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在進步,教育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語文的重要性不斷在增強,部編版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篇章的不斷增加,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夠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是不同歷史時期的優秀作品,是作者心血的凝結,更是歷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承載。古詩文寫作時間久遠,創作背景復雜,受古今漢語語法規則和文化差異等影響,學生學習困難較多。為了改變學生學習古詩文費時、費力、困難多、效果差這一現狀,教師應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使學生明確古詩文的重要性

我國燦爛的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浩如煙海的優秀文學作品,這些都是古人文化思想的結晶。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在每冊六個單元中編排了兩個古詩文單元,且在課外誦讀篇目中還有涉及。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能夠閱讀淺顯的文言文,還能夠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其基本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從中汲取我國古代文化的精華,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個人文化修養,使自身語文能力得到發展和提升。

二、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生在古詩文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主體位置,教師處于主導位置,這是近幾年教育發展中一個不爭的事實。但由于古詩文語言的特殊性,加之學生被動接受,導致他們學習困難重重,效果不佳。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雖然能認識各自的作用,但只是停留在意識層面上,他們都習慣了“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普遍認為放手讓學生學習,不僅費時費力,效果還不明顯。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是以學生成績為標準進行考核的,這種方式短期可能會有效果,但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背誦、默寫、逐字逐句對譯的,而忽略了古詩文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和文化內涵,不利于傳統文化傳統的傳承和發揚。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因而,教師應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真正“動”起來,像蜜蜂一樣采古詩文花園中的蜜。同時,教師還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分析古詩文與現代文的區別,讓學生發現和探索古詩文的“本真”,使他們在學習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掌握古詩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逐漸提高自身學習古詩文的能力。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和方法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古詩文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教育教學環境的優化提供了條件,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感受古詩文的深刻內涵和無窮魅力。如在講授《黃鶴樓》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黃鶴樓及其周邊的美麗景色,可以配上舒緩的背景音樂,用抑揚頓挫、節奏分明的聲調誦讀古詩文,使學生在教師聲情并茂的誦讀中感受古詩文所創設的意境。

2.將傳統節日文化和課文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文化積淀深厚,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挖掘深層的文化底蘊,將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尋找古詩文學習的切入點和突破點。例如,可以結合傳統節日——中秋節,讓學生搜集與月亮有關的古詩詞、傳說、神話故事等,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古人對月亮的情懷,理解中秋文化的內涵。這樣既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又能讓學生帶著興趣學習課文內容,對提升學生的古詩文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3.組織形式多樣的古詩文主題活動,縮短學生與古詩文的距離,讓學生真正走進古詩文,在古詩文中汲取營養不斷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目前,央視的《中國古詩詞大會》《朗讀者》等是人們非常喜歡的文化類節目,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組織相似的古詩文主題活動,讓學生從中理解、感受古詩文所體現的文化、思想的魅力。這些活動既能夠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又能夠讓學生真正走進古詩文。例如,國慶期間的愛國主義古詩文朗誦,既能夠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又能夠使學生感受古詩文的無窮魅力。相關古詩文活動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交流平臺,使學生能夠在相互交流中獲得成就感,提升學習興趣。

古詩文學習雖然難度較大,但教師只要能夠找到問題的癥結,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古詩文學習中不斷積累、不斷探索、不斷發現,學生的古詩文素養就一定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彬州市紫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