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院校線上教學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分析 ——以西安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為例
作者:李靖康
發布時間:2020-09-23 14:46:0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藝術類院校主要是培養具備專業知識,能夠從事專業門類教育和實踐的優秀人才。與綜合類院校不同的是,藝術類院校教學具備更強的專業性,在傳統線下教學模式中,教師會在教室或對應工作室內為學生進行課堂授課與示范,并就學生作品的完成情況進行實時點評與反饋。但在現代化教學模式下,尤其是疫情的突然來襲,線上教學變得愈發關鍵。充分利用網絡課程資源,進行跨地域、跨時限的及時交流是線上教學所凸顯出的優勢,筆者研究了近階段的教學實踐后發現,藝術類院校在開展線上教學時遇到了一些明顯的問題。本文圍繞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結合西安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線上教學實例,淺談藝術類院校線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藝術類院校 線上教學 解決方法
線上教學是教學改革順應大數據時代所呈現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主要強調的是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對學生進行線上授課,或是通過自主錄制課程與現有網絡課程資源結合的形式,組織學生在特定時間內觀看與學習,該模式主要強調的是教師和學生打破了信息傳遞過程中因實際距離造成的隔閡與滯后,師生可通過遠程語音或視頻的形式進行溝通。然而,藝術學科所具有的獨特性使得線上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暴露出了不少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實時學習狀況掌握得不全面、師生間信息傳遞不準確、線上指導缺乏互動性等,這些問題的積累將會進一步影響線上教學的有效開展。因此,藝術類院校教師應該盡快綜合分析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制訂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提升教學效果。
藝術類院校線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藝術類院校的教學相較于綜合類大學來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樣的特殊性也造就了學生鮮明的個性,以西安美院公共藝術系公共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例,培養方案以“自主創新、獨立創作”為主要理念,力求在開放性與多元化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自覺的科學意識與人文精神、扎實系統的公共藝術理論知識,以及圍繞公共藝術專業而形成的綜合能力。藝術類院校學生喜歡抒發自我情感,會較為感性地表達自身想法,但同時,紀律觀念淡薄、自律性較差也是他們明顯的特征。筆者結合疫情期間的教學實踐,總結出藝術類院校線上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遠程教學,學生自律性不強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以面對面的授課方式為主,教師會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檢查學生的學習進度。但是在遠程教學背景下,教師和學生主要是利用網絡平臺的直播途徑或錄播資源進行教學傳遞與交流,這樣的方式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無法保證持續性的專注度,部分學生出現了“掛機”“離線”等不良上課情況。網絡學習的懈怠和松散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授課進度及學生個人的學習情況。
2.溝通不暢,學生能力難以提升
在線下教學模式中,教師可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反饋的問題隨時給予指導及修正。但在線上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的溝通需要學生時刻上傳學習成果或創作進度,教師則要及時下載學生信息,提出修正意見后再反饋給學生,網絡交流使得溝通環節增加。而增加的溝通環節除了增添了師生的溝通成本外,對教學并無其他幫助,有時還會因為信息傳遞不準確出現了信息誤讀的現象,直接影響教學質量。除此之外,部分學生相對內斂,有問題不敢問、不愿問,導致師生之間缺失了有效溝通,同樣會影響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與進步。
3.授課形式受限,教學針對性不強
藝術類教學的許多環節不同于傳統說教類的教學形式,教師示范、學生邊動手實踐邊領會的教學方式經常貫穿整個藝術實踐課程。而線上教學恰恰缺失了“言傳身教”中“身教”的部分,教師隔空的指導無法取代全方位的手把手教授,尤其是針對藝術類院校開設的部分實踐操作課程而言,線上教學的限制、每位學生不同的接納度、理解度,以及無法完全顧及到的個體化差異,都是線上教學開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藝術類院校線上教學問題的解決手段
藝術類院校在線上教學中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問題,影響了當前教學的有序開展,對于以上教學問題,教師應該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手段,讓學生在線上教學模式下能夠不斷增強自己的綜合素質。
1.加強管理,提升學生的學習投入度
在線上教學模式下,教師需在學生管理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幫助學生提高自律性。以西安美院公共藝術系《景觀裝置》線上課程為例,教師會在課前將“雨課堂”“騰訊會議”相關教學平臺號通過微信群發給學生,并告知其上課信息。在課程進行中,教師會在原有“雨課堂”教學平臺自主簽到考勤的基礎上,加入相對固定的“一課兩查”考勤模式,根據授課進度開展“隨機提問”的教學問答環節,進一步保障和督促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信息,明確學生的學習思路,最大程度地減少因網絡授課不便而帶來的影響。
同時,為了保證線上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在教學PPT、慕課等教學資料的準備上,運用“雨課堂+騰訊會議”教學平臺,確保學生在授課期間順暢、完整地接收全部教學資料;利用平臺上傳功能,幫助學生進行教學資料的回看、溫習,以彌補線下教學中教學資料更新不及時等不足,盡可能地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投入度,提升學生網絡學習的熱情。
2.及時溝通,注重教學互動與答疑
線上教學的信息傳輸方式使得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缺失了線下教學中的互動環節,該環節的缺失直接導致了學生課堂活躍度下降,產生了學習過程枯燥的不良感覺。因此,教師應在線上教學課程設置中加強討論、互動環節的比重。以西安美院公共藝術系《景觀裝置》線上課程為例,在網絡授課期間,教師根據學生實時反饋的信息,如對課程進度的掌握、課業完成情況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以求營造最佳線上教學環境。同時,教師還加大了對于學生個人方案分析、點評等環節的比重。例如,從第二周教學開始,每天安排不少于10名學生進行面向全班的個人創作說明,要求學生運用教學平臺的“屏幕共享”功能,同步相關手稿、效果圖及視頻等資料。學生匯報完畢后,再由3位授課教師輪流進行實時點評,并組織相關話題的發散性討論,鼓勵學生圍繞各自方案展開討論。此舉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之間形成互相督促、互相學習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方案分析、點評等教學環節的加入,可多角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
3.創新方式,關注教學內容與手段
針對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的差異性,教師必須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創新。基于藝術類教學尤其是美術院校的專業學科特點,許多專業其實從基礎課開始就具備了極強的實踐性,而實踐課程需要專門的場地、工作坊或實驗室來從事教學活動,且幾乎所有的專業課都要通過動手實操來完成,以促進專業技能水平的提高。如雕塑專業需要專門用于制作大型雕塑的場地與空間,陶瓷與玻璃專業需要專業的窯爐設備進行燒制;攝影專業需要專業的暗房、照場,工業設計專業需要模型制造設備和場地,版畫專業需要專門用于制版、印制的機器等,總之,在當下美術類專業發展中,實踐環節幾乎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而因疫情限制,場地受局限、創作材料缺失是不可避免的問題,線上教學若不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創新,勢必會大大影響美術院校的專業教學質量。
在此,以西安美院公共藝術系《景觀裝置》的線上課程為例進行探討,景觀裝置課程主要以公共空間中結合具體景觀而開展的裝置創作,以及其中所涵蓋的概念、歷史、功能、特質、空間、創作等知識點為講述主體,再穿插具體案例,以加深授課印象。在原教學計劃中,該課程最終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除了要求學生能貫穿課程的方案進行文本寫作外,還能由文本推演出具體的方案并進行制作。而針對疫情期間,學生在家學習,其實地考察、獲取材料及場地均不便的情況,教師將方案最終呈現的形式改為虛擬呈現,即利用空間模擬軟件模擬裝置作品的實際效果及對應空間形態。實體方案的虛擬呈現一方面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制圖基礎,能通過效果圖、動畫與手繪結合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創作構思;另一方面,針對部分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引導其利用身邊易得的材料制作模型。無論最終的呈現方式如何,“實體制作向虛擬呈現”的轉移都是此階段線上教學的一次創新。教學模式的創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間,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創作情況進行實時點評,并針對共性問題作出及時判斷和講解,從而更加準確地推進整體教學進度,更好地把控教學質量。
結 語
綜上所述,隨著5G技術等信息通信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線上教學將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面對授課內容靈活、授課形式更加多元的線上教學,如何更好地結合藝術類院校專業特色,打造符合藝術類學生現代教學規律的線上教學模式,還需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研究和完善。
參考文獻:
[1]趙雪梅.藝術類高校線上英語教學的可行性探討[J].科技風,2019(25).
[2]章望圓,喻斐,唐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多媒體課件》課程中的研究與實踐[J].青年與社會,2019.
[3]苗艷菲.大數據背景下藝術院校線上線下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8,(8):40.
[4]高菲.新建本科院校藝術類專業英語教學面臨的障礙及對策分析[J].滁州學院學報,2010(6):113-115.
作者單位:西安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