部分內容是計算機相關知識,而計算機技術需要實際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在傳統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喜歡講授之后,讓學生背誦、消化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有其優勢,但弊端也比較明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被調動起來,他們根本無法探究關鍵性的知識點,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就無法凸顯。示范是信息技術課程常用的教學方式,教師示范時,學生的興趣點就會被激活。為了創新教學形式,消除教學弊端,教師要從示范教學法入手,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相關知識。示范的類型非常多,如何篩選,這就需要教師綜合考量了。局部示范是一種將部分知識通過示范呈現出來的教學方式,它具有針對性強、直觀的特點,非常適合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蘇科版三年級信息技術“認識我的電腦”一課,主要從電腦窗口這個角度進行講述。電腦窗口中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其中有標題欄、菜單欄、地址欄和工具欄等。我在示范操作時,學生認真觀看,他們很快就準確掌握了電腦窗口的相關知識,了解了其基本構成和操作方法。
此外,在進行局部示范時,教師應全面了解教材內容,在此基礎上選擇示范點,示范點的選擇是局部示范的關鍵,示范點的選擇應合理、恰當、精準,這樣學生才能順利掌握相關知識。
二、重復示范,突破知識難點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法選擇是關鍵。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綜合考量各種因素,尤其要關注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力基礎。小學生接受能力、識記能力有限,對知識的認知不夠,教師必須充分考慮這一因素,采用重復示范的方式展開教學。重復示范就是對部分知識點進行多次示范操作,這種方式雖然很費時間,但效果十分顯著。
在認識計算機系統一課中,計算機各部分的硬件及作用是難點。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從計算機硬件設備介紹著手示范,在示范過程中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將示范過程錄制下來保存在電腦上。這部分內容信息量比較大,少數學生看完一遍后仍然沒有理解,他們就可以點擊視頻再次觀看直到理解為止,這樣學生的課堂學習就變得輕松起來了,學生學得開心,我也教得愉快,教學效果必然會有質的飛躍。
學習知識就是一個重復再重復的過程。教師重復示范是很枯燥的,會給他們增加很大的工作量,這與新課改的精神不符。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示范,讓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變得趣味無窮。
三、完整示范,構建知識框架
很多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整節課都必須進行示范,這顯然是對完整示范的錯誤解讀。完整示范不是滿堂灌,更不是一個勁兒地填鴨。因此,教師應抓住某一知識點進行完整示范,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知識體系和框架。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差異很大,效率也不同,教師要正視這種差異性,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思維認知設計教學內容,為完整示范奠定基礎。
在鍵盤打字教學開始前,我進行了一項完整的示范操作:母親節快要到了,咱們班一名學生委托我幫他給媽媽寫一封感謝信,請大家仔細觀察我是怎么寫的。我先從學生實際生活著手,接著開始示范,將感謝信的內容用計算機打印出來,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沒有任何中斷的地方。通過完整示范,學生切實了解了鍵盤的作用,他們的思維認知也得到了提升。
小學階段,學生的整體意識不強,不能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更不用說運用了。這時,教師可以巧妙借助完整示范,把知識直觀地呈現出來,將實踐方法和操作技巧傳授給學生。
示范教學法具有普適性,任何學科都可以運用。一般來說,這種教學方式主要適用于技能學習的初期。小學生思維發展正處于初級階段,這與示范教學法適用的群體很契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采用局部示范、重復示范和完整示范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為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順利推進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青山泉鎮中心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