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是一場“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征程。黨中央提出了“五個一批”脫貧措施,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措施,它可以使貧困地區的孩子掌握知識、改變命運、造福家庭,因而它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黨員教師,更應該用愛和責任去關注和愛護每位學生,教育、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心智和良好的品性。

近年來,我先后與8名貧困學生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回顧這幾年的幫扶歷程,使我對教育扶貧的意義有了更深刻、更久遠的認識。在開展幫扶工作時,我主要通過上門家訪、與學生“一對一”談心等方式,宣傳教育扶貧政策,全面了解孩子學習、生活等情況,傾聽他們的心聲,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動態,做孩子的領路人和好朋友。

我幫扶的這些孩子中,有的是留守兒童、有的生活在單親家庭、有的家人患有重大疾病,因為經濟上的困難嚴重影響到了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作為幫扶老師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總是盡自己所能根據不同孩子的不同狀況,在生活、學習等方面制訂針對性較強的幫扶措施,幫助他們找回自信,重拾對生活、學習的信心和希望。

在幫扶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雪嬌這個孩子,她家共六口人,住的是沒有裝修的平房,父母均為農民,主要依靠幾畝農田和父親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家中四個孩子,老大腦癱一直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其他三個孩子都在上學,姐姐現讀高二,弟弟讀五年級,她自己讀初一。由于家庭負擔較重,孩子對學習、生活都失去了信心。

在學習方面,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對她進行一對一輔導,及時解決課業問題,同時購買了一些學習用品和課外書籍送給她,讓她通過書籍了解外面的世界,開闊視野。

課堂上,我也格外關注她的表現,孩子的學習態度有了巨大的轉變,學習也很用功,成績進步很快,現在已經穩定在班級前五名。在生活方面,每周堅持與孩子談心,幫助孩子解決生活中的疑惑和困難,讓她明白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只有自己努力學習知識才能改變自己及家庭的命運。慢慢地,她從開始的孤僻、內向變成了現在的活潑開朗,一放學就照顧癱瘓哥哥,幫助弟弟輔導功課,主動幫父母承擔家務。這讓我看到了這個家庭的希望,也著實為她的改變而感到高興。

揮灑大愛啟迪心靈,平凡之舉感念師恩。今年開學之前,我在學校不經意間發現一張皺巴巴的卡片塞在我辦公室的門縫里,上面寫著“老師,謝謝你的幫助,我一定好好學習。”片紙有形但真情無價,對我來說這是最好的禮物,因為經過我的努力改變了她,令我無比驕傲自豪。我堅信通過她的努力拼搏,將會用自己的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譜寫未來美好的篇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社會的進步需要新鮮的血液,國家的富強需要青少年的助力,民族的振興需要青少年的鑄魂。通過這幾年的幫扶經歷,使我明白志智雙扶才能魚漁相授。經過共同努力,我相信教育扶貧定能斬斷貧困家庭的代際相傳,被幫扶的青少年也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弘揚中華美德,傳遞社會大愛,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單位:銅川市印臺區阿莊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