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音樂文化作為我國的經典一直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隨著流行音樂的不斷滲入,年輕一代逐漸為之吸引,導致傳統音樂文化越發不受重視。受流行風影響,高校音樂教師也緊跟潮流,對于傳統音樂文化教學出現了懈怠。在多方因素作用下,學生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積極性大大降低,因此,如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學校應制訂與之相關的教學方案,使高校聲樂教學能與傳統音樂文化相融合,以提升教學質量,傳承傳統文化。

[關鍵詞]聲樂教學 傳統音樂文化 策略

前 言

傳統音樂文化是我國老一輩音樂家的智慧結晶,是我國的文化藝術瑰寶,在我國音樂教育歷程中起著領頭羊的作用,對音樂文化的傳承有很強的借鑒價值。當前,如何在學習西方流行樂的基礎上傳承與弘揚傳統音樂文化,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對提高大學生的音樂素養與文化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

傳統音樂文化的特點

傳統音樂文化的特點之一是字正腔圓,這是傳統音樂人對于音樂的一種審美觀,也是評價傳統音樂質量的一大標準。在演唱過程中,字正不單單是吐字清晰,更要找準聲母與韻母的著力點。另外,字正還體現了對音樂的理解,如對演唱內容的理解、音樂素養的理解。腔圓是一種音樂藝術性的體現,腔調的婉轉與表現有著十分重要的聯系,主要表現在音樂旋律上,也是音樂語言的一種表現形式。在音樂表演的過程中,只有滿足字正腔圓這一重要特征,聲樂表演才能更具吸引力,引起聽眾的共鳴。

傳統音樂文化的又一重要特點表現在音色上,不同音色所呈現的音樂作品給予聽眾的感覺是不同的。但不是所有演唱者都能將音樂的音色表現出來,他們需要通過極其豐富的想象去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意境與情感,然后用音色表現自己的感悟。因此,恰到好處的音色是演唱者功力的體現。此外,潤腔也是傳統音樂演唱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演唱者可以將死板的音唱活,賦予音樂極強的感染力與生命力,形成屬于自己的演唱風格與特色。潤腔對于聲樂表演中的細節刻畫起著重要作用,對于音樂的細節處理應該是細膩的,要想得到聽眾的認可與喜愛,演唱者必須在潤腔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創新,從而達到提升音樂水準的目標。

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高校對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度越來越小,教師與學生的關注點多集中于流行樂等題材的音樂文化,導致傳統音樂文化得不到有效傳播,在傳播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流行音樂對傳統音樂的沖擊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增強,國外的流行元素不斷涌入國內,流行音樂作為外國元素在中國獲得一致好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推崇流行音樂。一方面,因為流行音樂比較符合青年人向往的潮流;另一方面,流行音樂的強烈節奏及音色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觀。但是隨著人們對于流行音樂喜愛的逐漸加深,傳統音樂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線,不再備受重視,導致傳統音樂文化越來越難以融入聲樂教學中。

2.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現在的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接觸得較少,不甚了解,再加上傳統音樂的形式不像流行音樂那般通俗、易懂,有著強烈的節奏感,學生很難一下子對其產生興趣。同時,因為流行音樂的傳播范圍廣泛,已被人們所接受,在學生的內心深處形成了流行音樂的發展前景比傳統音樂要好的意識,致使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的認可度比傳統音樂要高,導致傳統音樂文化的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進而加大了傳統音樂文化進入高校聲樂教學的難度。

3.教師不重視

現在,大多數學生對流行音樂的認可度較高,學校沒有采取相關措施去引領學生重視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因此,部分教師也對傳統音樂文化教學敷衍了事,不夠重視,沒有想辦法去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導致傳統音樂文化教學效果不佳。

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價值

1.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

傳統音樂文化源自于人們的生產勞作,源自于民族歷史,甚至是宗教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人們可以通過傳統音樂文化了解中國的歷史發展形式及脈絡,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應當借助欣賞與傳唱的方式將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傳承與弘揚,讓人們以這種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了解中國的悠久歷史。學校應當立足于地域特色,高度重視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合理融入,這樣不僅有利于弘揚民族音樂文化,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不同音樂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聲樂的效果。

2.提高高校聲樂教學質量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種特色文化相融合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音樂風格。由于外國流行音樂的貿然闖入,使得學校當前的音樂教學風格較為單一,進而影響到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既能豐富音樂教學形式,又能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的聲樂學習增添了探索性與趣味性,可促進高校聲樂教學長遠發展。

3.培養優秀的音樂人才

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我們應當遵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宣揚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深入研究與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精髓,使學生加強對歷史文化的認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其愛國主義精神。另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提高學生對于美的感受力及創造力,使其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策略

1.將傳統音樂文化的特色應用到聲樂教學中

傳統音樂比較注重情感的表達,不同地域的音樂作品體現不同的地域特色及風土人情,因此,高校在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時要充分重視情感的融入。例如,教授一首民族風較強的音樂時,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多次朗讀歌詞,讓他們體會歌詞所要表達的情感;其次,教師要為學生講解歌詞的由來,以及作者在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下創編的這首歌曲。這樣的學習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傳統音樂的興趣,而且還能使其在演奏過程中注入個人情感,提高聲樂學習的效果。學習傳統音樂的唱法能夠讓學生提高音色的充實感,確保聲線自然松弛,聲音鏗鏘有力。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就每個人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使學生能夠有自己獨具特色的聲音風格。

2.深挖學生的感知潛能

對于學生而言,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均不同。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鑒賞音樂,這些問題可以是歌曲的社會環境、表達的主要思想情感等;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在鑒賞中思考,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感知潛能,讓學生帶著對音樂的感知去演奏。另外,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其量身制訂提高音高、音調或加強節奏的教學方案,讓他們在掌握專業音樂知識的基礎上深入感知傳統音樂的韻味,進而全面提高自身藝術修養及文化修養。

3.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學校不僅要加強對傳統音樂文化教學的重視,還要注重對聲樂教師素質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為學生介紹傳統音樂文化的相關專業知識,又要實現多樣化的聲樂教學模式,使學生熟知甚至掌握傳統音樂的發聲技巧與演唱技巧,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特點。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傳統音樂文化、能將個人思想情感注入音樂中,才能真正體會傳統音樂文化的奇妙之處,帶領學生更好地進行傳統音樂文化的滲透式學習。

結 語

總而言之,聲樂教師只有正確分析傳統音樂文化的特點,充分認識傳統音樂文化融入聲樂教育中的價值,將二者進行有機融合,才能推動我國音樂事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琨,張小軍.傳統音樂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大舞臺,2012(7).

[2]王穎.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學的實踐與理念分析[J].音樂天地,2012(3).

[3]吳磊.高校聲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合[J].民族音樂,2010(2).

作者單位:西安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