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學生作文水平的實戰策略
作者:黃國慶
發布時間:2020-09-23 11:14:4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作文教學與寫作的處境是:一方面作文教學沒有系統的教材、配套的教案、成熟的教法;另一方面作文的提升得從用詞、造句開始,再到段落、篇章的訓練,用時一般較長,訓練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而又系統龐雜。眾所周知,作文是語文考試的半壁江山,是許多學子的傷與痛。我們都明白“沉疴用猛藥,窠臼要創新”。如果俯下身子去探索和總結,提升學生作文水平的方法還是很多的。
一、培養興趣策略,引學生上路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學生一旦喜歡語文,他們就會主動去探索,去實踐,并在學習中產生成就感和愉悅的體驗。那么,怎樣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呢?
老師們只要細心借助一些語文活動,就可以達到效果。如累計積分。聽寫、背誦、作業一次優積5分,積夠15分可以上講臺給大家分享一次;作文一次“優”積10分,積夠50分聘為班級刊物的編輯;積夠500分聘為班級刊物的主編;積夠1000分可以自主創刊;積夠5000分聘為校園廣播站的主播。積分定期晉升或清零。再如,課前五分鐘演講。一節課選一位同學進行演講。要求是題目自擬,內容自選,稿子必須為原創。一星期進行十個同學,一個學期大概每人可以登臺四次。還有語文分享,分享的內容可以是生活小事、名人介紹、飲食百科等,分享的作品要求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活動完組織學生把所見所感寫出來,在班級中進行集中評比展示。相信只要我們善于發現,激發學生寫作的點是俯拾即是的。
二、讀寫結合策略,帶學生積累
葉圣陶先生曾說:“讀與寫甚有關系,讀之得法,所識廣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寫作練習。”葉老的這句話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精髓理論。讀是學生信息的輸入,知識的積累,方法的習得;寫是學生情感的輸出,知識的運用,方法的融合。語文老師要借用課本的名文對寫法進行透徹剖析,然后讓學生寫賞析,寫讀后感,仿題目寫,仿結構寫,仿技法寫等。
如教讀《春》《與朱元思書》《醉翁亭記》這類散文,就把觀景的仰視、俯視、平視的角度,動靜結合、定點特寫等選景技法,巧妙安排寫景的順序,多種修辭綜合運用等技法進行透徹賞析,然后適時安排學生仿寫、改寫或擴寫。教讀《湖心亭看雪》后,教師可嘗試用“白描”手法讓學生進行寫景、寫人、記事的專項練習。
再如,教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鄧稼先》對文章結構的安排進行輔導專練;學習了《社戲》后可以讓學生對敘事情節的波折起伏進行模仿嘗試;學習了《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可以進行人物描寫方面的專練;學習了《列夫·托爾斯泰》可以運用“欲揚先抑”的技法練習寫人記事;學習了《藤野先生》可以專項練習用典型材料多角度寫一個熟悉的人;學習了《蟬》《紫藤蘿瀑布》可以練習托物言志和巧妙立意方面的寫作;教讀過《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冰心的小詩后可以讓學生獨抒性靈,仿寫小詩;學習了《詩經》和《鄉愁》后可以讓學生用重章疊韻的方法寫詩歌。
三、互批自批策略,提輪轉效率
現在班級大多采用小組授課模式,以小組為單位先修改自己的習作然后互批作文,這是一種更高效的策略。其關鍵點是,學生怎么批?這里教師就要制訂標準。
如一篇作文按滿分以100分計:(1)錯別字按5分計。每錯2字扣一分,沒錯別字計5分;(2)標點符號按5分計。每錯一個標點扣1分,沒錯計5分;(3)題目計10分。題目通順易懂計5分,如果新穎別致再疊加5分;(4)語言表達計20分。語言通俗簡潔計10分,語言生動、有特色再加10分;(5)材料選擇計20分。材料充實典型計10分,詳略得當計10分;(6)主旨立意計20分。點明立意計10分,立意深刻且有新意計10分;(7)結構安排計10分。結構合理計5分,結構精巧新穎計5分;(8)突出亮點計10分。構思、選材、語言、手法、結構等方面有突出的亮點計10分。以上標準具體在操作實踐中還需細化。有了標準,學生就可以先修改、升格自己的作文,然后組內傳閱作文,商議每一篇組員作文的賦分與評語。
這里還有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小組推薦佳作,老師復審后讓優秀作文的作者在全班進行朗讀,并分享創作經驗。這樣緊湊的兩節課把批改作文和佳作交流全搞定,順便還教給了學生改作文的方法,又給學生搭建了學習切磋的平臺。
郭沫若曾說:“于無法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正因為作文教學沒教材、無定法,那么也就給了我們極長的思考時間、極大的探索區間、極廣的實踐空間,愿諸君教學相長、習作得法。
作者單位 西安市鐵一中濱河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