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有效教育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那么,什么是有效教育呢?有效教育是指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使教育內容變得生動,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所學知識的方法。通俗來講,是指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有效方法使學生的成績得到了提高。有效教育不僅體現在課堂上,更體現在學生課后的練習中,有效教育能夠促使學生與教師共同發展。

教育教學有很多環節,每個環節都是不可缺少的。要實現教育的有效性,必須實現教育各個環節的有效性。首先,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明確目的。其次,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最后,教師及時地反思也很重要。良好的課前準備可以使教師更有效地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識。

一、利用時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多學生在課后聊天時對國家一些時政問題討論得熱火朝天,他們各抒己見,但思想政治課上他們卻無精打采,容易開小差,教師提問時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筆者認為,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是由于教師只注重向學生傳授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忽視了運用案例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政治與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有政治,政治中也有生活。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例如,在講到依法參與政治生活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法治教育頻道,在課堂上講解一些典型的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例,讓學生知道違法犯罪所需承擔的后果,從而加深他們對依法參與政治生活這一章節知識的理解。這些案件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書本知識,教學效果自然會事半功倍。當然,并不是每節課的內容都能找到相關的案例,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在每節課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討論時政問題,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前,我國主要是應試教育,即分數是唯一的評價標準。這種教育方式讓不少人有了分數是一切的錯誤認識,教育過程中自然會出現盲目追求高分,忽視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的現象。學生為了得高分,有的甚至背誦了整本教科書,雖然考了高分,但不理解知識的內涵是沒有用的。思政課理論性很強,學習起來比較枯燥,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教師講,學生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能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且教學過程比較枯燥,教學比較被動。面對這種現象,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呢?

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黑板上的教學已經不再是教師教學的唯一方式了。為了提高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設備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音視頻等融入教學過程中,使枯燥的思政課變得生動有趣。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學習,思政課教學效果才能有效提高。

三、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思想政治課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社會實踐是思政課最生動形象的教材,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思政課使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大大提高了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性。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或烈士陵園,還可以帶領學生去養老院和福利院做義工,以此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和感恩之情。

四、以情啟思,明理踐行

初中思政課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熟悉政治,感受政治的魅力,學習正確的政治理論,形成正確的三觀,能夠獨立運用相關知識解釋社會現象。實際上,初中思政課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小學思想品德課是初中思政課的基礎,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由于初中生心理年齡不成熟,分析和解決問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鼓勵學生多留意身邊的時事熱點問題,從生活中獲得啟示,在實踐中感受政治,以此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和思考能力。例如,談到孝敬父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與父母日常相處的方式,并引導學生從中感受父母的愛,從而延伸到孝敬父母。以情啟思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政治知識,還能夠提高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要提高初中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重點關注學生的成長,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蒲城縣孫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