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生活化教學幫助學生了解課堂內容。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很多教師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在教學中多采用“滿堂灌”的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雖然有一些教師已經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但受自身綜合素質的限制,并沒有真正發揮其真實作用,嚴重阻礙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1.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延續時間最長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下數學教學了。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每一位學生的自主成長,通過生活化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教師“一言堂”現象的發生。與此同時,教師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過程中,還要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

2.構建高效課堂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并不適合學生個人發展要求,生活化教學能夠根據學生實際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相互融合。在生活化教學背景下,教師要充分關注不同學生的需求,這對學生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與此同時,生活化教學在無形之中也為教師提供了交流平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這對高效課堂構建的作用十分大。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明確生活化教學目標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設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融入數學教學中,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教師應明確該堂課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實際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教學重難點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學習。

例如,在講授認識圖形一課時,教師應在課前根據學生實際設置教學內容,可以設計一些數學游戲,并在其中引入生活物品,還可以讓學生從家里帶一些包裝盒,組織學生進行看一看、摸一摸、擺一擺的游戲,讓學生介紹一下他們帶來的物品。這些物品大多是學生日常生活經常接觸的東西,他們介紹起來十分容易。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尋找這些物品的區別,并將這些物品按照要求分類擺好。這樣一來,通過生活化的物品學生很容易就能形成圖形的概念,確立正確的表象,也能在游戲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2.選取生活化教學內容

生活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來源,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探索生活中的數學,積極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從而使數學教學回歸生活,確保生活化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因此,教師應選取正確的教學內容,積極收集一些有利于數學教學的素材,以此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夠真正運用到數學,有的學生說“媽媽幫我買衣服和鞋子的時候,總是先用尺子測量我的身高、腳長及三圍,然后才能確定衣服的尺寸”;有的說“媽媽每天都會記賬,計算家里的開銷”;還有的說“家里買櫥柜的時候,都會先量一下房間的大小,然后再買”。由此可見,學生對生活觀察得很仔細,能夠真實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這些對他們學習數學的幫助很大。

3.創新教學方式

數學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將數學引入生活中并拓展延伸,以此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學生重視情感體驗,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教師可以在課后為學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業,如:和媽媽一起去超市,幫媽媽完成付款和找零的任務;動手測量一下自己家里沙發的長、寬、高;稱一下自己和爸爸媽媽的體重并比較。這樣一來,通過課后練習不僅能夠使學生充分鞏固所學數學知識,有效培養他們的數學技能,還能夠打破以往沉悶枯燥的數學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數學的奧秘。

總之,構建生活化教學是當下素質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作為教師應該努力提升個人素養,積極創新教學模式,不斷探索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數學,并且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各類數學問題,以此推動數學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濱海縣陳濤鎮八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