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六法”,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作者:歐小玉
發布時間:2020-09-21 10:19:3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初中心理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常會使用各種活動使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更深,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展開更深入的探索。而相比較于其他課程而言,心理課的教學內容更加富有趣味性,但是在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方面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那么,該如何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呢?
一、“小步子”原理
“小步子”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監督學生及時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面對教師布置的任務都會有畏難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任務細分成單個的小任務,引導學生逐一完成。例如,在布置作文題時,教師和學生一起審題,之后引導他們擬定題目,進而寫作文開頭的第一段等。
再如,“請在我背后留言”這個活動當中,任務內容是邀請十個同學在背后的紙上寫下對你的描述。對于較為內向的學生而言,這項任務難度較大,難以完成。此時,教師就可以邀請一位學生對活動進行示范。第一步:準備好紙和筆;第二步:轉身請同學在紙上寫對你的描述;第三步:轉身離開。應用這種“小步子”任務完成法,督促學生更快地完成任務。
二、利用競爭心理
第二個方式就是利用競爭關系,通過競爭可以有效增加學生參加運動的積極性。比如,在要求學生背誦古詩時,教師可以這樣說:“根據心理學的特點,女生的記憶力一般會比男生高,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這個說法正確與否,看看是誰能夠先背誦完這首古詩。”從而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再如,要求學生完成一幅手工作品之后,教師可以先展示其他班級學生所完成的作品,然后這樣說:“這是其他班級同學完成的,做得不錯,但是我相信你們可以做得更好,等你們做完,我也拿到其他班去炫耀炫耀。”在這種競爭心理的激勵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只能使用積極正面的語言。
三、“欲揚先抑”
為了加強學生完成任務的欲望,除了可以激勵學生之外,教師也可以反其道而行,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道路上為他們設置一些障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之后更有成就感,從而也使任務對學生更加富有吸引力,這就是通過“欲揚先抑”的手法來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在“認識自我”這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做個心理測試——一張圖片看出你是什么樣的人。完成測試之后,很多學生都覺得不準,此時教師要做的就是解釋心理測試的“套路”,從而推出這節課的內容“如何真正認識自我”。再如,在學習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先讓學生使用不恰當的方法安慰別人,當他們發現所取得的效果不好之后,學生會對高情商溝通能力的學習和渴望更加強烈。
四、給予獎勵
表揚和獎勵是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最有效的方式,但是這種方法在應用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在教學當中,筆者經常使用以下三種獎勵方法:觀看搞笑視頻、舉行猜人游戲以及講述心理學知識。在學生完成了所布置的教學任務之后,通過這三種方式的獎勵,讓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更高,從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五、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這種方式可有效促進課堂活動中的分享環節,在教學中,很多學生雖然對分享環節有著很高的積極性,但是真正發言的學生卻很少。為了促進學生進行分享,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法:第一,組織學生與同桌展開感悟分享,并將其記錄下來。如果有學生沒有主動分享,則可以讓其他學生推薦分享內容較好的學生;第二,給予主動分享的學生一些獎勵,如分享完了的學生可以指名讓其他的學生進行分享等。
六、教師示范
最后一種方法就是教師示范。通過教師的示范,可以起到極大的榜樣作用。比如,在引導學生繪畫“我的生命線”時,很多學生都無從下手,此時教師就可以將自己的生命線進行繪畫,然后供學生參考,并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自我探索。通過教師的示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和尊重,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啟發,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心理教學中各類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優化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對心理課堂活動的參與程度,采用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使課堂活動能夠發揮更好的效果和價值。
作者單位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北灣鎮中堡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