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作者:張富榮
發布時間:2020-09-21 10:26:5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數學核心素養是指人用數學觀點、數學思維方式和數學方法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其傾向性。研究表明,數學核心素養包含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六個方面。小學數學對人的數學素養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自身特點和規律為培養人的數學素養提供了可能。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能力、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因為它們是學生數學思想形成的源動力。具體而言,數學教學過程就是學生鞏固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是他們數學思維發展的過程,也是他們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夠使他們形成積極的數學情感與思想。可見,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尤為重要。為此,筆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立學習小組
小學數學是最為基礎的知識,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情況尤為重要。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數學這門學科的重要性,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組成學習小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學習小組可以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讓他們取長補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之間也能夠相互幫助,遇到問題他們各抒己見,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小學階段,學生剛接觸數學這門學科時,大都是一些比較淺顯的知識,最初的雞兔同籠問題對他們而言,是一個比較有挑戰性的問題。剛剛接觸這類型題,他們的思維比較固定,這時就需要教師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 讓學生討論獲得更多的解題思路。從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提倡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的結果往往是全面的、多種多樣的。如果他們獨立學習相當于閉門造車,有了學習小組,自己就能掌握好幾種解題方法,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習成績。
二、通過引導獲得啟迪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講,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然而,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與學生并肩在學習的道路上,教師是與學生談心、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師益友,他們不僅是學生的引導者,知識的傳遞者,更是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朋友,學生有任何學習上的困難和問題都可以和教師交流分享,教師也可以給學生一些意見和建議,畢竟他們的人生閱歷豐富,教學經驗充足,他們的意見一定會幫助到學生。這些啟迪會帶給學生不同的感受,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比如,在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時,我們可以采取多種方法,不應僅局限于一種思維,對一些特殊的三角形我們可以選擇一種容易掌握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由于學生還處于小學階段,所學幾何圖形局限性比較大,僅僅停留在平面幾何層面,當他們進入初中、高中將會學習更深層次的幾何圖形,這就要求他們能夠活學活用,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一道數學題可以用很多種方法來解決,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通過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總結和歸類能力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除此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總結知識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每個學生的情況是不同的,他們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差異。一個班級有那么多學生,教師不可能一個一個地教,有的學生學得好,有的學生略微差一些,這些都是個體差異導致的。學生學習一段時間后要總結、歸納所學知識點,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還要活躍課堂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經常反思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還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他們的個性化發展,要多表揚他們,給予他們信心。
數學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學生在小學接觸的數學知識往往是最基礎的。在這個階段,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對學生進行啟蒙教育,還能夠幫助學生從新的角度看待數學。其實,數學并不是一門看不見的學科,數學的一些理論知識可以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的各個地方。數學教師所要做的就是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發現數學,培養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七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