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慢慢地靠近你
作者:蔣華琴
發(fā)布時間:2020-10-21 10:30:2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送教上門”是特殊兒童能公平接受義務(wù)教育的一種特殊教育課堂,通過教育者的教育和幫扶,可以讓每個折翼的天使能感受到他人的關(guān)愛,讓其家庭感受一份暖心、一份精神的慰藉。
源于送教上門,我認識了黃雅鳳和黃光旭這特殊的姐弟倆。
黃雅鳳和黃光旭姐弟倆家住大安鎮(zhèn)雙白果樹村,命運之神對這個家庭沒有絲毫憐憫。姐姐黃雅鳳今年12歲,智力低下,不能言語,走路時一腳高一腳低,穿衣吃飯無法獨立完成。弟弟黃光旭今年7歲,出生時缺氧導(dǎo)致腦癱,無法行走,不會說話,還伴有聽力障礙。姐弟倆都屬于重度障礙,是我們組送教上門的對象。
初見黃雅鳳時,她就站在寬敞的院場邊,雙眼直愣愣地盯著我們這些陌生人,嘴邊還留有口水印。我們叫她名字,她似乎沒聽見,抑或是畏縮,轉(zhuǎn)身朝另一個方向走去。弟弟黃光旭則坐在椅子上,媽媽在給他喂飯。他們的媽媽看到我們,臉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愣了半晌,端著碗前來和我們打招呼。
來之前,我們從村委會干部那里得知,他們的媽媽也是智力障礙,從她的面貌上,我們能看出她的智力水平并不高。聽到我們來了,家里年邁的爺爺和矮小駝背的奶奶趕忙從里屋出來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一家三口殘疾人就在眼前,我的心酸了、眼濕了!我更深感這個家庭命運的悲慘。爺爺奶奶年事已高,干苦力當(dāng)瓦工的爸爸也會老去,那時的姐弟倆將來該怎么辦?我沉思著……
我們開始對黃雅鳳進行《智力障礙兒童個別化評估》,剛開始時,她不愿和我接觸,我原先預(yù)設(shè)的評估計劃也無法進行下去。為了以后對她長期送教,我需要想辦法和孩子接觸,讓她不怕我,能和我待在一起。我將帶來的面包、糖果一一擺在板凳上,試圖吸引她的注意力。果然,她看見這些,視線集中了過來。我把其中的一袋面包交給她,她怯怯地接過面包,雙手用力地撕扯面包袋子,邊吃邊瞅我,就這樣,第一次送教在多次食物的“助攻”下勉強完成了預(yù)定任務(wù)。接下來,我們又對黃光旭做了《智力障礙兒童個別化評估》,評估數(shù)據(jù)主要從我們和家長的交談中獲得。
隨后,我們?yōu)闋敔斈棠绦麄鼽h和政府的扶貧政策。聽著我們對政策的宣傳,老人家臉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我們把帶來的洗衣粉、牙膏、牙刷、肥皂等生活用品送到他們手中,叮囑他們在家里可以盡量教黃雅鳳學(xué)洗衣服、刷牙。兩位老人不停地向我們道謝。
在之后每月兩次的送教中,我都沒有見到家中早出晚歸干活的頂梁柱父親。每次送教,我都深感責(zé)任重大,壓力山大,一個父親能這樣頑強地面對生活,我作為一名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更要將心比心為他們想想、盡力多教他們孩子一點生活能力、給他們的將來多一份保障!
在給黃雅鳳送教的課堂上,我們給她配送了課本,給她上《生活語文》,教她認識手、眼、口、耳、腳等,同時進行發(fā)音訓(xùn)練和交流溝通訓(xùn)練等;《生活數(shù)學(xué)》教學(xué)中教她唱數(shù)1~5,教她認識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xué)概念;和她一起做手指操、跑跳運動等,訓(xùn)練她的精細動作、粗大動作。為黃光旭做肢體康復(fù)是必須的訓(xùn)練,幫他拉伸肌肉,使他下肢肌肉能力逐步提高,為了方便訓(xùn)練他走路,學(xué)校給他配備了助力器。每次給姐弟倆送完教臨走時,他們的奶奶都會真誠地對我們道謝:“多謝老師們!要不是你們定期給這倆孩子上課,估計他們這輩子就無法上學(xué)了!”看到姐弟倆的變化,我們心里也充滿著溫暖,更加堅定了我們送教的信心與力量。
在一年多的送教過程中,姐姐黃雅鳳有了明顯的變化:時不時地會喊“爸爸”“媽媽”;我們給她上課時,她也開始動手涂鴉了;我們和她做游戲時,她會“啊啊”地發(fā)音了。弟弟黃光旭拄著助力器也能慢慢地拖動腳步走幾步了……看到他們的變化,我備感欣慰。
特殊教育是慢的教育,我們慢慢靠近有著這樣或那樣障礙的孩子,孩子亦在慢慢變化。我們所做的這些都是收效甚微的,或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對于這些特殊的孩子,他們的殘缺需要我們?nèi)ヂ龔浹a;對于他們的家庭來說,我們的前行使他們感受到了溫暖,更看到了希望。
作者單位:寧強縣特殊教育學(xué)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