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律翻譯具備一定語言特殊性,對翻譯人員要求相對較高,且存在譯本地位舉足輕重的特性,目前我國法律翻譯教學依舊保留在初始發展環節,教學內容、方式方法、評價機制尚不健全。因此,為保證高校法律教學效率與質量,應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創設合適的法律情境,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升教師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綜合型法律翻譯人才。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法律翻譯 教學模式

在國際經濟貿易交流合作日趨強化的形勢下,摩擦與矛盾逐漸突出,受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性主題影響,法律已演變為有效解決國際競爭爭端的主要途徑。因此,國內市場的法律翻譯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大,這就需要作為主要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充分發揮作用,與時俱進,適應市場要求,全面優化法律翻譯教育工作。近年來我國法律翻譯教學已初獲成效,但是總體上來講,法律翻譯教學依舊保留在初始階段,其中教學大綱、教學模式、課程設置、師資力量、評價機制等相關規范還未得以明確,許多問題依舊有待深入探究。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面向傳統知識定義、教師作用、學生角色等明確指出了全新認知,此理論質疑了新理論中的知識確定性與客觀性,提出知識只描述客觀事實,而答案具有非確定性與非唯一性,至少不應該由教師強制學生吸收,而是應該讓學生基于自身既有知識結構與經驗深入感受、整合、建立的。以建構主義為載體的知識觀,此理論否定了傳統界定的教師作用,講究教師并非教學傳授者與主導者,而是學生學習組織者、引導者與輔助者,教師幫助學生提供良好學習情境氛圍與資源,在學生需要時,給予科學有效的指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關鍵性意義是主張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提出學習過程是一個“同化—順應—再同化—再順應”的循環過程。建構主義指出,學習應面向學生,以其為核心,重視其主體性作用;有機結合學習情境與實際情境,由于實際情境具備生動性與形象性,可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深層知識;重視協作學習,講究學生間積極交互討論;科學合理設計教學環境,為教師提供豐富的、生動的資源。

法律翻譯特性與教學現狀分析

1.特性

(1)法律翻譯語言具備獨特性

法律英語具備拉丁語與古英語的詞匯特性;復雜長難句的句法特性;結構固定的篇章特性,這些特性在一般英語譯本中并不常見。

(2)法律翻譯譯者水平要求較高

由于法律翻譯包含兩種語言與法律文本的有機轉換,此轉換并非單純掌握法律術語,要求并非是形式對應,而是文本功能一致性。因此,法律翻譯譯者既要具有熟練的英語能力水平,又要熟練掌握英漢法律文本特性,具備成熟的法律知識體系,這是優秀法律翻譯譯者所必須全面具備的技能與素養。

(3)法律翻譯譯本地位突出,涉獵范圍廣

法律翻譯主要面向律師、外資企業、政府部門等社會群體提供服務,覆蓋范圍廣泛,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我國實現法制化與經濟化建設,就需要高質量、高效率的法律翻譯,這同時也是翻譯的主要發展方向。

2.現狀

現階段我國尚未設置法律翻譯專業,可部分高校政法學院與英語學院都相繼開設了法律翻譯課程。我國著名學者明確指出,我國法律翻譯教學依舊保留在不斷探索的初級階段,教學大綱與目標并不明確,教學實踐缺乏有效指導;教學內容與課程設置合理性嚴重匱乏,學生法律專業知識與文化知識不完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難以滿足教學實際需求;教學方式方法過于落后陳舊;缺失相關標準,評價機制不完善。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法律翻譯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

高校法律翻譯教學模式創新改革策略

1.創設合適的法律情境

為激發學生的法律翻譯知識學習興趣與熱情,教師可利用視頻資料與統計數據信息等各種媒介,為學生傳輸中西方法律歷史、法律語言學、法律英語等相關學科內在有機聯系,以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從而全身心投入到法律翻譯教學活動中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機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合理選擇現代化、信息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在法律事務所兼職、在法庭旁聽學習的機會,以實現理論知識向實踐技巧的轉變,以此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教師以創設法律情境的方式為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

2.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即教學活動指向標,缺乏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就會導致教學活動難以有序進行,從而無法獲得理想效果。現階段我國的法律翻譯教學目標并未明確規定,這就導致法律翻譯教學過程中缺乏關于教材選取、課程設置、教學資源、考核標準等的詳細指導,由此導致了法律翻譯教學各自為政的不良局面,造成教學水平存在嚴重偏差。法律翻譯具備其自身獨特性,即專業性強與嚴謹性高,法律翻譯教學的關鍵在于培養具備良好專業技巧與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基于市場多元化需求,法律翻譯教學應致力于培養在雙語法律文化與知識背景下,可熟練掌握法律文本筆譯技巧與法庭口譯能力的優秀專業人才。

3.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為提升法律翻譯教學效率與質量,教師可就學生實際意愿劃分小組。在劃分小組時,教師應注意小組成員不能過多,避免出現相互推諉責任的不良現象,從而影響會話進展,阻礙教學成果檢驗。教師還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為學生推薦可用網站、法律英語詞典、參考文獻資料等,促使小組成員相互合作采集學習資料,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一步驗證結論。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發揮科學指導的作用,避免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為促使學生發現翻譯文版規律特性,熟練掌握法律文本文化背景,教師可著手三方面加以指導,即學生按照經典翻譯文本思考與模仿;合理指出問題,學生以討論的方式發現翻譯規律與技巧;逐層指導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內容,直到重新建構新知識。

4.提升師資隊伍綜合水平

一是強化教師法律知識體系更新培訓。高校與相關部門應為教師創設基礎條件,鼓勵教師在校期間攻讀關于法律的課程與學位,以積累更加充實的法律知識。二是督促具備良好外語能力的法律專業教師進入法律翻譯教學隊伍,以強化其外語習得知識培訓。法律專業教師具備完善的法學知識儲備體系,而外語能力較強的法律專業教師在通過系統語言能力培訓之后,發展成為極具優勢的法律翻譯教學師資力量。三是強化對外交流,在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的形勢下,高校交流逐漸頻繁。現階段大多數高校都開發了對外交流項目,其中主要包含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參與交流項目的教師與學生都可以在非母語語言環境下學習法律知識,所以鼓勵其積極參與國際交流項目,是有效提高法律翻譯教學整體水平的主要途徑。四是鼓勵法律翻譯教師切實參與法律翻譯崗位實踐工作。法律翻譯與社會現實密切相聯,這就需要法律翻譯教師明確市場需求與相關標準。教師以參與社會法律翻譯崗位實踐工作的方式,可實時了解社會市場實際需求與動態,以市場為導向,科學安排教學項目。五是有效發揮社會資源優勢作用。高校可邀請法律翻譯著名學者與從業者到校參與法律翻譯教學工作,或者舉辦演講和經驗交流會,為學生提供更多最新的、最前沿的知識動態,從而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明確法律翻譯學習目標,開展相關科研項目。

5.構建科學的評價機制

學生通過深層探索可熟練掌握譯本性質與翻譯規律、技巧,可進一步發現其與相關知識的內在關聯機制。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域下,并非學生再現教師思維,而是學生重新建構新知識,因而教師在評估學生意義建構的時候,需要發揮一定的彌補、糾正與升華作用,有效增強建構效果,即各小組通過自主方式向同學展示所建構的新知識和思考,而教師則需全過程觀察各個小組內部成員的知識掌握水平、理解程度及思考狀態等。教師還需實時評估各小組具體表現,根據具體情況,為學生講解法律專業知識、文化異同點、英美法系判決書翻譯理論等,督促學生對照分析,引發建構新思考。

高校法律翻譯教學模式實踐

面向法律英語綜合教程中的某判決書,對美國判決書的翻譯理論與技巧進行詳細分析。GEARINGV.KELLY.Court of Appeals of NewYork,1962.11N.Y.2d.201,227N.YS.2d897,182N.E.2d 391.

1.靈活引進新課程,創設情境

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英文影片或者播放一些國外模擬法庭視頻,為學生創設良好情境,喚醒學生關于英美公司法律、美國法院體系、中國民事判決書等背景知識的深層記憶,在既有圖式中融合新型知識,切實激發學生的探索發現積極性、主動性。在此環節教師應幫助學生提前設置問題,以正向引導學生聯想、思考、建構,這些問題應具備一定的開放性與探索性。教師可以在PPT上呈現一些問題以供學生思考,如美國公司管理體制,美國法律體系,美國判決書,中國判決書與美國判決書差異。教師還可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參考資料,如布萊克法律詞典、法律翻譯教程、www.Legal tranz.com等。

2.合理劃分小組分工驗證

三人一組,小組成員自主分工,劃分具體職責,在查閱參考資料時,安排小組成員內交互討論,以形成完整認知,在班級內部展示各小組具體成果,所有成員都必須發言,其他小組可根據實際內容提出問題,以發現并解決問題。其中新疑問則安排小組成員繼續查閱資料加以補充,以此形式,確保小組成員對以上問題建構明確認知,建構新知識體系。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適度給予有效指導。

3.展示與反思

各小組以自主方式展現其建構的新知識或思考,以全方位考查小組成員對美國法庭判決書特性的深入理解,對中西判決書差異性的明確認知,對英美法判決書翻譯技巧的深層思考。同時交由教師對各小組的具體表現進行評價,并詳細闡釋英美法判決書翻譯知識與技能等,激發學生思考。

結 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快速穩定發展趨勢下,法律翻譯復合型人才培養逐漸演變成了市場急需,而優秀的法律翻譯人才也存在明顯缺口。高校作為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載體,應根據實際情況,反思優化既有法律翻譯教學模式與方式方法,基于為社會市場提供合格人才,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具備豐富的唯物辯證法,可充分有效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與創新思維,符合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與人的認知發展規律相符。事實表明,法律翻譯并非翻譯人員單純掌握單詞與譯本模板便可,還需要熟練掌握文本駕馭能力與創新優化能力,其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目的相符。因此,高校法律翻譯教學可靈活應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方式方法提升法律翻譯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曲艷紅.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法律翻譯教學模式改革[J].法制與社會,2014(9):238-239.

[2]王瑩.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改革[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4(1):138-140.

[3]王騫.概念隱喻視角下的法律英語翻譯教學[J].上海翻譯,2018(6).

[4]黃敏.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法律翻譯教學模式改革[J].考試周刊,2015(84):5.

[5]余蕾.法律翻譯實踐教學新探索:實習基地模式下的法律翻譯教學[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4(3):90-95.

作者單位:榆林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