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作者:雒長江
發布時間:2020-09-25 15:13:0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作為學生學習階段的第一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來說更加有利。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對于學生的學習方式與學習思路的培養與啟迪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小學階段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
一、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不受家庭教育的重視
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使得部分家庭教育中對美術、音樂等課程的重視度不高,過度關注文化課的學習成績掩蓋了學生藝術思維以及藝術素養的培養。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家長認為美術、音樂等課程并不處于考試范圍,孩子學習的意義不大,還有就是由于美術、音樂等課程的學習費用大、周期長,使得孩子學習起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占用了其他課程的學習時間。
2.美術教學形式陳舊
美術教學對于所有課程教學模式來說,在講課、授課方面都大同小異。小學美術課的教學大部分都是停留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很少應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至于生活化美術教學著實應用不多,只有部分喜歡繪畫、喜歡美術的學生才會將生活中的美景與事物通過繪畫創造的形式表現出來。
二、生活化教學對于美術素養的培養與提高
1.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也可以多姿多彩
學習的過程也是孩子們放松的過程,他們把美妙的事物、美麗的景色運用水彩、油畫等美術工具將其描繪在紙上、畫布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引導與鼓勵,使得學生對美術創作所帶來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況且美術課程并不多,不像其他文化課那樣每天都有,所以教師可以利用空閑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創作。對于美術教師而言,在每周的美術課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是一項難度不小的挑戰,而且有的學生天生性格內向、不愿意與人交流,這也對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造成了很大阻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遵循由簡到難的教學進度,與學生家長做好溝通工作,將美術素養對學生腦域的開發以及建設、思維能力的拓展等重要性予以充分說明,使得家長愿意和學校配合。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也要對孩子進行有效引導,尊重孩子的創造性,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繪畫方式,力求將生活化美術教學在孩子的美術學習中予以充分激發和運用。
2.鼓勵孩子們對圖片、事物、景色等進行模仿
在小學這個階段,學生的思想、行為等都一定程度的局限,太過于復雜的美術繪畫會導致他們因不能達到要求而對美術學科產生厭惡、畏懼等負面心理,從而導致學生的主動性受挫,積極性被壓制。
比如,在美術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線條簡單、色彩分明的動畫卡通圖片進行教學,一方面學生對于卡通圖片的接受程度較高,易于理解;另一方面則起到了一個美術啟蒙的作用,學生通過手中的畫筆將自己喜愛的卡通人物描繪在紙上,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線條的應用以及顏色的搭配,如此在培養學生學習美術興趣的同時,還使得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美術繪畫功底與色彩鑒別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在美術課堂上,教師要不斷增強課堂的氣氛,利用生活化素材使得課堂變得有趣且意義非凡。氣氛活躍可以使學生樂于交流,能促進他們對繪畫意見、色彩應用等內容的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獨有的思維構想,在一定程度上開發了學生的聯想能力以及思維創造能力,進而也就培養了學生的美術素養。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當下美術教學模式的首選。美術課程是學生對美的欣賞與感悟的啟迪課程,與此同時,也是學生德、智、體、美綜合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門重要課程。因此,美術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身邊的所有資源,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與自由想象能力,讓學生在不斷積累藝術創造思維能力的同時,將生活中的美術因素予以充分應用,進而也使得我們的美術教學更加貼近生活,更能彰顯生活化教學對于小學美術的指導意義。
作者單位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義崗川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