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學生成長不可避免的經歷,而挫折教育則成為豐富學生經驗、增強學生挫折處理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挫折教育包括預防挫折教育、解決挫折問題、挫折鍛煉教育三方面內容。“預防挫折教育”是指準確預測學生可能遭遇的挫折,提前進行預防性、規避性的教育活動;“解決挫折問題”是指學生在面臨挫折的情況下,進行針對性地教育,幫助學生克服挫折;“挫折鍛煉教育”則是促使學生遭遇一定的挫折,以達到規避錯誤、激發潛能、承受挫折的能力。然而,無論哪一類挫折教育均涉及教師對學生的“說教”,而歷史故事則是教師最常采用的一種教育方式,但很多時候會出現枯燥、乏味的問題,很難實現預期的挫折教育價值。結合個人教學經驗,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有效使用歷史故事進行挫折教育活動。

新穎的歷史故事是打開學生認知大門的鑰匙

青少年學生天生對于歷史故事比較感興趣。然而,當前很多教師在采用歷史故事進行挫折教育過程中,不僅缺乏對學生認知特征的研究,更缺乏對故事題材的細心選擇和計劃,往往是隨口提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而匡扶大業、屈原被放逐而作《離騷》、司馬遷遭受宮刑而作《史記》之類的故事。學生對此早有耳聞,十分熟悉故事內容,教師再選擇這樣的歷史故事,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實現挫折教育價值,甚至還會產生枯燥、守舊的印象。因此,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特征,了解學生所認知、掌握的歷史故事情況,繼而選擇一些學生沒有聽說過的歷史故事,諸如陳平忍辱苦讀書、螢囊映雪、蘇武牧羊、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經等。這些故事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新鮮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境之中,感受主人公的經歷和精神,甚至產生強烈的情感感染力和思想震撼性效果,由此實現預期的挫折教育效果。準確掌握學生認知特征、選擇新穎的歷史故事成為教師運用歷史故事進行挫折教育所首當其沖的一項任務。

講述完整故事內容形成春風化雨般教育效果

歷史故事之所以能夠實現挫折教育價值,不僅僅在于歷史故事中人物個性、經歷所傳達出的堅韌不拔、持之以恒、忍辱負重、吃苦耐勞的品質能夠形成對學生的情感感染力和思想震撼性效果,而且還在于歷史故事所帶有的強烈的“故事性”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聆聽興趣,促使學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之中,來感受其思想、精神,領悟教師的良苦用心,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挫折認知與承受能力。當前,很多教師在采用歷史故事進行挫折教育過程中,僅僅是略微提到相關人物或者是故事,很少來系統介紹故事內容,造成歷史故事成為教師長篇大論說教中的一個“點綴”,既無法借此激發學生的聆聽興趣,也無法實現故事的精神教育與思想震撼價值。這大大弱化了歷史故事的挫折教育價值,甚至可以說是流于形式。當前,教師在采用歷史故事進行挫折教育過程中,應當消除“教育”或者是“說教”的功利性目的,單純向學生介紹一個歷史故事,諸如“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可以詳細介紹玄奘取經的目的、經歷以及最終取得的巨大成就,突顯出其面臨的一系列挫折,展現其“寧可向前一步死,不可后退一步活”的精神。學生在全身心地聆聽故事的過程中,便會潛移默化地被玄奘的行為和精神所打動,慢慢形成了迎接挑戰、承受挫折、追求目標的意識和能力。講述完整的歷史故事既是激發學生聆聽興趣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實施感染教育、引導教育、啟發教育的有效方法,是教師采用歷史故事進行挫折教育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

深挖歷史故事內涵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品質

任何一個歷史故事都蘊含著深厚的思想內涵,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讀,可以形成不一樣的啟發意義。仍然以“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為例,通過玄奘的經歷、思想和精神,既可以感受到其“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同時也深刻地體悟到其對于“理想”的執著追求,同時也可以領略到其“真、善、美”的人格修養,甚至還能夠感受到玄奘的“冒險”精神等。因此,教師在采用歷史故事進行挫折教育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從宏觀層面,通過講述故事的方式向學生描述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激發學生的聆聽興趣,潛移默化地感受故事的思想和精神;另一方面還需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準確把握挫折教育的核心目標,從而在講述歷史故事過程中,或者是講述歷史故事結束之后,要有目的、有意識地挖掘歷史故事的內涵,用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所反映的思想和精神來支撐挫折教育的觀點。這可以促使學生按照挫折教育目標來認知、解讀歷史故事,更好地實現歷史故事應有的挫折教育價值。諸如在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而遭受嚴重打擊的時候,教師便可以采用“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將學習比作是“取經”,必須要經受挫折和考驗,最終才能取得“真經”,鼓勵學生學習玄奘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品質,即便是不成功,但也會為自己追求理想、追求成功的行為而驕傲。因此,依據挫折教育目標來挖掘歷史故事內涵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分析歷史故事啟發意義形成實際引導價值

歷史故事最大的優勢是人物個性鮮明、情感感染力強、故事趣味性突出,但同時也存在著脫離生活、脫離實際的問題,很容易造成學生產生時空距離感,單純將其作為一個“故事”來聆聽,弱化甚至失去了其挫折教育的價值。基于此,教師采用歷史故事進行挫折教育過程中,在闡述完故事內容、解讀故事內涵之后,還必須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進一步延伸歷史故事的現實啟發意義和指導價值。教師應將歷史故事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來分析挫折教育相關問題,諸如“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玄奘在戰亂頻繁、盜匪橫行的西域地區,前往并不清楚的“天竺圣地”,其面臨著巨大的人身安全風險,而且也確確實實經歷了一系列死亡威脅,但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取經目標,沒有任何的退縮,就是靠著執著的精神和一個個堅實的步伐實現了最終目標。玄奘的經歷與學生當前的學習、未來的創業、漫長的生活何其相似,都是一個追求理想、目標的過程,也都會承受各種各樣的挫折、壓力,個人是否能夠保持“初心”,用堅實的步伐、實實在在的行動來實現目標和達成目標,是最終取得成功的關鍵。玄奘的經歷就是個人面對學習、工作、生活最好的“教材”。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來升華歷史故事內涵,拉近與生活的距離,可以強化學生對于故事人物、故事內容的親和力與親近感,形成更好的精神體悟與思想震撼效果。

挫折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性格與品質的重要手段,而歷史故事則是實施挫折教育的重要方式。教師必須根據學生認知而選擇新穎的歷史故事,立足學生興趣而講述完整的故事內容,依據學生心理而深挖歷史故事內涵,結合學生實際分析歷史故事啟發意義,才能實現歷史故事的挫折教育價值。

作者單位:西安市第二十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