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多數課堂還保留著傳統的授課模式,即以教師為主體。此時,課堂上的聲音只有一種,那就是教師的聲音。雖然偶爾會有學生零星的附和聲,但仍是缺少學生聲音的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課堂教學的良性發展。當然,有時候學生也會提出“另類”的想法,對此,教師不應該有偏見,反而要鼓勵和正確引導學生,讓這些想法成為課堂上的不同聲音,為課堂教學增添色彩。

一、正確分辨課堂上已有的不同聲音

學生面對相同問題時會有不同的想法,且有在課堂上表達自己想法的欲望。當學生思考、討論問題時,教師的態度應該是鼓勵的、正面的,但處理方式還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要考慮課堂時間及教學任務完成程度等。就上述情況而言,課堂聲音共分為三類:第一類,學生只是隨口說說,并未認真思考,對教學沒有太大作用;第二類,該問題僅是學生的個人疑惑,若要給他講清楚,就要占用較多的課堂時間;第三類,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推動教學,通過解決該問題,可以帶動全體學生一起思考并活躍課堂氛圍,這種聲音正是教師所需要的。

教師應該懂得分辨不同的聲音,使課堂效率最大化。但是,在不占用過多課堂時間的情況下,教師也應耐心傾聽前兩類“聲音”,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否則長此以往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那么,怎么樣才能有選擇性地傾聽呢?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多下功夫,鼓勵學生發言時,要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觀察他們的行為。比如,對那些平時積極回答問題,卻沒有什么亮點的學生,不能故意忽視他們;對于那些平時幾乎不怎么發言,往往又有很棒的主意的學生,教師要多加關注,在恰當的時候給他們展現的機會;對于班里那些既有好的想法又積極發言的學生,教師要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表現,以使課堂效果最大化。

二、努力發現課堂上較少的不同聲音

不同聲音的出現在課堂上是十分珍貴的,它們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對課堂有著錦上添花、畫龍點睛的作用。

課堂上能否出現不同聲音是不可預知的,它可能出現在學生討論問題的時候,也可能出現在教師解釋知識要點的時候,甚至可能會出現在課堂教學結束后。但是,好的點子若不能在課堂上表達,就失去了好主意的作用。為了防止發生這種情況,教師要努力發現課堂上的不同聲音。

教師要引發學生的不同聲音,就應該讓學生認識到他們獨特想法的可貴之處,并給予他們展示自己觀點的勇氣。做到這些的前提,必須是教師能夠真正尊重學生,即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明白:“發言并不可怕,就算回答錯了,也是一件值得表揚的事情;老師會耐心聆聽你的觀點,尊重每一個人的看法。”同時,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通過“你認為、你的看法是、你覺得、你是否有不同的想法”等方式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提高課堂上出現不同聲音的概率。

三、充分挖掘課堂上未出現的不同聲音

教師備課時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出不同的聲音,最大程度地吸引他們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單純的“教課”變為“探索課”,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另外,教師可以在教材上面做文章,授課前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想學生可能會發出的不同聲音。比如,講小動物乘船過河的問題時,當所有小動物的體重加起來超過了船的承重量時,就過不了河。這時的不同聲音可能有:可不可以分批過河呢?如果分批過河要幾個來回,誰來接剩下的小動物?應該怎樣分配,才最合理?小動物里面的小鴨子會游泳,假如小鴨子游過去,大家就可以一次性過河了嗎?上課時,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通過示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后續問題,這樣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也可以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綜上所述,不同的聲音來源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思維方式,再加上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在思維碰撞中,往往會出現很多奇怪又有意思的點子。作為教師,要善于分辨這些不同的聲音,并且要積極尋找有價值的聲音,使課堂更加精彩生動。

作者單位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黑燕山教育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