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課堂,優化課堂結構,是當下教師努力奮斗的導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教師角色,以學生發展為本,更新教育理念,對于高效課堂,我們的認識已經明確,在研究高效課堂的路徑上,我們經歷了不少,對高效課堂的認識也提高了不少,那么如何確保我們的課堂達到“旗開得勝”,筆者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認為導課環節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做好了導課環節,就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打好了基礎,做好了鋪墊。

一、新任教師導課方面存在的問題

有的新任教師備課時忽視了導課部分,在授課過程中,明顯沒有導課環節,對導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造成教學高耗低效。縱觀教師導課中的失誤,或者是導課環節不明確,對打造高效課堂造成了很大的阻力;或者是導課內容不切合教學實際,增加學生對學習內容理解的難度;或者是導課沒有特色,勢必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多樣化的導課方式

1.提問導入。課堂上富有藝術技巧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自主學習意識。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設置一定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問學生,啟發學生回答問題,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同時設置問題面不要太廣,問題也不要太多,否則就會造成導課失敗。在《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中,筆者采用提問導入,問題這樣設置:“地震發生了,樓房倒塌了,被壓在下面的孩子們怎么樣了?他們有救嗎?特別是阿曼達,他父親能救出他嗎?”圍繞這些事關阿曼達生命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緊扣課文中心,如此展開教學。

2.講故事導入。教師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導課部分,給學生講了一個簡短有趣的故事吸引學生,瞄準知識重點,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課文《白楊》重點是讓學生理解“父親”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感,特別是理解具有白楊精神的這類人,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有關人民子弟兵不畏艱難險阻,以身報國的故事來吸引學生。

3.猜謎語導入。開動學生腦筋,啟發學生思維,教師設置一個或兩個謎語,讓學生猜,勢必會引發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為后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教學說明文采用猜謎語導入效果更佳,一個好的謎面,不但能抓住事物的特征,還便于學生理解、記憶所學內容。在說明文《松鼠》教學中,介紹松鼠的特征時,可以采用這個謎語導入:尾巴大得像扇子,竄來竄去采果子。夏天樹上來乘涼,到了冬天洞里藏。教學《鯨》這篇課文時,采用猜謎語導入,設置的謎面:像魚不是魚,終身住海里。遠看是噴泉,近看像島嶼。這也抓住了鯨的特征,便于學生掌握所學內容。

4.繪畫導入。利用教學掛圖、自制圖片或簡筆畫,借助投影或其他多媒體技術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圍繞圖片提出一系列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導入新課。這樣的導入方法一般適用于寫景類文章,因為優美的風景圖片更能加強學生的印象,有利于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5.設疑導入。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晏子使楚》中講: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揚,而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乘機侮辱晏子。教師設疑:楚王準備刁難晏子,晏子出使楚國,會遇到什么樣的情況?由此拉開晏子出使楚國的序幕。

6.情景導入。塑造情景對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具有絕對的優勢,對于一節成功的課堂教學,教師設計一定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教學《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時,為了培養學生愛國、愛黨的情感,筆者利用聲、光視頻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紅軍當年所處的環境中,讓學生感受紅軍當年的艱難困苦,從而激發學生愛國、愛黨的情感。

7.游戲導入。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需要,設計短小的游戲節目讓學生參與進來,或者個別學生參與游戲活動,其他學生觀看,為后面的教學打好鋪墊,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認知。

三、導課過程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設計導課環節,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是“顯山露水”。導課是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絕不是為了作秀。

2.課堂導課要注意與其他教學環節形成一個整體,如果只重視課堂導入,而忽視其他教學環節,那么,再精彩的課堂導入也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3.課堂導入的方式很多,運用時不是相互孤立的,它們可以相互滲透、相互補充,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實際靈活設計導入活動,使學生一開始就保持良好的心境,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潛能充分發揮,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彬州市范公小學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