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化理念下高職院校公寓文化重構研究
作者:唐景嵩
發布時間:2020-09-22 15:51:1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公寓人”是公寓文化建設的核心,在建設過程中“人化公寓”理念和“公寓化人”理念辯證交融。和文化理念為破除當前公寓文化偏離人本要義的痹癥,提供了準則和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文化理念下,新時期的公寓文化重構,必須要堅持儒化主體、育化和諧、睿化環境的原則,創設以人為本的生活環境,建立健全貼心細致的服務機制,創建和諧友愛校園,創造詩意的文化家園。
[關鍵詞]和文化理念 高職院校 公寓文化 重構
課題:本文系陜西高校輔導員工作研究課題《思政教育視域下陜西交院學生公寓“和”文化創新育人的實踐探索》(課題編號:陜高教生〔2018〕6號);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題《大學精神視域下學生公寓文化創新與實踐——以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課題編號:YJ180022)的研究成果。
公寓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生活、社交的重要場域,是其思想塑造和人格養成的“第一社會、第二家庭、第三課堂”,這一特征彰顯了公寓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文化是為人服務的,“公寓人”是公寓文化建設的核心,在公寓文化建設過程中“人化公寓”理念和“公寓化人”理念辯證交融。和文化理念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和合、和諧、中和的思想內涵,契合了當前高職院校公寓文化建設過程中突出育人導向、注重以人為本的需求,用和文化理念對高職院校公寓文化進行原則立新、理念創新、內容鼎新和路徑辟新,是破除當前實踐下公寓文化偏離人本要義痹癥的重要手段。
和文化與高職院校公寓文化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習研討會時明確指出:“中華文化的核心是‘和’文化,即和合、和諧、中和的思想。”在個人層面上,和文化反映的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民族心態、內在精神和價值觀念,體現于天人合一、保守太和的社會觀,中庸尚和、博愛泛眾的處世觀和樂群慎獨、修身內省的個人觀。高職院校公寓文化建設中的實質問題是“公寓人”的問題,“公寓人”是指來自于五湖四海,性格特點和風俗習慣不盡相同的大學生,他們彼此間的相互沖突、影響、熏陶,乃至相互適應、成長的過程,構成了個體性與群體性交融的公寓文化建設基礎。引導學生包容彼此間的性格差異,培養他們“樂群慎獨、和愛相處”的生活理念和“和而不同、厚德載物”的生活品格正是高職院校公寓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和文化為內核,重新建構高職院校學生公寓文化體系,是解決現階段高職院校公寓文化建設“浮萍無根”問題,提升其育人成效的重要舉措和必然要求。
第一,兩者在教育目標上具有統一性。和文化理念折射到高職院校中,就是要在校園內營造出和諧、良好的育人環境,并將其精神轉化為學生的價值理念、精神風貌、人文氣質和行為方式等,塑造出“和而不同”的個體。這一理念與公寓文化所倡導的培育學生正確的理想信念、良好的生活品格和行為習慣的目的是一致的。
第二,兩者在內涵拓展上具有融通性。個體性與群體性交融的特點決定了“和合、和諧、中和”的思想必然是公寓文化建設的永恒主題,這既是學生多樣化條件下公寓文化育人的本質要求,又是解決當前高職院校公寓文化“偏離人本、浮萍無根”問題的切實需要。
第三,兩者在價值取向上具有趨同性。和文化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其價值取向反映在當代青年身上,表現為明辨自我、悅納自我的個人發展觀和尊重他人、和諧共進的社會觀。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公民觀、社會觀是一脈相承的,也是高職院校公寓文化育人的價值準則。
和文化理念下高職院校公寓文化的重構
1.和文化理念下公寓文化重構的維度
和文化歷經數千年的歷史演化,早已蘊含在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就個人維度而言,和文化已內化為“樂群慎獨、修身內省”觀念,成為安身立命的義利觀;就人際交往維度而言,和文化已濃縮為“中庸尚和”觀念,成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交際觀;就人與社會的關系維度而言,和文化已嬗變為“家國尚和”觀念,成為社會建構的統一價值觀。公寓生活實踐在本質上是學生在公寓場域內現實存在與理想存在、自我存在與他者共在的統一。公寓生活實踐具有的個性、共性和環境的特征,契合了和文化所蘊含的社會、人際和自身等層面的內涵,也決定了新時期的公寓文化重構必然要根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主體特征、群體發展和育人環境的需要。
第一,要儒化主體,引導學生能動實踐。網絡社會信息繁雜,“00后”大學生正處于主體認識覺醒、深化的階段,很多學生個性張揚,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在公寓文化語境中多是“低頭一族”,熱衷于刷屏、點贊、賣萌、微博、微信等,學習卻成為了最后一項,而主體性放逐易造成思想貧瘠、精神矮化。和文化理念下的公寓文化重構,就是要在自律與他律兼容的場域內,引導大學生樂群慎獨的人生向度,喚醒其內在的精神力量,培養他們為自我負責的精神,引導他們主動追求、自覺實現全面發展。
第二,要育化和諧,助力學生群體發展。公寓文化的和諧向度要求當代高職大學生不僅要張揚個性,更要保持主體性的張弛有度,即在不損害他人及群體利益的情況下,在他人心理包容度的限度內行事,進而在這種同化與異化共在的文化生態中提升人文日新的人生境界。
第三,要睿化文化環境,激發學生主體自覺。優良的公寓文化環境,依賴于學生個體與群體的共同創造。對于“00后”大學生而言,他們具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實際需求,渴望找到公寓文化中的主人翁存在感,而不是毫不相干的“看客”。在情感交互的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公寓文化,具有更強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也更能培育學生家國尚和的人生理念,進而促使其完成由“學校人”向“社會人”轉型。
2.和文化理念下公寓文化重構的范式向度
第一,以樂群慎獨重構公寓文化的涵養空間。和文化中“樂群”理念強調與人友善、彼此尊重、以誠相處,主張以包容和博大的胸懷接納并欣賞他人,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樂群性的培養,對個體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積極影響;而群體凝聚力的提升,則有助于傳遞、匯聚正能量,從而形成弘揚正氣、和諧有序的公寓文化氛圍,成為涵養公寓文化的重要源泉。“慎獨”理念并非指“君子獨善其身”,而是表明了在公寓文化涵養過程中,對個體獨立人格的尊重,亦是價值選擇的正確堅守,兩者辯證統一。
第二,以和文化理念重構公寓文化的孕育空間。公寓文化的育人價值并非是通過強制灌輸來實現的,而是通過文化所形成的物質環境和精神內涵于潛移默化之中實現的。在這一過程中,管理者所構建的管理機制和服務體制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和文化強調“中庸尚和、禮法有序”,這不是“松軟無度”管理所帶來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也不是硬性灌輸所形成的“看似服從、實則逆反”,而是要以人為本、剛柔并濟。從這一點來看,高職院校的公寓管理者、服務者、教育者必須徹底摒棄教訓人的規訓模式,具有尊重人、引導人、培育人的意識,以優良的公寓文化讓學生生成家園感、歸屬感和幸福感。
第三,以家國尚和重構公寓文化的交互空間。和文化主張個人和社會密切不分,個人須遵從社會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而社會需為個人價值實現提供必要的平臺。公寓文化作為一種育人的文化,不是個體占有、支配、控制的唯我世界,而是文化生成主體交互共在的世界,將家國尚和理念融入公寓文化是必然。此外,學生在公寓生活實踐中養成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在其走入社會、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歷從“公寓家文化”到“國文化”的升躍和拓展。
和文化理念下高職院校公寓文化的重構內容
1.重構物質文化:創設以人為本的生活環境
第一,要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對老舊傳統公寓進行改擴建和提檔升級。現階段“00后”學生對住宿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的要求和現實條件之間的差距日趨明顯,然而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全面改造一步到位的條件并不具備。針對建筑模式單一、樓宇外表老舊、功能房間缺乏的現狀,可通過創設“理想家園”項目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引導他們結合公寓樓的結構特征、和文化理念及學科專業特色,對公寓進行裝飾、布置,形成每棟學生公寓獨有的主題文化,使其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交往和成長的家園。
第二,在全新的公寓規劃和設計上,要特別注重人性化的功能需求,積極研究先進的、成功的建設案例,把功能需求、室內結構、設施配置、服務保障、環境治理諸多因素統籌考慮,將學生公寓建設成既有時代氣息,又有文化意味的文化家園。
2.重構制度文化:建立健全貼心細致的服務機制
第一,要全力建設好“五支隊伍”,即以公寓管理部門為核心的專業化管理隊伍,以輔導員、班主任為核心的教育隊伍,以物業管理部門為核心的工勤隊伍,以安全保衛部門為核心的安保隊伍,以學生黨團組織、學生干部隊伍為核心的學生自治隊伍,每支隊伍各司其責、各負其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二,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重點打造 “精細、主動、創新、規范”的公寓服務機制。方式上,要結合新媒體+大數據,不斷加大標準化公寓創建力度,用精細化管理適應校園生活新模式,用科學化管理實現學生公寓現代化目標。可通過建立公寓之家微信公眾號或開發公寓管理系統,實現網上報修、信息咨詢、師生互動、物業保潔監管、信息推送等諸多功能,提升公寓服務的“便捷感”。
3.重構行為文化:創建和諧友愛校園
第一,要突出“關愛”育人導向。高職院校管理者要以解決學生最關心、最關切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積極關注家庭經濟困難、有重大身體疾病、心理抑郁和異常、網游成癮、學習困難、因違紀受過處分、就業困難等特殊學生群體,喚醒自身的育人意識、責任意識、人本意識,使學生在關愛的情感氛圍里傳遞愛,用行為影響學生。
第二,要突出“進入”育人路徑,建立輔導員、班主任、黨團組織、朋輩輔導、學生干部、學生社團進公寓的制度,構建家庭氛圍式的溝通機制和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諧關系。
第三,要突出“活動”育人途徑,打造主題鮮明的品牌活動和實踐平臺,創建志愿服務崗,招募有才干、有意愿的學生擔任見習樓長、兼職監察員和維修員等職務,引導學生開展體驗式、探索式的自我管理,增強學生在公寓文化建設中的主人翁意識。
4.重構精神文化:創造詩意的文化家園
第一,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在高職院校的管理服務過程中,要積極注入人文關懷元素,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對學生的內心活動作細致、認真的解讀和引導,幫助他們自我學習、自我反思、自我進步、自我成長。
第二,要注重理想信念引導。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公寓,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用和文化等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文修養。
第三,要樹立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內在統一的觀念。積極發揮非理性因素在公寓文化建構過程中誘發主體創造性思維的作用,把教育和尊嚴、幸福、終極價值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壓、能力上解弱,從而內化為行動。
第四,要不斷增強學生的家國意識、和諧意識、責任意識,培養其愛國守法、團結友善的優良風尚,以美導真、以美成善,使學生主動感受、鑒賞、內化,形成關于真、善、美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王克.黨團建設進入學生公寓的策略研究[J].河北農機,2020(1):78.
[2]劉思妙.高校學生公寓管理工作的創新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4):99.
[3]傅志平.新時代高職院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實施路徑的思考[J].科技視界,2019(35):64-65.
[4]李忠曉.“學以成人”視域下高校文化公寓建設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2):118-121.
[5]趙虎.論網絡環境下的民族高校學生公寓文化建設[J].貴州民族研究,2016,37(11):237-240.
[6]李冬霞.“三位一體”公寓管理模式下“四結合”育人的思考[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22):251-252.
[7]周巍蔚.專業文化:大學公寓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12):15-17.
作者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