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是很多一線教師的追求及課堂設計理念的指導,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但我們發現在一些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不錯的成效時,也會存在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的情況。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采取課前自主預習、課中自主探究思考、課后任務驅動等多種方式教學。

一、課前自主預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預習對學生的接受程度影響很大,預習不只是簡單地閱讀教材的過程,而是一個提前發現問題的過程。相反,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的預習作明確要求,學生往往只是簡單地閱讀教材,收效甚微,一些需要學生自主挖掘的知識點也很難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明確學生的預習任務,幫助學生篩查重難點知識,為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這一知識點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前可以帶著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準備,讓學生有更加明確的方向與更加清晰的知識脈絡。比如針對這一知識的重難點,教師就可以這樣提出問題:一般情況下的不等式解法是怎樣的?數軸法有哪些使用的范圍?不等式方程組的解法是否存在唯二性……這一些緊緊圍繞知識重點設置的問題,將引領學生從知識盲區中找尋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并且能夠引導學生獨立的思考,對學生新知識的學習大有幫助。當然,教師在設置預習問題和布置任務時,應具體分析學生的實際水平與數學能力,還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積極聽取學生的反饋,根據學生的反饋選用適當的教學資料與習題,避免知識點難度較大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與畏懼情緒。

二、課中自主思考,深挖知識點

上課時,教師應該杜絕那種完全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要更多地發揮引導者的角色作用,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為學生創設高效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與求知欲。下面以初中 “軸對稱”這一知識點為例,教師可以展示一些來自生活的資料,漂亮的蝴蝶標本、規整的建筑倒影……這樣就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更加投入。另外,教師還可以進行話題引導:這些圖形是對稱的嗎?對稱軸在哪里?軸對稱的定義是什么?這樣就能有效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更好地鞏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比如,在講授初中重點知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這一章節時,教師就應積極聽取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有哪些知識儲備,知識儲備是否扎實而豐富,是否能夠靈活運用方程的基本知識等,從而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取一些難度適中的題目讓學生練習。例如,計算正方形的長與寬,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解題所應注意的事項,并且通過比較自己與教師的解題方式得出結論,從而牢固地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三、課后任務驅動,引領學生深入思考

課后,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深入思考,可以提前篩選課后練習資料,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練習,避免學生出現上完課后沒有及時鞏固知識點導致知識掌握不牢固的情況。那么,教師是如何借助課外資料讓學生鞏固課內知識點的,又是如何促進學生自主思考的呢?很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讓學生從課外資料中篩選重難點知識,并分析知識的整體脈絡,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自主深入的思考。例如,在進行一元二次方程的課外解答時,學生發現課后練習資料中并沒有教師講的那種題型,因而陷入了困境,但經過探究學生很快就會發現課后習題雖然教師沒有講過,但內容是完全相通的,都是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些性質進行解題的,這種方式往往能夠促進學生舉一反三,深入思考,還能夠使其更加牢固地掌握課內知識點。

總之,數學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點,還應該更加重視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教師應該明確自己引導者的身份,扎根學生實際,設計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柴坪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