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作者:李慶乾 李艷敏
發布時間:2020-09-15 10:47:5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這對于提升中高年級學生語文知識能力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是小學語文教育中長期關注的重點,在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幫助學生高效參與語文閱讀活動,通過閱讀不斷增加學生語文知識積累,并提升他們的自身素養。所以,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學方法的科學運用則顯得十分必要。
一、注重教學目標的合理設定
針對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必須設立明確的目標,通過設立目標援助學生逐步完成知識的吸收,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不斷提升教學效果,教師要幫助學生設立科學有效的學習目標。例如,教師為三年級學生設立本學年內古詩詞背誦達到一定的數量,對于更高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要根據學生在語文方面的學習成效,將學習目標作適當程度的提升,即在古詩詞背誦的基礎上學會把握文章的內涵,學會通過深層次的分析,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并通過對特定句段的研究,學習一些相對簡單的寫作手法,如恰當使用比喻,合理使用排比句式等增強表達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將宏觀教學目標與微觀教學目標相互結合,而微觀教學目標的設立,要能夠緊緊圍繞“拋錨式”教學法的要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并不斷提升學習效果。對于教師而言,需要對每一階段的閱讀教育引導工作進行總結,評估其所設目標的合理性,而且在目標設定的基礎上,要對整個教育引導工作進行合理計劃和安排。為了更好推動階段性教育目標的實現,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階段性目標任務做進一步細化,比如將某一個月的任務合理分配到每一周或每一天的學習中,通過這種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有序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這一學習模式能幫助學生減小學習壓力,提升學習自信心。在目標任務完成過程中,針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總結,對學習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也能進行及時改進,進而不斷提升學習效果。
二、合理進行課程導入
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課程導入是整個課程教學的開端,也是引導學生正式進入學習狀態的重要階段。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其認知能力相對有限,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干擾,為此教師應該通過課堂導入階段的創新,增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幫助其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要針對所傳授的內容進行全方位搜集資料,并從中挑選與所講內容有明顯相關性且具有趣味性的材料,在課堂導入階段向學生展示,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高效參與到閱讀學習活動中去。而且,教師還要注重課堂導入階段的教學改建,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階段向學生展示一些常見寵物的腳印,引導學生對這些似曾相識的腳印進行觀察,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然后具體告知學生是哪些動物的腳印,之后再對本文的內容進行學習。對于教師而言,在課堂導入階段,通過相關內容的引入,促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更加關注本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提升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本課內容的學習中,以此不斷提升學習效率。
三、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
情境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利用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在教學實踐中,借助教學情境能夠使得相對枯燥的書本知識變得更加形象生動。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內容的學習中,這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有助于整個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例如,《靜夜思》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借助相關圖片或視頻營造出一種夜晚的氛圍,利用音樂播放器播放比較清幽的音樂,整體而言所創設的情境應該是比較哀傷且安靜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領讀或要求學生有感情地自主閱讀,并結合古詩的相關注釋細細品味每一句的內容,在反復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深刻了解作者對家鄉及親人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情境再現,為了能夠充分發揮這一教學模式的作用,教師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充分準備,包括對角色性格特點及情感的分析,進而使其在真正角色扮演過程中更好地融入其中。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角色的扮演,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圍繞課題中心進行教學引導
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圍繞課題中心進行教學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能夠通過閱讀來提升自身的語文水平。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遵循促進成長原則,因為閱讀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提升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不斷強化素質教育,而圍繞課題中心進行引導符合這一教育目標。為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的過程中, 可以針對每次閱讀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在反復閱讀文章的基礎上對重點詞句進行標注,然后利用重點詞句對文章進行概括,最后再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分析來引導學生逐步了解文章的內涵。例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教學中,筆者指引學生對“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這句話加以注意,然后再讓學生通讀全文來查找“無論發生什么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這一句在文章中出現了幾次,因為這些句子是把握整個文章內涵的關鍵句,所以教師要引導孩子通過反復閱讀文章,查找上述句子,并結合學校課堂所講述的內容,促使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五、科學引導課外閱讀
在教師的指導下幫助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是提升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階段性的課外閱讀交流活動,在交流活動中,促使學生對彼此在課外閱讀中所得到的收獲進行分享。為了提升交流學習效果,教師不必刻意要求學生所交流的內容必須面面俱到,只需針對閱讀作品中最有價值的幾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即可,促使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閱讀作品的價值所在,并通過課外閱讀有所收獲,幫助其更好地融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不斷提升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快樂王子》這一作品,針對這一課外閱讀作品的學習,教師在教育指導過程中首先從作品的內容出發,在交流課中讓部分學生對閱讀中產生的感受進行分享。在學生分享結束后,為了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這一作品,教師可以以“美”為線索引導學生一步步加深對該作品的學習和了解,根據其在正式課堂教學中所學習的作品分析方法,引導學生逐步探尋這一課外作品中出現的優美語言,然后透過故事了解主人公的精神美,并從寫作方法入手引導學生探尋作者是如何通過各類寫作方法的恰當運用來突顯主人公特征的。為了進一步提升課外閱讀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在文學作品中捕捉現實生活的影子,然后以文學作品的思想理念來指導學生的現實生活,如引導學生向主人公學習,做一個有高尚精神的人,促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通過文學作品的學習來提升自身的修養。
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評價
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評價,促使學生在自我評價中查找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改進和完善。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要能夠督促學生對自己所學內容進行定期總結,頻率通常為每周一次,在總結過程中需要對本周所學內容進行總體梳理,而且要結合教學要點對自己所學知識存在的不完善之處做好標記,在下一周的學習中通過請教老師來予以完善。為了提升自主學習評價的效果,教師要能夠督促學生做好學習記錄工作,將自己所制訂的學習計劃及方案向老師請教,如果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教師要能夠及時指出。另外,為了進一步提升閱讀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小組,在學習交流過程中相互評價,以此來提升學習評價的效果。
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對傳統教學工作的適當改進和完善,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不斷提升閱讀教學效率,還要通過教學工作的科學安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參與過程中不斷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柳青街道臨沂北城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