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3—6歲兒童足球活動負面清單》,明確提出:禁止進行正式足球比賽;禁止進行成人化、專業化、小學化足球訓練;禁止幼兒足球考級;禁止進行足球頭球練習;禁止足球操等形式化表演;禁止所有負重的力量練習;禁止幼兒只練足球;嚴格控制運動時長和運動強度。

為幫助讀者在深入理解幼兒體育目標的基礎上,正確看待足球活動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跳出幼兒足球活動負面清單中的“雷區”,從而開展更加適宜幼兒身心發展的體育活動,本期學前周刊特邀專家學者、園長圍繞幼兒足球相關緊要問題進行討論。

幼兒不宜參加專項化訓練與競賽

張瑩 劉馨 陳冬華 張首文

自2017年幼兒體育作為青少年體育的重點工程以來,政府關注度高,社會參與度高,使得幼兒體育培訓與競賽熱度空前高漲。運動是一把雙刃劍。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與幼兒教育規律的運動,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激發其運動興趣,培養其運動習慣。反之,則會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和危害。

近日,教育部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中第十七條明確提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組織學前兒童參與商業性活動、競賽類活動和其他違背學前兒童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同時,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3—6歲兒童足球活動負面清單》。這兩項舉措充分表明,政府正在以對幼兒高度負責的態度,直視近年來的體育培訓與競賽亂象,高度警惕專項化訓練和競賽對幼兒產生的不良影響和危害。

足球等專項化訓練違背幼教規律

“幼兒專項化訓練”屬于早期專項化訓練范疇,特指3—6歲幼兒在成人的指導下,以獲得相應的動作技能或良好的比賽成績為目的,專門組織的有計劃的、長期進行的,與專項相結合的、單一動作模式的高強度運動。“幼兒體育競賽”,是指由3—6歲少數幼兒參與的,以取得良好的比賽成績為目的,在特定的場地里,由裁判員主持,按統一的規則要求組織與實施的幼兒個體或團隊之間的體能或專項運動的較量。系統的、長時間的、高強度的持續訓練是取得理想訓練效應的必要條件,也是取得良好比賽成績的重要保證。

足球、籃球等項目屬于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運動項目。技術在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技術的掌握、熟練、準確和應用離不開大量的專項化訓練。而足球、籃球等比賽具有快速、靈活、激烈對抗等特點,要求參賽者具有強大的心肺與運動系統功能,這一切都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與幼兒教育規律。

因此,北京體育大學邢文華、羅冬梅等教授曾在多個場合公開呼吁幼兒階段一定不能進行專項化訓練。北京體育科研所研究員周琴璐教授也指出,幼兒早早進行體育專項化訓練百害無益。無論參賽的初衷是如何為幼兒發展著想,由于比賽的強技能性和受追求良好比賽成績驅動,必然導致專項化訓練的大量存在,最終逃不過為了名利而犧牲幼兒健康的事實。

專項化訓練與競賽危害幼兒身體健康

專項化訓練與競賽不僅會對幼兒運動系統、心肺系統等方面造成影響和危害,還可能會由于營養缺失、高期望而加劇幼兒肌體損傷,影響基本動作及未來運動技能的發展。具體來說,可能帶來如下影響:

導致體態異常。與成人相比,幼兒骨骼彈性較大,硬度較差,易變形,肌肉中水分含量較多,力量儲備較差。幼兒長期過度使用某一肌群,容易造成這部分肌肉粗而壯,而身體其他部位肌肉發育不均衡,使得骨骼變形,從而出現身體其他部位的代償行為、疼痛及損傷,導致脊柱側屈、高低肩、O型腿、小短腿、八字腳等不良體態。

影響正常身高。幼兒階段為生長發育期,骨骼較軟,長骨兩端的骨骺有非常豐富的血管神經,還未愈合,為繼續生長做了準備。身體長期承受過大運動量,會造成局部壓力強度過高,容易促使骨化提早完成,導致幼兒患脛骨結節骨垢炎病或軟骨病的可能性增加,不僅幼兒的正常活動可能受限,也會使其身高增長高峰期骨折風險加大,并使身高受到影響。

心肺系統發育障礙。不合理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單一練習或者方法不同但用力部位相同的訓練手段,增加了心血管及肌肉骨骼系統的損傷概率,使單側肌群和器官功能的發育受限,身體發育和生物平衡紊亂。由于幼兒的心肌纖維短而細,心臟收縮力弱,心臟的每搏輸出量小,胸廓狹小、呼吸肌力量弱,呼吸的深度不夠,如果長期進行強度較大的運動,容易造成幼兒心臟過度負荷,導致心肌增厚,影響心臟正常發育。

營養缺失與高期望加劇肌體損傷。一方面,如果缺乏高強度運動后的營養補充常識,身體就會因無法獲得充分的營養而影響正常發育和導致各種傷病的發生;另一方面,激烈的競爭可能極大地增加教練對幼兒施加不恰當訓練負荷的欲望,導致教練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忽視幼兒傷病,使其未能得到及時治療而造成疲勞性運動損傷。

影響基本動作及未來運動技能的發展。長期進行專項化訓練會直接影響幼兒參加多樣化運動,導致多種運動技能缺失,身體素質與基本動作發展不均衡,出現整體肌力失衡、關節功能紊亂、運動能力失衡、體能和技術割裂等問題,極大地影響基本動作發展的系統化,不利于未來專項運動技術的發展。

專項化訓練易使幼兒失去運動興趣

專項化訓練與競賽不僅危害幼兒身體健康,而且會給幼兒心理健康帶來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幼兒能否客觀地認識自我能力,以及是否會降低和失去對運動的興趣等方面。

影響對自我能力的客觀認識。運動技能獲得是幼兒評價自我能力的重要方法與手段之一。專項技能或競賽需要幼兒掌握一定難度的運動技能,當他們在練習中遇到困難而暫時無法成功時,容易否定自我。此外,幼兒心理素質脆弱,好勝心強,在乎輸贏,比賽失敗后容易情緒失控,不能正確地看待失敗,只會歸結為“我不行”這一錯誤認識。

降低或失去對運動的興趣。運動心理學表明,過多或過度的運動訓練有可能會增加一個人的消極情緒。專項化訓練過程中多半是重復、枯燥、高強度、單一化的技能練習。幼兒只是在成人的指導下機械地進行,無法充分地體驗到運動帶來的自主性、愉悅感。久而久之,過度訓練便會使幼兒身心產生疲憊,失去興趣。

專項化訓練影響幼兒同伴交往與自我表達

專項化訓練與競賽對幼兒社會性發展也有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時間減少、容易導致幼兒盲目順從權威等方面。

影響幼兒同伴交往與游戲的時間。由于專項化訓練有嚴格的訓練時間或較多的比賽,因此,幼兒必須要將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情感投入到訓練中。這可能導致他們沒有充足的時間與同伴進行游戲、溝通和交流,也可能導致因心理疲勞或倦怠,影響與同伴交流的心境。

導致幼兒盲目順從權威。教練是訓練方案的制訂者、實施者,是競賽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幼兒需要絕對地服從教練的安排,而不能充分地表達自我、展示自我,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幼兒缺失自我、盲目順從權威。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不是縮小的成人,他們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我們堅決支持禁止幼兒進行專項化訓練和競賽的舉措,規避由此帶來的不良影響和危害,積極探索適宜、安全、有趣、高質量的幼兒體育活動。

(作者單位:張瑩,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劉馨,北京師范大學;陳冬華,天津師范大學;張首文,首都師范大學)

多樣化體育游戲促幼兒全面發展

許游

當前,開展幼兒足球的誤區主要表現為專項化傾向,即部分幼兒園強調對幼兒進行技能技巧的機械訓練,形式特色化、錦標化,內容專業化、單一化,異化了幼兒體育目標,整體呈現出成人化和功利主義的趨勢。

幼兒足球的專項化傾向無論是對幼兒的體態發育、動作發展,還是對幼兒的情緒調控,都將產生不利影響。多樣化的體育游戲才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可以實現幼兒體育外在目的和內在動機的趨同,培養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強體質,真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正確認識幼兒體育的目標和意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調“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

我們不能不去反思,幼兒進行運動時的基本動作是依賴于成人專門地教授,還是幼兒在生活、游戲過程中自發地習得?在實踐中是不是存在將幼兒體育窄化為利用某一運動形式對幼兒某一技能進行訓練,以期達到某一具體發展目標的現象?

應當明確,游戲和動作是兒童最基本的活動和表達形式,幼兒體育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基礎環節,是綜合考量幼兒體態發育、動作發展以及情緒調控等多維度目標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部分幼兒園以及家長在強調幼兒體育目標的同時忽視了幼兒本身,將“體育”異化為“育體”,片面強調競爭和技能技巧。針對某一運動項目技能技巧的機械練習,是成人強權遮蔽幼兒視角的惡果,是將幼兒體育工具化、狹隘化的結果,背離了幼兒體育“培養興趣、增強體質”的基本要義,培養不出全面發展的兒童。

我們需要在《綱要》的指導下,“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

創設體育游戲環境鼓勵幼兒自主探索

基于上述討論,教師和家長可以明曉,成人不應該將幼兒體育局限為運動技能的機械訓練,而應該立足于幼兒獲取直接經驗的特點,創設體育游戲環境,利用多樣的體育游戲為幼兒創造進行身體活動的機會。我們不是為了讓幼兒精準模仿成人運動的技能技巧,而是鼓勵幼兒在不斷生成的體育游戲環境中自主探究和習得基本動作。

幼兒體育應以游戲為基本的活動形式,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之中,教師針對班級幼兒身心發展的具體實際,與幼兒共同創設適宜的體育游戲環境,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在多樣化的體育游戲中習得基本動作技能,培養興趣。

多樣化的、基于幼兒身邊資源生成的體育游戲,更具有實施和發展的可行性。利津和安吉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范例:一是給予幼兒簡易且多類型的材料,如木塊、繩索、竹架等,實際是為幼兒自主生成體育游戲創造了可能,幼兒可以自行設計或者與教師共同探討體育游戲的內容和形式。二是為幼兒提供保證安全且有一定探索性的游戲環境,這樣能激發幼兒進行體育游戲的興趣。體育游戲并不一定在戶外才能進行,室內有意拼插的桌椅即可為幼兒布置出可鉆爬、匍匐、跳躍的探索性游戲環境。三是教師引導幼兒一起回顧進行體育游戲的過程,討論進一步游戲的可能性,探討可以增添的動作和尚需鍛煉的身體部位,鼓勵幼兒進行下一階段的自主探索。

師幼共同生成多樣化體育游戲內容

優質的幼兒體育游戲內容基于幼兒發展實際,多樣化的體育游戲源自師幼的共同生成。3—6歲幼兒有其獨特的生長發育特點,不宜用成人的愛好替代幼兒的興趣,不宜將成人的體育活動規則及形式直接遷移到幼兒園之中,多樣化體育游戲內容的生成和改造應當指向幼兒興趣,需要注意幼兒的參與度。

教師“指揮—操控”式的體育活動是不可取的,多樣化的體育游戲可以這樣生成:從幼兒對皮球產生興趣,開始爭奪皮球玩耍,到幼兒與教師商討玩皮球的規則——可以用手拿、不可以推小朋友、不可以撞小朋友……值得注意的是,區別于成人世界足球、籃球運動的現有規則,幼兒和教師可以共同商訂出屬于他們自己的體育活動規則,再到幼兒確定基本動作、籌劃隊徽、圈劃活動場地,遷移出另一種球類運動玩法……整個過程,宛若教師和幼兒共同復演了球類運動的發展歷程。

一個生成點,可以綜合多個幼兒熟悉的、喜好的體育游戲,整合全班幼兒和教師的想法,結合及時進行的參與性討論,新的體育游戲在不斷地被改造和生成。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對多種體育運動形式更加熟稔,興趣和習慣在潛移默化中養成。

立足幼兒視角,指向幼兒興趣培養和動作發展,以多樣化的體育游戲為突破口,師幼共同生成體育游戲內容,有助于培養幼兒終身參加體育運動的習慣,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祛除幼兒園體育活動中成人化和功利主義的魅影。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適宜的體育活動有幼兒興致相隨

潘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關于健康教育的指導要點中明確指出:“健康領域的活動要充分尊重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嚴禁以任何名義進行有損幼兒健康的比賽、表演或訓練等。”幼兒體育活動的開展需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需要關注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需要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將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放在首位。

《3—6歲兒童足球活動負面清單》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任何時候都不能無視或忽視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守規律才能真正引導幼兒從事適宜的活動,堅守規律才可能有真正高質量的體育活動,才能有效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

體育活動組織形式應多樣化

幼兒身心健康是實現其全面發展的基礎,而適宜的體育活動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幼兒園要堅持在保教并重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組織幼兒進行體育活動,積極促進幼兒各方面素質的和諧發展。

幼兒園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有很多,一般來說,包括晨間體育活動、體育教學活動和戶外體育游戲等基本組織方式,不同的體育活動對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晨間體育活動中包含早操活動和自選小型多樣的體育活動。早操活動以幼兒基本的體操、韻律操、隊列隊形為主要內容,通過對音樂、動作、速度、節奏等內容的不同感知和練習,逐步形成良好的身體形態和機能,不斷增強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在自選小型多樣的體育活動中,開放的、低結構的活動方式有助于幼兒產生更多自主探索的多樣玩法,在創造性的玩法中增強幼兒的運動系統,培養幼兒的合作協調及創新能力。

又如,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將基本的運動技能和運動素質納入到教學活動中,通過游戲化的教育教學方式,讓幼兒在身體的直接參與中得到鍛煉,不斷增強體質。

基于幼兒運動核心經驗開展

這幾種不同的體育活動組織形式,均不同程度地包含著幼兒運動的基本核心經驗:身體控制與平衡能力、身體移動能力和器械(具)操控能力的練習與發展。沒有哪項運動只鍛煉一種運動經驗,也沒有哪一種運動項目能夠滿足幼兒所有運動核心經驗獲得的需要,不同運動形式發展的核心運動經驗均有所不同。

幼兒的體育活動組織不可僅局限于某一項活動,過于追求園本體育活動的“特色項目”,往往會忽視幼兒生長發育全面鍛煉的真實需求。幼兒園體育活動需要基于幼兒運動核心經驗通過多樣化的方式開展。例如,在幼兒園中發展幼兒的器械(具)操控能力,便可以借助多種常用運動器械,包括各種車輛玩具、搖擺顛簸類運動器械、平衡類器械、球類玩具等,不同的運動器械對于幼兒具有不同的鍛煉價值。

球類運動是發展幼兒器械(具)操控能力常用的方式之一,幼兒園開展球類運動,需要遵循全面發展和游戲化的原則,按照幼兒操控能力發展順序,由易到難組織。可以鼓勵幼兒運用各種身體動作創造出各種玩法:拍、接、投、拋、踢、滾等動作;同時,也可以借助不同材料組合形成各種新的玩法和游戲,如可以創設“快樂農場”的游戲情境,借助球、小木棍和球筐玩“小豬滾球”的體育游戲等,通過多種形式,滿足幼兒身體上肢和下肢以及軀干等各部位的發展需要。

培養興趣和習慣是關鍵

幼兒園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教育的基礎。《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并將“喜歡參加體育活動”作為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標。因此,在體育活動中,要充分關注幼兒的運動興趣,只有激發并保持幼兒的運動興趣,才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幼兒保持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并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是實現體育教育目標的關鍵。

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除了要有豐富的、多樣化的活動選擇外,更重要的是要將游戲精神貫穿于活動的始終,通過創設游戲情境、游戲角色和游戲規則,使幼兒樂于參與其中。此外,要確保體育活動開展的時間和空間,時間上要有保證,空間上要多元,特別是增加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對于幼兒園教師來說,自身情緒狀態、身體姿態、語調以及對待運動的態度等,對幼兒的感染作用也很重要。幼兒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積極性,往往會有助于其克服在運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幫助其形成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的態度,從而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

幼兒階段是身體成長發育的關鍵階段。作為專業化的教育機構,幼兒園一方面要堅持創造條件,給予幼兒科學鍛煉的機會,開展多樣化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體育活動,促進他們身體技能的協調發展,增進基本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要堅守規律,明確幼兒處于身體發展的特殊時期,骨骼、組織和機能尚未成熟,應遠離超越要求的鍛煉,努力使幼兒免受傷害,否則欲速則不達。

(作者單位:南京市長江路小學幼兒園)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