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年中央確定蘇陜交流、寧商對口幫扶以來,南京市及其棲霞、江寧、雨花臺、溧水、六合、浦口、高淳等六個區縣,在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了商洛市大力扶持,特別是2017年以來,按照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和蘇陜扶貧協作相關要求,商洛市教育局和南京市教育局簽訂了對口幫扶協議,寧商兩地市、縣(區)、校開在教師培訓、學生資助、研學旅行、中職實訓等多個領域開展了常態化、多形式的協作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商山腳下的南京支教老師

2018年10月底,生在南京、長在南京的慧園街小學黨支部書記邵阿寧,來到大山深處的丹鳳縣,開展教育扶貧支教工作。

丹鳳雖無嚴冬,但和南京相比,氣候干燥,寒氣襲人,這對邵阿寧來說,首先面臨的是環境考驗。“支教就是來吃苦的,環境艱苦我能適應,我將牢記支教初心,履行支教使命,全力做好教育扶貧工作。”這是見面會上她的表態。

來到丹鳳的第二天,適逢全縣舉行中小學足球賽,邵阿寧帶領支教團隊,買了飲料和食物,發給運動員,陪同訓練,現場指導,為賽隊加油助威,終使受援校榮獲全縣第四名的好成績。

邵阿寧支教的丹鳳三小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兩千多名學生食宿在校,她發現學生羞澀靦腆,見人少問好,飯前便后不洗手,便利用國旗下講話、班隊會等時間,教育學生從小事做起,要養成文明和日常衛生習慣,捐資購買了香皂及香皂盒,放置在衛生間和洗碗池邊,并教學生怎樣洗手和洗碗。經過教育,學生從見人不語到處處聽到“老師好”“你好”“謝謝”等諸多文明用語。

支教就要上課。邵阿寧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承擔了高年級語文課教學任務,還主動與休假老師對接,承擔其教學任務。針對學生基礎較差的現狀,她實施分層教學,利用晚自習把學困生組織起來補課,自費購書贈發學生,人手一本,交換借閱,開辟時間讓學生暢談讀書體會,培養學生經常看書學習的習慣。對于個別基礎差,家長無能力輔導,作業完成困難的學生,她將其叫到辦公室,一對一進行輔導,指導其完成作業。

如何突破作文課“師難教、生難寫”這個難點?邵阿寧將她的經驗傳授給了師生。她以《我們的校園》為題,課前收集了學校方方面面的資料,精心備課,課中組織學生按順序觀察校園的一草一木,現場讓學生發言,表達看到的景色和想到的情景,斟酌書面表達語言,學生學會了觀察順序、觀察方法,提高了寫作技巧,也培養了熱愛學校的情感。一周后,她又給老師們上了一節作文講評課,課上的范例都是來自學生作文中的語句、片段,孩子們深情地讀著自己寫的內容,自信心在朗讀中油然而生。老師們看到自己的學生一樣能寫出優美的作文,甚是欣喜。

擅長教研的邵阿寧,不單單在一個學校支教,還經常組織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她帶領支教團隊,足跡遍及全縣12個鎮50多所中小學,帶上自費購買的學習用具和體育器材,獎勵給品學兼優的學生。有時,他們還帶上被褥、洗漱用品,住在送教學校,上示范課、作專題報告,指導教師專業成長;協助學校分析學情和教情,為教育脫貧出謀劃策,播撒了教育扶貧情懷。他們三次往返于南京和丹鳳之間,牽線搭橋,利用假期聯系有識之士,來丹鳳開展扶貧活動,先后5次組織南京專家來丹鳳開展扶貧送教活動,培訓教師、家長800多人次;帶領丹鳳30多名骨干教師,分三批赴南京進行浸入式培訓,培訓教師吃住在游府西街小學,享受一對一配備導師,手把手指導備課、上課的待遇。支教的金亮老師看到這套量身定做的培訓模式時,羨慕地說:“我們南京的老師都沒有這樣的待遇!”

針對建檔立卡學生的實際,邵阿寧聯系支教學校校長送來萬余元的書籍和教具,捐贈給貧困生和受援學校;把棒球帶進了丹鳳三小,學生訓練情緒高漲,酷暑也無法阻擋他們練習的熱情;帶領丹鳳縣職業學校領導參觀南京金陵高等職業學校,考察先進辦學模式與專業,為丹鳳職業教育注入了活力,為學生學技就業謀求發展明確了路徑。

一年多的支教工作,邵阿寧既收獲了很多榮譽,也收獲了助力丹鳳教育脫貧的職業生涯。“丹鳳是我的第二故鄉,退休后,我還要來丹鳳支教,繼續支持丹鳳的教育事業。”邵阿寧說。

洛水河畔的寧洛幼兒園

洛南縣第三幼兒園又名寧洛幼兒園,2018年9月1日開園招生。

在南京市江寧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持下,江寧區幫扶寧洛幼兒園建設資金700萬元、捐贈設備資金30萬元。江寧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在寧洛幼兒園建設期間多次到園考察,并推薦南京市江寧示范幼兒園與寧洛幼兒園建立幫扶協作關系。結對之后,寧洛雙方幫扶互動頻繁,分別就幼兒園環境創設、科學保教、五大領域教學活動示范等進行交流。這些實實在在的指導、幫扶,促進了寧洛幼兒園教師現代化教育觀念的轉變及專業技能的提升。

江寧區政府領導也多次來園實地考察、指導,當得知寧洛幼兒園目前只有保教樓沒有行政辦公區后,表示在以后的幫扶中會加大投入力度,幫助寧洛幼兒園建設一棟辦公樓。

結對幫扶顯真情,交流指導促發展。在江寧區政府和江寧示范幼兒園的幫扶下,寧洛幼兒園硬件條件和保教質量將會不斷快速提升,會更好地服務當地的幼教事業。

友誼花開商山洛水間

商洛市的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山陽縣、鎮安縣、柞水縣,分別與南京市的棲霞區、江寧區、雨花臺區、溧水區、六合區、浦口區、高淳區建立對口支援關系。

2017年以來,商洛市1002名教師赴南京考察交流、跟崗學習,南京市202名優秀教師來商洛支教、送培,共開展102場培訓活動,培訓基層教師1.6萬人。寧商兩地還有28對中小學校、幼兒園、中職學校結成幫扶對子,如商洛中學和南京一中結對幫扶,充分利用南京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對商洛市進行教育幫扶。

南京市各區籌措資金6799萬元,2018年幫扶鎮安縣浦口幼兒園、江寧區幫扶洛南縣寧洛幼兒園項目;2019年幫扶商州區黑山鎮藥王坪村和板橋鎮李河村幼兒園項目、丹鳳縣巒莊鎮黃柏岔完小宿舍樓項目、商南縣清油河鎮中心幼兒園、山陽縣宏祥小區幼兒園和高壩店鎮九年制學校、柞水縣杏坪鎮肖臺小學教學樓附屬項目;2020年幫扶丹鳳縣第七小學建設項目、商南縣城關第八小學建設項目、山陽縣城區第三小學二期工程等12個教育建設項目,有效解決了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群眾子女就近入學難題。

雨花臺區、六合區、浦口區邀請對口縣區200名貧困學生赴南京開展研學旅行活動,體驗了南京文化,感受了改革開放偉大成就。

南京市開展捐資助學活動40余次,累計捐贈1000余萬元。南京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市光彩事業促進會向商洛市捐贈助學資金280萬元,簽訂援助商洛市教育(助學)基金協議,每年捐贈資金100萬元;南京愛心企業家繆炳文先生在丹鳳縣、商南縣每年資助100名名貧困學生,每生每年發放資助金1000元,連續發放5年或直至貧困學生高中畢業;浦口區設立鎮安縣邊遠山區優秀教師獎勵基金,共捐贈60萬元,2019、2020年春節前,對鎮安縣四類地區的138名邊遠山區教師進行慰問;江蘇瑞華慈善基金會在柞水中學設立250萬元貧困生助學項目。

在寧商教育扶貧協作大力支持下,商洛市教育局創新開展教育脫貧攻堅“123456”工作模式,緊盯“貧困退出義務教育有保障”這一目標。實行教育、行政兩條路線,推進控輟保學等工作向縱深發展。堅持“問題整改、成果鞏固、質量提升”三個并重,保持教育脫貧攻堅工作良好態勢。持續深化“戶籍、國辦、學籍、資助”四個系統數據核查比對,實現控輟保學工作不漏一人。堅持做到“精準識別、精準資助、精準幫扶、精準培訓、精準宣傳”五個精準,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成果。“開展六抓”實現“六個確保”,抓控輟保學,確保貧困學生不失學輟學;抓精準資助,確保貧困學生上得起學;抓布局建設,確保貧困學生有學上;抓質量提升,確保貧困學生上好學;抓技能培訓,確保貧困勞動人口能夠掌握一門致富技能;抓政策宣傳,廣泛宣講資助政策和先進典型,確保政策知曉率和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2019年商洛全市7縣區整體脫貧摘帽。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