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0年是實施三期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本文通過對陜西省商洛市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基本情況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學前教育師資存在數量短缺、缺編問題突出、專業化程度偏低、性別結構嚴重失調等問題。要促進商洛市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本文建議從多個方面統籌調整編制,多渠道、多舉措提升學前教育師資隊伍。

[關鍵詞]三期三年行動計劃 商洛市 學前教育 師資隊伍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2018年學前教育研究立項重點項目《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背景下貧困地區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研究》(項目編號:ZdKT1805)。

引 言

“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是國家大力推進學前教育的重要政策部署,是各級政府推進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動員令。[1]學前教師是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核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陜西省踐行三期三年行動計劃的舉措之一,商洛市的學前教師隊伍是陜西省學前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在此背景下,筆者選取了商洛市22所幼兒園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園長調查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56份,有效率為93.33%;發放了《幼兒園教師調查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26份,有效率為85.2%。另外,還對商洛市部分主管學前教育的部門領導和專干、幼兒園園長和教師相繼進行了訪談。根據調研結果,分析“三期三年行動計劃”實施背景下商洛市學前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促進商洛市學前教師隊伍建設的方法。

“三期三年行動計劃”背景下商洛市學前教師隊伍建設現狀

由表1可以看出,商洛市幼兒園生師比2017年為20.4:1,根據教育部《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2013)規定生師比的最大限值為15:1[2],數據顯示,商洛市學前教師數量短缺,加之“二孩”政策的實施,2016年商洛市出生人口26621人,2017年出生人口27247人,2018年出生人口25648人,這些孩子將在2019-2021年入園,這將使“三期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期間原本就短缺的學前教師隊伍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

2.學前教師隊伍缺編問題突出

編制是我國教師人事管理制度的核心內容,編制問題關系到教師的職稱、待遇以及社保、培養等一系列環節,對于教師的職業穩定感和安全感至關重要[4]。調研結果顯示,426名教師中358人有編制,而且編制名額分配很不平衡,縣際之間、園際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總體上除了市幼兒園編制充足外,各縣、區幼兒園編制都不同程度缺額,城區新辦園和鄉鎮園缺編問題尤為突出。訪談時某縣教育局主管幼教的工作人員反映某鎮公辦中心園38名教師,其中外聘教師達34人。缺編問題突出直接影響到教師隊伍的穩定。

3.學前教師隊伍專業化程度偏低

學前教師質量直接關系學前教育質量,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教師從業的許可證,是教師獲取教師崗位的法定前提,“教師的專業背景、有無教師資格證、學歷等都是教師專業素質的核心評價標準。”[3]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商洛市專任學前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

4.學前教師隊伍性別結構嚴重失調

目前,中國學前教育理論界已經意識到,男教師對促進學前兒童形成健康、平等的兩性角色意識和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商洛市幼兒園教師性別結構嚴重失調,男性教師嚴重缺位,詳見表3所示。

促進商洛市學前教師隊伍建設的方法

1.統籌編制,拓寬路徑,逐步補足配齊學前教師

一是統籌編制,有效緩解缺編問題。研究結果顯示,商洛市師幼比遠低于國家標準,缺編問題是關鍵。一方面可以讓有富余編制的中小學教師轉崗到幼兒園,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其他行業進行編制調整,調劑出的編制,可以用來補充學前教師隊伍編制。有研究建議“對財政收入支付力弱的貧困縣政府,上移補助經費的統籌級別,建立中央、省、縣三級合理的分擔機制”[5],商洛市是國家級貧困地區,如果能建立合理的分擔機制,那就能有穩定的財政保障體系,為增加學前教師崗位提供根本性保障。

二是拓寬路徑,豐富學前教師的補充機制。商洛市學前教師的補充主要是通過對中小學富余教師轉崗和招考途徑。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是專門培養幼兒教師的基地,各級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協調,一方面給有教師缺額的幼兒園和高校牽線建立實習基地,由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錯峰頂崗實習;一方面,與高校建立聯合培養機制,如定向、委托培養,對高校畢業持有幼兒教師資格證書的學生登記注冊,選拔較優秀學生成為人事代理性質教師,享受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待遇等。[6]

2.“多渠道、多舉措”提升學前教師隊伍專業化程度

一是在學前教師入口上要把關。在每年學前教師招聘時,一方面應該明確要求應聘者必須具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書,另一方面要逐步設定應聘者教育背景限制,至少設定要有師范教育背景。只有在學前教師入口上設定一定的專業限定,才能從源頭上促使學前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逐步提升。

二是提升學前教師職后培訓質量。職后培訓是提高學前教師專業素養的又一重要途徑。一方面要加大對學歷提升的扶持力度,鼓勵教師努力提升學歷水平;另一方面要重視各種培訓的實效性,對新入職教師、轉崗教師和在崗教師等不同教師的培訓應該區別對待。比如新入職教師需要完成角色轉換和適應幼兒園工作實際的持續培訓;轉崗教師更需要針對自己短板的專業技能和素養進行有選擇的“臨床實踐”式的培訓。

三是要落實學前教師專業技術職稱(職務)評聘制度,優化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職稱結構。近年來國家就學前教師職稱問題也出臺了系列保障措施,教師職稱狀況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職稱晉升比例還明顯低于中小學教師,各職能部門要以此政策為契機,促進學前教師職稱的評聘制度進一步落實,激發學前教師晉升職稱的愿望,進而也優化學前教師隊伍的職稱結構。

四是優化園內激勵機制,激發學前教師主動提升專業素養的源動力。學前教師是學前教師隊伍建設的主體,每位學前教師個人提升專業素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是學前教師隊伍整體提升的關鍵因素。幼兒園要優化園內激勵機制,諸如在園內努力實現“同工同酬”,縮小在編教師和臨聘教師的差別;激勵和支持教師提升學歷,提高業務水平;關注教師各層級的需求,給予不同的人文關懷等。

3.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男性從事學前教育

男性教師是學前教師隊伍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洛市可以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男性從事學前教育,比如“訂單式”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男生,教師招聘時限定男性名額等,對于在崗的男教師通過制度導向,增強他們的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逐步解決學前教師隊伍中性別嚴重失調問題。

結 語

“沒有質量或低質量的教育,是愧對兒童、家長和政府的。教育質量的提升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教育質量的核心是教師,最關鍵的支撐是教師。”[7]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商洛市要以三期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確保商洛市前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繼而為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提供必須的保證。

參考文獻:

[1]虞永平.完善體制機制深入推進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J].人民教育,2012(11):17-18.

[2]李敏誼,等.論我國學前教育師資供給的困境與突圍——基于第一期三年行動計劃后的數據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5(4):66.

[3]潘旭,吳振東.“蓋學校易,招老師難”100萬幼教缺口拿什么填補[EB/OL]. http://news.fjsen.com/2019-04/12/content_22173202.htm.

[4]洪秀敏,馬群.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效果調查——基于內部利益相關者評價的視角[J].教育學報,2015(1):121.

[5]劉善槐,王爽,武芳.我國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教育研究,2017(9):106-115.

[6]龐麗娟,等.促進我國城鄉幼兒園教師均衡配置的政策建議[J].教師教育研究,2013(5):34.

[7]劉華蓉,蘇令.質量是學前教育發展的生命線:2013年中國學前教育年會專家主報告擷萃[N].中國教育報,2013-08-25(1).

作者單位:商洛職業技術學院師范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