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古詩詞鑒賞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要保持積極的態度,認真體會古詩詞的意境,從中感受優秀的歷史文化,增強自身發現美、鑒賞美的能力。近年來,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的難度越來越大了,題型越來越完善,題量逐年在加大,無論是從教材角度、高考角度,還是從傳承與創新文學遺產的角度來說,培養與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已經成為語文教師一個重要的任務了。古詩詞語言簡練、情感表達含蓄、時代感較強,學生學習時有一定的困難。此外,受應試教育影響,古詩詞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自然不好。本文針對當前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改善策略進行了具體分析。

一、古詩詞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傳統的教學觀念較強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古詩詞鑒賞教學模式雖有創新,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但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仍然采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緊緊圍繞重點語句賞析及作者的情感展開教學,忽視了對作者生平、創作背景等知識的介紹,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產生了偏差,課堂看似熱鬧,但學生毫無收獲,教學效果自然無從談起。

2.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在古詩詞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個性化的解讀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但當前教學主要存在學生興趣不足、主體性無法體現的問題。一是教師在進行古詩詞鑒賞教學時,由于專業素養、文化素養不夠,鑒賞能力較低,古詩詞教學只停留在表面翻譯上,課堂枯燥無趣。二是古詩詞的主題思想、情感等講解主要是固定的答案或專家學者的觀點,學生個人觀點因為不符合得分標準被教師否定了。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體現,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提高古詩詞鑒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1.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語文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與專業素養。此外,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語文教師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主動與其他優秀教師溝通交流,以此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2.使用知人論世教學方法

知人論世方法的使用能夠大大提高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有效性。知人論世即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作者所生活的時代、了解作者的處世態度及思維模式。如講授杜甫的《蜀相》一詩時,教師可以通過談話法展開知人論世教學:你能用一個詞語描述杜甫是什么樣的人嗎?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適時點撥幫助學生了解杜甫生活的時代,引出作者創作的背景,讓學生借助文中注釋體會作者的情感。

3.古詩詞鑒賞知識的積累

比如在講授愛情閨怨類古詩詞時,作品表達的一般是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或是相思之苦,大多較為傷感。溫庭筠的《菩薩蠻》就是通過描述女子梳妝的“懶”與“遲”及“雙雙金鷓鴣”,反襯作者內心的孤獨寂寞。溫庭筠作為花間派的鼻祖,其詩詞內容多涉及閨情,通過這樣的延伸幫助學生積累古詩詞鑒賞知識。典故也是詩人常用的一種手法,能夠增大詩詞的表現力,增加詩詞的韻味和情趣,使詩詞委婉含蓄,內容更加豐富,但其為學生的學習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積累典故。比如宋代詞人姜夔在《揚州慢》下闋運用“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的典故,進一步深化了“黍離之悲”的主題。

4.掌握古詩詞鑒賞技巧

古詩詞鑒賞離不開專業的術語,比如比喻、比擬、借代、對偶、夸張、象征、對比、襯托、雙關等修辭手法,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聯想、想象、渲染對比、托物言志等表現手法,這些都是學生應該熟練掌握的。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當前古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專業素養不足、教學觀念較為落后、古詩詞鑒賞流于形式及學生主體地位無法得到有效體現等問題,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綜合素養,使用知人論世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探索、完善古詩詞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最終實現古詩詞鑒賞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