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識字能力培養策略
作者:韓 敏
發布時間:2020-09-15 10:46:2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掌握漢字是學習語文的起點,也是學習其他課程的起點。俗話說:“人生聰明識字始”。小學語文教師要抓住小學生正處于接受新事物和培養學習興趣的高峰期這一特點,將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
一、提升課堂趣味性,使學生喜歡上識字
隨著當代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教育的發展需求,必須通過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創新和優化教學模式,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新穎性,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果。
1.字謎幽默風趣、寓教于樂、朗朗上口、易學好記,適合低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運用字謎進行識字教學既能展現語文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識字效果。教學《霧在哪里》時,我出示了謎語:像云不是云,像煙不是煙。風吹輕輕飄,日出慢慢散。學生們馬上猜到是霧,結合霧景,孩子們馬上記住了“霧”這個形聲字。
2.低年級孩子喜歡做游戲,歡快愉悅的氛圍讓他們的識字激情高漲。每每學完生字,我會說:“同學們這節課的表現真棒,連生字寶寶都想和你們交朋友啦。”然后就進入“小蝌蚪找媽媽”“點亮燈籠”“搶收蔬菜”“大象過河”等游戲環節,既熟悉了文本中的人物,又鞏固了生字。
3.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 在實際教學當中,我根據低年級學生這一特點,充分利用實物、圖畫、活動等相關的直觀景象導入,將學生帶進形象的情境當中。教學《小毛蟲》時,我先播放了一段視頻,動畫畫面立刻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伴隨著甜美聲音的課文配音,他們看完就了解了蝴蝶經歷的變化,課文中難讀的一些字也迎刃而解。
二、得當的字理教學,讓學生明白漢字
漢字的顯著特點之一是其有理性。依據字理析形索義、因義記形,學生學習漢字才能形成識字的能力。在教學實踐當中,這樣的形式更符合兒童的興趣特點,也便于能力的遷移。比如在學習會意字、象形字時,引導學生學著將字形、字義聯系起來記,從而提高自主識字的效率。在教學“兔”字時,我先通過播放課件,帶著學生們追溯“兔”字的前世今生,然后讓學生在田字格里邊寫邊說:“負字頭是兔子長長的耳朵,中間扁扁的口是兔子的身子,撇是兔子的前腿,必須要從肚子里往外寫,豎彎鉤便是兔子的后腿,注意觀察兔子的最后一點,那一點像什么呀?”學生回答:“兔子的小尾巴。”然后我將答案編成順口溜:“兔子的尾巴短,藏在身后邊。”借此提醒學生不能漏寫這一點。
三、豐富多彩的課堂學習,提升學生識字能力
課堂教學是學生識字的主陣地,要充分利用文本。進行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教學時,我會注重創設換偏旁、辨字形、析字意、糾錯別字、入語境等對比情境,讓學生們通過區別和比較,找出一些字的異同之處來識字,進一步加深印象,提高識字的興趣和準確率。如在教學《小青蛙》一課時,在學生認識了“青”字后,我讓學生動筆圈出文中和“青”相像的生字。在讀說中,學生聚焦“請、睛、清、情、晴”,很快就發現它們在讀音、字形上的相似和細微區別之處。教學“撿”“揀”時,我故意一邊丟下一支粉筆,一邊說:“我要把它撿起來。”又從粉筆盒里拿出一支,說道:“我要揀出一支紅色粉筆。”如此情境創設,學生馬上就區分出了兩個字。
學校生活五彩繽紛,要讓生活融入課堂。校園里的標識標牌、校銘校訓、文化櫥窗、好人好事欄、失物招領處、電子書庫等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識字環境。生活融入課堂,讓學生在與實在事物的接觸中去識記字形。在教學《識字加油站》時,我提前準備好各種勞動工具的標簽,然后組織學生把標簽貼在工具上,說說工具的名稱,記記工具的名稱,談談工具的作用,既幫助孩子們建立起漢字符號和事物之間的聯系,又練習了他們的說話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勞動意識,使課堂也回到了生活中去。
四、學會在多彩的生活“字典”中識字
生活在多彩的世界中,漢字隨處可見,學生要具備向生活學習的能力。在觀看電影或電視中識字,和家長逛超市認識物品名稱,旅游識記地名,坐公交車認站牌,去餐館吃飯看圖片認菜名……這些隨處可見的文字都能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識字的“字典”。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的情趣,掌握生活中識字的途徑和方法,等于為他們插上了一雙語言的羽翼,從而讓他們能夠在生活的識字王國中自由地翱翔。
總之,課內外相結合的識字策略,不但教會學生在課堂上識字,更教會他們到社會大課堂中去自主識字,掌握和探索識字規律,提高識字興趣,促進全面發展,培養各方面的能力。
作者單位 西安市碑林區興慶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