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在高職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以《化工安全技術》課程為例
作者:馬 瑾
發布時間:2020-09-15 16:06:2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以《化工安全技術》課程教學為例,分析了課程特點及教學現狀、結合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點闡述SPOC模式應用的必要性,在借鑒國內外高校SPOC混合教學模式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探索了高職院校化工類專業《化工安全技術》課程的SPOC教學模式,并對其進行實踐探索和教學效果分析,以期改進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SPOC混合教學模式 探索與實踐 化工安全技術
課題: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9年度職業教育研究課題項目《基于SPOC的〈化工生產安全技術〉課程混合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SZJYB19—124)。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的不斷整合、開放、共享和高效已成為當今教育的發展趨勢,高職教育也從傳統的教育模式逐漸向教育信息化模式轉變。如MOOC、 SPOC等新型教學模式都是當前教育領域中備受關注的熱點,是“互聯網+教育”的重要體現,能夠給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部關于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指出: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全過程,推動改進教學。在這樣的背景下,文章結合SPOC所具有的優點,將SPOC混合教育模式引入高職傳統教學模式中,選取帶有綜合應用特色的專業核心課程——《化工安全技術》為實施載體,構建具有化工安全特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并將構建的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實踐,通過實踐教學驗證該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為高職課程教學改革帶來新思路,為完善今后的專業改革建設提供實踐依據。
《化工安全技術》課程特點
《化工安全技術》貫穿于化工生產全過程,是集工藝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操作、設備管理、應急事故處理于一體的綜合性技術課程,是高職石油、化工、制藥類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通過分析化工生產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和主要風險,研究發生事故的原因和防范措施,采取工程技術方法和科學管理手段控制危險,防止火災、爆炸、窒息、觸電、中毒、職業病等各類事故的發生。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該課程融合了化工企業崗位技能培訓和獲取職業資格證書需要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技能,具有綜合性、實踐性與創新性等特色,是實現高素質化工安全人才的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課程。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化工安全技術》的學習,旨在能夠使學生掌握化工安全生產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法律法規及化工企業安全管理基本理論思想,具備基本的化工生產風險識別能力、事故預防和處理能力,增加學生的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意識,強化化工安全課程與化工行業實際發展之間的契合性,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化工安全管理人才。
《化工安全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1.學時與內容之間的矛盾
《化工安全技術》這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存在教學學時偏少與教學內容繁多的矛盾。教學學時總共為54學時,內容卻涉及了危險源辨識、危險化學品基礎知識、防火防爆、工業防毒、電氣、靜電和雷電安全防護、承壓設備安全操作與管理、化工裝置的安全檢修、化工企業安全管理等內容。內容涵蓋面廣、涉及知識面多而雜,各知識點之間沒有較強的邏輯關系,導致學生難以在短短一學期內有效掌握所有內容,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化工安全知識的汲取效果。
2.傳統課堂授課方式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傳統教學中該課程的授課方式多以講授基本概念和理論為主,總學時中的81.5%為理論教學學時,欠缺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容易使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產生疲勞、厭學等情緒。此外,傳統課程教學手段多采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形成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被動學習的畸形教學模式,這不但限制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培養和激發,直接影響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
3.個性化學習實現難
目前各學校都在積極通過建設化工安全信息化課程、開發應用各類化工安全仿真軟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教學方法等手段對安全課程進行改革和創新,但大多是利用MOOC資源進行教學,課程內容設置針對性不強,難以實現個性化學習,實踐應用效果一般。
《化工安全技術》課程應用SPOC模式的必要性
SPOC模式的優點在于:能夠將在線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有效減小學習者的基礎差異,促使教師制定更為合理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規則,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幫助和指導,以便進一步提高學習者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
目前高職化工類專業對基于SPOC的《化工安全技術》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的相關研究報道較少。為了進一步提高化工專業人才的綜合能力,依據《化工安全技術》的課程定位和培養目標,順應信息時代教學改革理念,課程采用SPOC混合教學模式,學生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獲取教學視頻,反復學習理論知識,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為扎實的同時教師通過后臺實時收集學生討論、課后測試等線上信息,并依據此數據實時調整課程內容,在線下進行師生互動、指導釋疑,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針對性。基于此,有必要將SPOC引入《化工安全技術》課程建設中,發揮其教學模式的優勢,用以彌補《化工安全技術》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從而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
《化工安全技術》課程SPOC教學模式的構建
1.SPOC混合教學模式內容規劃
針對《化工安全技術》課程部分章節教學理論性強,部分章節內容復雜難懂,存在學生對純理論知識的講解不易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而實踐又會受制于環境條件等客觀原因,使學生對安全生產的重要意義理解不透徹。課程主要以案例教學法為主,將事故案例中的隱含信息分解到課程知識樹中,將其中的34學時的理論教學內容作為線上學習和線下討論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的學習內容。讓學生結合實際案例來理解課堂知識點,以此促使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化工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相關安全要求及控制方法,促進學生的深層學習。
2.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構建
在現有《化工安全技術》精品課程網站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完善教學模塊、教學資源和教學流程。使其具備教學內容分解科學合理化、課程資源多樣化、學習支持到位化、學習者主體地位體現化等特點。
首先除了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分解,還要能夠滿足學習者的碎片化學習以外,信息化教學平臺還要具有發布學習任務、過程監控、作業發布及自動批改、教學互動、課程題庫及課后練習、多元化評價系統、考試系統等教學資源模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便捷靈活的優勢,保障教學細節的有效實施。
其次是要緊跟信息技術快速變化的步伐,及時更新知識擴展模塊,不僅滿足課程先進性、前沿性的要求,而且給予學有余力的優秀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的機會,有利于分層次教學的開展。
3.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
針對《化工安全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現狀,在借鑒國內外高校SPOC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將《化工安全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分為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拓展三個階段,課程具體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
(1)課前準備階段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上傳學習資源至教學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具體包括任務目標、任務內容、任務完成成果反饋和在線評價等幾部分。學生接受任務,在線自主學習課程資源,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在這一階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匯總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密切關注學生線上課前學習情況,及時進行在線答疑,根據學生學習反饋情況對后續課堂教學實時調整。
(2)課堂教學階段
課堂教學的重點在于“答疑解惑”,實現差異化教學。教師根據學生課前學習成果作為課堂導入,設計情境、組織課堂活動進行針對性的分析總結。如此不但可以將有限的課堂時間有效、充分利用起來,著重解決學生自主學習中出現的普遍性問題和疑難問題,同時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搜集學生學習反饋的信息,教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此外,對教學效果的考核評價,應積極探索全面細致的過程化考核方式,通過隨堂測試、單元測試、階段性測試等方式獲取教學情況的反饋,便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深化,教師對教學情況進行全程監控,有利于對后續教學進行持續調整優化。
(3)課后拓展階段
課后拓展主要通過線上平臺完成,教師發布拓展任務,在線答疑,并將典型問題搜集、整理、發布,學生查漏補缺,進行個性化學習,完成拓展任務,提交學習成果。教師批閱作業,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4.教學效果分析
本次面向混合學習的《化工安全技術》SPOC課程教學實踐結束后,為了驗證SPOC混合教學的效果,對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兩個班共65名學生進行不記名問卷調研,問卷共有24道題目,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學生對面向混合學習《化工安全技術》SPOC課程的滿意度調查,另一方面是學生對面向混合學習《化工安全技術》SPOC課程的意見建議調查。希望通過分析能夠總結出本次教學實踐的成果,為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問卷統計結果表明(如圖2所示),91.7%的學生對本次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學習的形式感到滿意,認為此種方式滿足現在的學習需求,對學習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同時在授課教師團隊線上答疑解惑非常滿意。在考核方式上,有89.3%的學生感到滿意,認為該考核方式可以督促平時的學習,而不是單一課程結束的考試成績。此外,學生也希望多增加一些虛擬仿真的練習以及實踐操作,在課外學習資源中多提供一些現實生產中的實時案例,可以從中吸取化工安全生產的經驗教訓。
圖2 面向混合學習的《化工安全技術》SPOC課程滿意度
結 語
通過分析《化工安全技術》課程的特點及教學現狀、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以及課程應用SPOC模式的必要性,闡述了我校《化工安全技術》SPOC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實踐探索——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師生交流及互動,強化課程考核,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參與度,提高學生課下的自主學習意識,從而全面提高《化工安全技術》課程的建設質量及教學效果。對比結果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拓寬了學習通道,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在學習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將差異化教學變為可能。但本文建立的模式結構仍存在著不足,在課程教學中仍需逐步修改完善。
參考文獻:
[1]位咪咪.面向混合學習的SPOC課程設計與應用研究[D].陜西:西北大學,2017.
[2]陳文瑋.案例式教學法在化工安全課程中的實踐探析[J].化工管理,2018(32):156-157.
[3]李銀環,等.SPOC模式下無機與分析化學課程教學實踐[J].大學化學,2018,33(3):11-16.
[4]宋超,等.基于SPOC的個性化學習模型分析與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8(24):276-278.
[5]胡建平.高職院校SPOC課程建設研究[J].教育探索,2016(4):124-127.
[6]肖露,王靜,周祥曼.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參與度研究[J].《大學教育,2019(11):76-78.
作者單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