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浪潮而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已經歷了孕育與準備(1978-1999年)、初創與整合(2000-2010年)、成長與發展(2011-至今)三個階段。隨著社會及教育部門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及推動,近年來不論是學校心理咨詢室硬件設施的配套,還是專職心理教師配備都有了實質性的進步。但即便如此學生因心理問題出現的自殺、自殘事件并未減少,落實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作為一線心理健康教師我們還需要不斷摸索和實踐。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普及以及教育深化改革的具體要求,需要得到和知識教育同樣的重視。素質教育的呼聲下,仍舊是中高考的應試教育選拔模式,學校及家長仍舊不可避免地會對學習成績過分重視,而被學習擠占了大部分精力和時間的情況下,學校和家長無奈會忽視學生其他方面的教育。隨著競爭壓力的增大、課業難度的提升,學生周內上課周末補課的情況屢見不鮮,長此以往學生心理素質必然受到影響。目前來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陣地是極少數可以關注到學生心理成長的綠洲,如何在應試教育的夾縫中讓社會及更多的家長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讓更多家庭和學生受益?這就需要建立完善完整的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以點帶面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覆蓋,不斷提升家長關注度及參與度。學校心理健康教師肩負的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社會的重任。

二、構建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設想

1.學校促進下的家庭教育優化是基礎

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所處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假如學生是一棵樹苗,家庭就是這棵樹的根基及土壤。學生能夠從家庭中汲取的精神養分會在未來變成心理能量不斷滋養學生的健康成長。據我觀察,兩類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第一類家長疏于學習,仍舊以固有的教育觀念管教孩子,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很少與孩子溝通交流,極易產生各種親子沖突及心理問題。而另一類家長以培養精英的心態面對孩子,不論時間還是金錢上的投入都是傾其所有。家長總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設計好的既定規劃來完成學業,過于關注孩子的成績,而不會考慮孩子的自身想法和意見,剝奪了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和時間。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厭學心理,甚至是過激行為。我們的社會賦予了家長生兒育女的權利,卻沒有要求家長及時更新教育理念,與時俱進調整教育方法。所以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都來自于原生家庭,家長及時的覺察和調整,心理從業者及時的干預與矯正,能夠讓更多的學生避免心理問題的困擾,減少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

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來說,創設良好的、適宜青少年成長的生態系統,重點在于增強學校教育的生態性、開放性、互動性和支持性。具體到教育實踐,應該聚焦于影響青少年心靈成長的“親子關系”問題上。而借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借助專業心理教師的專業技能,能夠讓更多的家長了解和學習親子教育的方法,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點。這樣就能幫助更多的學生擁有更和諧的親子關系,從而優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土壤,讓更多的家庭受益。

具體實施有:定期開展家庭教育系列講座,傳授正確家教理念及教育方法;對于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共性問題,組織家長進行小范圍家庭教育沙龍,提升教育技巧;組織編制家庭教育手冊,吸納更多家教方面有經驗者相互交流經驗,營造學習氛圍;組織親子活動日,通過學校媒介、以活動方式調節親子關系。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級完善是關鍵

2012年修訂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綱要》中指出:“心理健康的總目標要定位于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開發學生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針對這一目標,結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借鑒江蘇省蘇州評彈學校三級驅動心理健康服務的經驗,學校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三級心理健康目標體系進行日常心理健康工作的建構。

(1)一級學校心理健康發展目標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問題為導向,忽略了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的培養和發展。立足長遠,著眼未來,既要考慮到學生的發展階段特征,也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涯教育。要從學生未來發展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品質,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內容,并且具備一定的心理問題的鑒別能力及自我調適技能,學會心理問題出現后的求助方法,這都應是立足學生需要落地完成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目標。目前雖然很多學校都開放心理咨詢室,但因為心理困擾和心理問題而尋求專業心理幫助的學生比例很低;雖然大部分中小學配備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具備解決學生心理困擾的資源和條件,但學生卻很少接觸和利用咨詢中心。因此,如何通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來鼓勵和激發學生尋求心理幫助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利用學校提供的方法和途徑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大程度上避免校園危機事件的發生,在校內形成正向積極的心理風氣,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首要解決的問題。

具體實施有:營造學校心理健康氛圍,依托學校宣傳欄、廣播等媒介推廣心理健康知曉率及心理咨詢室的開放時間;開展普及性心理保健知識的心理健康講座,告知學生心理困擾的求助方式;學校心理小報的編制分發,呼吁學生積極投稿、主動搜集相關知識,營造良好的氛圍。

(2)二級學校心理健康適應目標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重視全體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也不能忽視學生中可能出現的普遍及共性問題。這類依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成長規律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及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認知,學習應對方法及解決技巧。如初一、高一學生入校出現的適應性問題、交友問題、學習問題;初二、高二可能出現的學業問題、親子關系問題、異性交往問題;初三、高三出現的考試壓力問題、職業生涯問題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課不僅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心理技術、技巧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及行為,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助人自助的能力,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還能幫助學生有效適應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優化社會支持系統,通過心理機能訓練提高學生自身認知水平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可以說心理健康課是貼近學生成長的心理支持和援助平臺,可以說心理健康課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主陣地,一方面能讓學生定期接受心理健康訓練,將心理健康的維護保健根植于孩子內心,另一方面還能通過心理健康課架起一道與心理教師的信任橋梁,當學生有心理困擾的時候能夠主動多途徑求助,進而從根本上減少校園危機事件的發生概率。

除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能夠解決學生成長適應性問題,還可以開展學生心理社團尋找共性困擾的學生一同探索解決之道;通過學生心理委員團隊來掌握學生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困擾事件,教師及時調整心理健康課程內容,實質性地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煩惱,讓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地。

(3)三級學校心理健康矯正目標

學校心理健康工作最不能忽略的就是預防工作,重視對學生心理狀況的鑒別和診斷是預防的關鍵。目前學校心理健康三級矯正目標的實現應該建立長效心理危機預防機制,具體實施有:

首先,開展專業的心理測評,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尤其是新生入校前后須進行心理測評摸底排查,通過數據的篩查發現需要關注的學生個體。進一步進行家庭訪談等了解學生具體情況,告知班主任學生日常教育管理中的注意事項。學校專業心理教師通過咨詢等方式判定是否需要介入干預或者進行專業轉介,在此過程中班主任及心理教師必須嚴格為學生保密。

其次,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包括心理測評結果、學生個體心理咨詢記錄、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手冊等。學生的心理問題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心理檔案以便追蹤心理發展情況及動向,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心理動向。除了專業的心理問卷測評外,心理教師可以依據心理健康課不定期開展一些趣味心理測評,依據這個方法來持續不間斷了解學生心理動向。

再次,建立心理危機預防團隊,定期對班級心理委員進行培訓,幫助心理老師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對于異常行為及時反饋和報告,能有效解決一些學生中的隱性問題。除此之外,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僅僅依靠學校的某個部門或者某幾個心理健康老師的投入是難以實現的。只有利用各方資源,動員全校師生才能真正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必須借助班主任的力量,班主任是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主力軍,他們不僅最了解班級學生的家庭狀況,而且還能及時覺察學生的情緒問題及行為表現。學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班主任不可或缺,學校心理咨詢室與班主任的聯動合作將更為有效地規避危機事件的發生。

作者單位 西安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