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有法 成長有得
作者:白 莉
發布時間:2020-09-22 11:07:0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本身是一種精神財富,教育者要引導學生發現周圍世界的美,化之為自身的高尚、誠實和善良?!边@種教育理念與義務教育新課改提出的全面發展理念不謀而合。由于語文的學科特點,可以說這也是對語文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和希冀。那么,究竟如何提升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率呢?
一、愛讀,點燃閱讀興趣
閱讀是一件對學生能動性要求較高的一種學習行為,一個學生如果熱愛閱讀、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他的閱讀一定會是自主的、高效的,他的閱讀學習一定會延展到課堂以外,走入他的生活??梢哉f,這就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
例如,《家》這一本巴金的小說,由于現有的時代與《家》的寫作時期已經有較長的時間跨度,學生往往很難對故事中的一些背景和情節設計產生共鳴,從而逐漸喪失了閱讀興趣。這時,教師不妨在課堂上采用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點帶面,向學生鋪設背景,為學生理解人物行為打下基礎。教師也可以摘取經典的描寫為學生進行闡述,讓學生感受在那個時代,接受傳統教育長大的人,腦海中封建禮教的束縛根深蒂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必須要遵守的信條。在闡述中,學生體會到社會現實和自身所處的社會實際、接受的教育和觀念發生了嚴重的沖突,而在這種沖突和矛盾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刻體會封建制度對那個時代人們的摧殘。而這種理解和體會,會在很大程度上點燃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會讀,交付閱讀方法
閱讀按照讀書的方式,可以大致分為精讀、略讀、瀏覽三種,但對于高中生的學習現狀而言,細致的閱讀方法顯然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有意滲透一些閱讀方法技巧,必將能夠從閱讀方向上帶給學生以飛躍性的啟迪,從而推動閱讀教學進程的順利開展。
例如,《論語》和《談美》兩部著作,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施以不同的閱讀教學方法?!墩撜Z》是孔子和其弟子的語錄集結,飽含了深厚的儒家智慧,由于文本中很多內容都是以對話的方式開展,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取朗讀感悟式閱讀法,即對經典的段落反復朗讀,像“巧言令色,鮮矣仁”“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等這些語句,隨著學生反復的朗讀,其音韻的變化,抑揚頓挫的架構,會自然而然生發出來,其語句中包含的“君子之道”和儒家智慧,就會慢慢為學生所品讀,朗讀就是品讀的過程,而在品讀中這些句子也會逐漸進入學生的知識體系。而對《談美》這種帶有藝術評論類的文章,則可以讓學生采用批注閱讀法,即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揣測作者所表達的“美”是如何與現實生活接軌的,在這個揣測的過程中,就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感悟和體會用批注的方式,在書上進行標注。標注的過程是學生思考的過程,而學生標注愈多,思考愈深,體會愈精,對書的把握和收獲就會愈多。
三、樂讀,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是對學生一輩子都有益的事情,如果學生能夠利用在學校學習的時間,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必將能夠使自己整個人生受益無窮。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對閱讀習慣進行灌輸,讓學生能夠受益。
例如,在高中語文人教版中錢鐘書老先生翻譯的《唐·吉訶德》這部作品,作品對上流社會沉迷騎士小說的現狀進行了辛辣的批判和諷刺,也側面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生活的困苦。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唐·吉訶德每次行俠仗義失敗的過程進行概述,找出其中荒謬的行為去印證唐·吉訶德的“英雄夢”,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從語言的角度,對作者對唐·吉訶德行為的看法進行分析,如唐·吉訶德被明月騎士打敗之后,文中進行了這樣的描寫,“那是個陰霾的日子,灰暗的天空里一陣陣都是氣色兇惡的云,黃葉兒凄凄涼涼從樹上落下……望出去是一片衰盛無常的景象”。從這個細致的景象描寫中,可以看出唐·吉訶德失敗后內心的苦悶和無助,也可以看出作者對這個角色的憐惜,而錢老先生高超的語言運用水平,也給學生帶來了新的啟迪。
高中階段是義務教育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師在這一階段的閱讀教學中,一定要跳出傳統課堂時間、空間的限制,放長視野,以更全局的站位對學生進行培養,把閱讀變成學生的一個習慣,讓學生真正在閱讀中得到成長、得到收獲!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西北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