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園的風景
作者:流濤
發布時間:2020-09-29 14:32:19 來源:教師報
蠡園位于無錫市風光秀美的蠡湖之濱,是“太湖”的主要景點之一。相傳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攜美人西施泛舟于此,湖因人而得名,園因湖而充滿靈氣。可以說蠡園是范蠡和西施造就出來的。
走進蠡園,只見姹紫嫣紅,一飛檐翹角的建筑,青瓦十字脊梁,坐西朝東,藏于百花叢中,叫“百花山房”,豎一木牌,有詩贊曰:“剪月裁云好花四季,穿林疊石流水一灣。”蠡園的花樹散發的香氣浮動在空氣中,吸上一口,似乎五臟六腑都染上了幽香。
蠡園三面環水,湖泊浩渺、綠樹倒映、青翠環繞,一石碑上書:蠡湖煙綠游人排隊留影。走過一座石橋,沿花堤觀景,正是人間最美四月天,堤邊綠樹含翠,映襯一湖碧水。花堤上長著一棵虬枝嶙峋的老樹,樹身空洞,枝丫卻吐翠泛綠,枯樹新芽,令人驚嘆!花堤里有一泓潭水,突然一聲,如銀瓶乍破,水花四濺,似乎是水潭的魚兒不甘寂寞?!卻無意驚動了岸邊草叢里躲藏的兩只水鳥,撲通撲通跳入水中,這兩只水鳥比鴨子個頭小,麻頭,羽翅暗褐,起初還見兩行波浪循著水鳥潛水的蹤跡在水面如蛇游動。倏忽,波浪不見,水面恢復平靜,而水鳥也不見了蹤影。正當我們以為水鳥會不會溺亡的時候,它們卻出現在水潭另一邊的一蓬枯黃的蒿草中。這是我第一次見識潛水的水鳥,而且幾分鐘之后才露頭,我好奇地問潭邊撈水草的保潔工人,潛水的水鳥是何物,竟有如此本領?工人回答:野鴨子。我們一行同學十一人,都說自己孤陋寡聞,只知道呱呱叫的是水鴨子,不知道會潛水的是野鴨子。
從花堤上下來,見一亭子,一蓬蓬綠藤纏繞,下垂一串串小白花,遠看以為是槐花,走近,只見亭子里一木牌上書:紫藤花。鉆入一座假山后,里面豁然開朗,名曰:步長廊。門楣廊壁上題字眾多,多為篆體,生僻難辨。碑刻上裝飾各種圖案,形態各異,像寺廟里的壁畫。圖案之上,青瓦漏窗。移步長廊,透窗觀景,步移景換,廊底的紅煙柳榭,湖中的凝春塔,把一湖碧水點醒,勾勒出蠡湖最美的輪廓,盡顯山水繞廊之意境。
蠡園園大水闊,花樹繁茂。在湖邊行走,在花叢中漫步,在蠡園的風景里盡情享受。我感覺這兒有一種靜謐,讓身臨其境的人陶醉。有一亭,曰春秋閣,是蠡園的最高處,登閣憑欄,遠處青山澹澹,碧水茫茫,小船悠悠,花傘翩翩,蠡園風景,盡收眼底。
從春秋閣下來,見兩間草廬,花樹掩映,綠藤纏繞,一木牌上書:桃花塢。花塢前有一黑魆魆亮锃锃的石牛,正低頭嚼草,惟妙惟肖,我們四周查看,卻未見桃花。繞園而走,又見一亭,曰:四方亭,寫成篆字,卻成“三方亭”,明知是故弄玄虛,卻感覺饒有情趣。蠡園的假山似乎也不同于別處,人行其中,如入迷宮,既有高山,又有古道與洞窟,湖石狀如云朵,形態各異。郭沫若有詩贊曰:“欲識蠡園趣,崖頭問少年。”
穿過花樹叢、假山,沿湖邊轉了一大圈,又坐船來到湖心島的西施莊,島上繁花朵朵,蝴蝶翻飛,鳥雀啼鳴。西施莊里正演繹“煙雨江南西施情”,笛聲悠揚,二胡婉轉,長袖翩翩,一群青年男女,吳儂軟語,把范蠡和西施的愛情故事美美地演繹了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