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視覺語言在高校插畫設計課程中應用的探索
作者:鐘 瀟
發布時間:2020-09-23 14:48:1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本文通過實際教學案例,對高校插畫設計課程的部分內容進行了梳理和階段性總結,探索了繪本創作在插畫設計課程中的教學及實踐,針對時代特點和教學難點,總結繪本視覺語言創作的規律和方法。隨著插畫設計在平面設計中比重的增大,插畫設計的基礎教育對每一位設計師的成長猶如奠基石,非常重要。筆者深入分析了插畫設計課程中的繪本創作設計過程,旨在通過探討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插畫設計思維模式,使其掌握合理的創作方法。
[關鍵詞]繪本 視覺語言 插畫設計 視覺傳達
目前,設計藝術學院視覺傳達專業的插畫設計,仍屬于課時較少的基礎課程。傳統學科在不斷地整合、變化,新技術帶來的靈活性日益增強,為插畫設計帶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當前,插畫在平面設計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介于繪畫與設計之間的插畫設計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已成為藝術、技術與生活之間的重要橋梁。隨著插畫范圍和領域的不斷擴大,插畫所涉及的學科越來越多,形式也多種多樣,因此,對插畫設計教學側重點的把握就尤為重要。
在插畫設計課程中,繪本創作是創作階段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利于學生掌握文字信息的視覺語言轉換,能通過連續畫面傳遞有效信息的概念、視覺語言的系列化表現等,同時,也與平面設計中的創意圖形、書籍設計、編排設計等其他課程有一脈相承的關系。插畫設計的動態視覺表現可揭示插畫的前沿性,融合了廣泛的知識和創作技能,可進行社會和文化的交流。當前,市場上的插畫魚龍混雜、質量不高,優秀的插畫設計作品要具備主題內涵,且能實現視覺藝術表現,高校有責任引導學生提高審美能力,通過獨特的設計理念,創作具有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插畫作品。
課程概述
1.課程目的
在插畫設計課程的繪本創作階段,教師應設計科學而有啟發性的課題,培養學生插畫設計的創新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其逐步熟悉視覺交流與表現的技巧,獲得深層的插畫設計視覺體驗。在插畫教學中,繪本視覺語言研究能鍛煉學生運用專業術語的能力,使其對經典作品、示范作品及多種理論知識作出有個人見解的評價,為其今后的創作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培養求新求異、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專業人才。
2.課程理念
設計藝術學院的插畫設計教學與純繪畫專業的插畫教學側重點不同。設計藝術學院的視覺傳達專業插畫設計,由于課程時間較短,在學生的培養目標上更注重插畫的設計專業特點及其與其他課程的銜接關系;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上也盡量突出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注重啟發學生的插畫設計思維,使其今后能更好地在設計中開闊思路、拓展表現技巧。教師通過對繪本視覺語言設計方法的梳理,從寫生變化開始訓練學生必備的繪本設計技能,規范學生的創作理念,使其領悟插畫創作的真諦;培養學生在設計中靈活運用創造性思維,在知識積累的過程中產生自主學習意識,逐漸具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設置
1.基礎能力的培養
目前,插畫設計在視覺傳達專業中的課程是4周。第1周,16個課時,學生需要完成從建立插畫概念到寫生臨摹的訓練。課前,教師安排學生調研插畫市場,通過調查實體書店、圖書館或網上搜集等不同手段感悟插畫設計市場的整體情況并總結其特點。然后,教師利用4個課時,引導學生賞析經典的中外插畫設計,講授插畫設計概念,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點。
基礎能力的訓練可采用多種方式,如讓學生在博物館、圖書館中尋找有意義的圖形,或利用相機、手機等工具進行素材采集,然后回到課堂進行整理。查后的設計可以是有簡單情節的故事,或是分鏡頭的四格連續畫面,但都必須突出插畫的視覺連貫性。最后,教師利用12個課時對學生進行快題訓練,其中,人物、動物造型4個課時;風景、場景表現4個課時;分鏡頭及主題帶入練習4個課時。人物造型可以將傳統圖形進行創新性表現,也可以將自己的肖像進行視覺創新表現,教師可引導學生將創意設計思維和色彩構成相融合,運用不同的構圖手法設計夸張的造型表現,讓學生體會從寫生到創作的過程。
教學總結:
學生在本階段的寫生過程中已經開始嘗試創新視覺語言,由于四周的課程時間較短,課程設計比較緊湊,不可拘泥于純粹的臨摹,在寫生、臨摹之初就開始嘗試創造性變化,這也是承襲中國繪畫中不拘泥于寫生、注重造型傳神思路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運用。這一階段的教學難點是人物及風景的寫生變化,不僅要用夸張的表現手法,還要結合形式美法則,通過構圖技巧表現視覺張力,同時,還要特別注意點、線、面的視覺表現。
2.繪本視覺語言的解讀
要先制訂繪本視覺語言創作計劃,時間約為兩周,共32個課時。第一周,選題階段,2個課時;造型風格設定階段,2個課時;色彩定位階段,2個課時;草稿設計階段,2個課時;隨后,經過遴選,反復推敲、打磨作品,再進行綜合因素分析,選擇出最佳方案。
選擇繪本文案時要有設計方面的思考,在設計藝術學院的繪本設計中較偏重視覺表現,注重思考插畫與設計之間的關系。插畫在平面設計中的廣泛應用體現了設計與藝術的緊密關系。繪本商業書籍在藝術性上也可以有精彩的表現,應在藝術性方面努力達到專業設計水平。例如,卡巴媒體出版社的書總是在封底寫著:兒童用書,但不僅限于兒童使用!許多繪本題材的讀者定位是年齡相對較大的青少年。
教學總結:
繪本創作的選題需要認真斟酌,預判設計的難度及前瞻性。學生應努力嘗試藝術性較強的作品,并要把握好作品的難度及文案水準。教師應鼓勵學生研究有個性的設計風格,嘗試跨界創作和多樣性的表現風格。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學生每次都會有創新理念,并有新的視覺設計作品呈現。
3.選題的細化
繪本創作盡量擴大選題范圍,選題課時約占4個小時。首先,讓每組學生擬定一個計劃,具體到時間及進度安排,計劃中應有解決新問題和創新的設想。其次,確定選題,學生可以選擇圖文配合的或者沒有文字的繪本設計,可以是自己喜歡的讀物,或者是自寫內容,但均應明確主題,整理文字,提煉信息,進行六格或六格以上的設計安排。
插畫設計內容寬泛,部分學生會選擇名著的插圖設計。雖然教師不作繪本內容的限制,但應在輔導中注意課題之間的差異。學生可根據不同選題進行分組討論,開展頭腦風暴和創意加工,運用書面或視覺筆記的形式記錄所有的想法和概念,以獲得靈感,并將其發展為創造性的視覺思維。
教學總結:
這一階段,需要學生能夠較好地解讀主題,充分利用限定條件查閱資料、選擇媒介,并能駕馭材料。同時,學生還要具有積極的創新意識與敢于探索的精神,以進一步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學生要重視課程的每一個過程,以及對作業發展的預估,能夠體現個人對課題的再次設計。學生應對自我有較高的要求,掌握多元的制作技法,不斷嘗試與完善各種表達方式。
4.草圖階段的推進
學生先在課堂上敘述作品的內容提要,再通過小組討論創作構思,然后互相檢查相關內容,并將信息分解,準確認識其內涵。在創作草圖階段,學生應將已經編輯整理的文字轉換為個性化的草圖表現。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告知學生草圖的重要性,鼓勵學生進行大量嘗試,呈現不同風格的表現力、不同材質的視覺感受力。
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一些想法進行深入創作,將一個或多個想法組合,逐漸提煉成形,完善成具有豐富視覺的畫面。同時,要明確草圖的主題、風格、構成和色彩,確定文本的位置、字體及主標題,草圖應該與最終的設計相吻合,這樣才能方便創作順利進行。
教學總結:
在該階段,應注重風格設定的準確性。教師可先在課程中播放國內外的優秀作品,為學生確定設計風格提供參考;再組織學生分析作品風格的定位,使其提高認識,海選出適合自己的,且又感興趣的風格樣式。隨后,學生對已定風格進行嘗試性表現,看看初試效果,根據所選擇的風格進行正稿創作試驗。如果最終要在電腦中上色,學生應在繪本的視覺草圖階段就有一定的判斷,預估計算機技術輔助設計的視覺張力。
5.創造性方案的完成
按照進度完成正稿后,第二周進入創作完成階段,將所涉及的造型、構圖、文字、色彩等進行組合,大膽嘗試多樣性的表現,挑選出最佳的視覺效果。隨著風格的最終確定,作品的推進,正稿的提煉,學生應注意敘事風格的展現、圖形的連貫性、造型風格的統一性、構圖節奏感的把握,以及色彩視覺的新穎性等方面。通常,正稿不會像草稿表現得那么輕松自然,這是一個常見的事情,應平衡兩者關系,正稿需要注意畫面的整潔性、完整性,避免出現呆板、僵硬等問題。
教學總結:
通過幾年的教學總結,筆者認為這個階段的學習非常重要。學生在拓展表現技法、探索設計表現語言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可通過訓練讓學生進行創作實踐,激發其學習主動性。
6.多要素的視覺整合
在最后階段,學生需要對畫面進一步打磨與推敲,以充分體現繪本視覺語言的神秘感,每種設計表現都可以反復比較,嘗試不同的視覺語言表現效果;進行內容的整合、色彩的對比,通過黃金分割線使畫面更具視覺美感。藝術性強的繪本可打破以往對繪本定義的慣例,脫離傳統約束,如將全幅跨頁構圖穿插于設計中,從左到右推動故事線索的發展,精彩地表達敘事內容,讀者可通過對繪本視覺語言的研究產生心靈的感悟。
教學總結:
教師在兩周課程內引導學生完成繪本的視覺語言表現,訓練學生完成整個故事風格的嘗試,鼓勵他們用不同創作技法進行創新或跨界的視覺表現。教師應分階段、分步驟進行教學,鍛煉學生的系列化造型表現能力,使其大膽使用色彩視覺表現,嘗試豐富的構圖,創造視覺神秘感;使用各種技術手段實現視覺語言的豐富性和特殊性。學生應通過多種鍛煉方式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鑒別能力,在龐大的插畫設計中尋找自己的定位和所遵循的方向;憑借想象力自由創造圖形、渲染氛圍,以準確地表達主題。在實踐中,教師提供特定項目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使其能系統理解知識,并能產生具有批判意識的新見解。
課程總結
目前,插畫設計已經不是文字的襯托,能脫離文字獨立擁有多元形式的存在。插畫設計需要有良好的繪畫功底、較強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合適的表達喚醒自身的創造力。在插畫設計中,學生通過視覺語言的傳達向讀者呈現繪本,借助以往的經驗、專業知識及專業洞察力,用繪本視覺語言對情節進行準確表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插畫中所反映的信息是否適合特定受眾,準確度和清晰度是否合適;要思考插畫與文本內容的關系如何,無文字內容的表現是否順暢,敘事內容是否合適,以及系列圖像的敘述節奏和流暢度的體現是否合適等,這些都是需要在創作中思考并解決的問題,總之,繪本視覺語言的探索在插畫設計課程中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英〕馬丁·塞利斯伯里,〔英〕莫拉格·斯特爾斯.兒童繪本創作指南[M].李文娟,譯.北京: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8:69.
[2]〔英〕艾倫·梅爾.插畫視覺語言[M].浙江:浙江攝影出版社,2018.
[3]高榮生.插圖全程教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
[4]王玉齡.小中信童書.世界插畫大展[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7.
作者單位:西安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