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成長,堅韌不拔——我的專業成長歷程
作者:張勇杰
發布時間:2020-09-09 09:55:2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1996年9月,我從鳳翔師范畢業后走上講臺,在距離縣城60多公里高崖鄉任教。那幾年常態教學是隨大流,時間在忙碌、盲從、茫然中流過……
專業成長,堅韌不拔
2006年再一次獲得千陽縣教學能手,我在同仁們的祝賀聲中頓悟——在教學專業上應該有個方向、有點追求,重塑自我!于是我自我較勁練就技能,課堂教學提升質量。
質量是我奮斗的首要任務。盡管2000年后一直任教六年級語文,但每學期開學初,我總要對教材再讀一遍,熟悉內容,尋找新的靈感,堅持提前備課、閱讀教參,了解編者目的方向,力爭心中有數。
二是分析題型、研究訓練。期末復習“查漏補缺”階段,我總會翻出收藏的試卷,搜索近年考了哪些題目,哪些字詞句段出現頻率高,哪類習作出題可能性大……然后針對高頻率習題,設計復習計劃、內容強化訓練,每年均能獲得政府表彰。這也可能是我研究分析意識的萌芽階段吧。
三是主動上課、積極研討。不論出于職業責任,還是自我能力訓練的挑戰,我堅持積極參與觀摩研討又不耽誤學生教學。公開課主動請纓,不論是校長還是教研室還是學區、校級的教學研討比賽,我都樂于接受、積極參與,認真謀劃,不斷試講,邀請本校老師、領導聽課,請教改進方法。常態課力爭不漏,當時我任學區業務校長,每逢上級檢查或配合學區工作到其他學校去檢查時,自己所任學科要么提前調換上,要么回來后及時補上。呂文生校長多次在會上說:“這年輕人很認真,從不耽誤學生一節課……”堅守教學“主業”,既要教好學生提高質量,又要強大自己提升技能。“偷學藝”模仿練能。擔任學區業務校長、中心校教導主任期間,校長張發科既是領導也是教學能力提升的引領者。他很注重教學研討活動,每學期總要組織區級或縣級教學觀摩研討會,在這樣的環境中,我聽課的機會多,參與和得益也多。在主持研討中,把別人的思路想法記下來,聽課中把別人教學設計亮點、導學策略“偷過來”,教學中模仿、實踐、改進。
四是主動反思,及時記錄。從那時開始,我一邊學習鍛煉教學技能,一邊將自認為好的靈感記錄,積攢“力量”。2009年,我憑借充實的教科研成果資料優勢順利晉級為中小學一級教師。
沖刺能手,刻苦備戰
2011年9月,我從文家坡鄉新文小學調入南寨鎮中心小學任教,適逢陜西省教學能手大賽再度起航。“參加能手評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最佳路徑。你還年輕,不抓緊機會奮斗,更待何時?”前來交流工作的李恒力校長的話使我鼓起勇氣。
1.沖刺能手,備戰練能。2012年沖擊能手評選,我滿懷熱情報名參賽,經歷了校級、鎮級、縣級選拔后,便投入市級選拔賽的備戰中。當時寶雞市賽教使用的是北師大版教材,我們用的是人教版,面臨內容不同、不熟的情況,我首先研讀北師大教材熟悉內容,我通過網絡閱讀北師大版3-6年級電子書,了解內容。隨后,參賽前兩月委托同學借到北師大版教本和教師用書,集中研讀。其次,我逐課備寫、自我試講。閱讀課本和教參只是了解內容,明確目標方向,教學設計和組織能力還得練!備戰期,我每天上課之外,便是看書、備課、試講。3-6年級逐一備、講,心中不斷預演課堂流程,設想如何導課、怎樣導學;放學后,對著鏡子計時試講;回到家里對著妻子兒子練習……每天奮戰到夜里十二點是常態。再次,觀名師視頻,模仿名師教學。在閱讀課本、練習試講的同時,我從網絡搜集竇桂梅、王崧舟、于永正等名師的教學視頻,每天堅持觀看名家上課,在自己的課堂模仿運用。我覺得,“模仿學藝”是獲取技巧、打開思路的有效方式。最后,就近請教,指點解惑。教學素養提升,自己刻苦學習、不斷反思是必然的,也需要請教同伴尋求指點。一方面,我“打擾”本校教師,請他們來聽我講課,求他們“找茬”;一方面請教教研室的專家指點。我一有機會就請教研室主任何具征及教研員:語文課程是什么?這一課目標怎樣確定?微型課怎樣設計?如何講……主動謙恭請教學習。別人的幾句建議、提示會讓自己豁然開朗,這是提升專業素養的催化劑。人總會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迷茫。
2.再沖省能,專業備戰。2012年我刻苦備戰獲得市級能手,卻與省能手無緣。反思自己的語文教學理念守舊、語文課程理解不透,教學目標設計不精,教學技能不熟,閱讀積淀不夠,心理素質不強。于是,我發奮補短板,再度沖刺。首先,再研課本、深化內容。進一步研讀課本、教學用書,夜以繼日備課、練講。其次,煉就技能、提升心理素質。爭取機會承擔公開課教學、積極請求他人指點,從心理、能力上強化訓練。再次,三讀課標,明確方向。理解語文課程性質、理念和學段目標要求,這是教好、教準語文的關鍵。
前期我雖也了解了課標內容,主要精力只放在課文內容上,對課標的理念、性質、要求還不理解。所以,第一步通讀“課標”,摘錄背記。第二步研讀肖川主編的《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解讀(2011)》,使我對小學段語文教學識字寫字、閱讀教學、習作教學、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有了明確的認識;對學段目標要求、語文課程性質、理念有了深入的理解。第三步,細讀閱讀各學段目標要求、教學建議。這一年,將“語文課標”研讀三遍,學段目標要求內化于心。這樣讀懂課程標準要求再備課、解讀文本、指導教學有的放矢。另外,在備戰的同時,邊教學邊反思,主動參加教學示范、研討進一步鍛造自己;書寫教學總結反思自己;學習模仿、研究教學提升自己。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8月,我以小組第四名的成績晉級為陜西省教學能手。專業發展沒有捷徑,我覺得就是腳踏實地“硬磨”。
閱讀研究,團隊前行
專業起步,堅定奮斗,超越自我,重塑模樣!提升自己不僅需要堅韌不拔課堂練能,還需閱讀豐盈、研究互助。
1.閱讀補短板,豐盈素養。閱讀積淀和研究是我的短板,偶然的機緣我閱讀了朱永新的《中國新教育》《我的教育理想》等。新教育倡導的“書香校園”“專業閱讀”“師生共寫”理念開啟了我專業閱讀之旅,改變了我的行走方式,走向幸福教育專業路。其“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有堅持才有奇跡”言語激勵著我;“新教育”的“四種精神”“五大理念”使我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從唯分數走向全面育人;“四大改變”“六大行動”拓寬了我教書育人的視野,明確了專業讀寫促進專業成長研究思路。我如饑似渴地閱讀陳大偉《有效觀課議課》,張彬福《怎樣成為一名優秀語文教師》,顧明遠《站在兒童的視角看教育》,阿爾弗勒徳《兒童的人格教育》,懷特海的《教育的目的》……“閱讀使人精神豐盈”“行動就有收獲,堅持就能創造奇跡”這樣的話語成了我奮斗的動力!
2.學習研究,模仿前行。在閱讀中思考,在教學中實踐,在實踐中研究,走科研強“己”路。2014年首次接觸課題研究,對我而言是陌生的面孔,做課題是那么高深!“度娘”可幫了我大忙。我從網絡中模仿制定課題申報書、研究方案、開題報告、問卷調查、分析報告等等,從零開始學習。一年來,我模仿前進、立足課堂腳踏實地,調研分析、實踐總結,以充實的研究過程資料和清晰的思路、豐富的成果通過答辯結題。隨后主持省、市課題學習規范做研究,也發展著自己、積攢智慧。腳踏實地低頭拉車,總會迎來仰望星空、風光無限。
3.自覺追求、堅定不移。在成長研修路上與志同道合的“貴人”同伴相隨,有動力,有好多默默奉獻的幕后工作者使你走得更遠。安瑛、楚曉密老師鼓勵我專業閱讀、專業研究,指導、引領申報學科帶頭人;牛文明、王林波、唐亞麗等老師一路扶助點撥,鑄就我教育專業夢,注入成長的動力;“三級三類”路上與志同道合的人同行,有奮斗的艱辛也有一路繁華。專業發展結伴而行,“貴人”“同伴”使我拔節;家人默默支持與付出,單位、團隊幕后勞作者……合力塑造了我的樣態。
專業成長前路漫漫,我將繼續奮力拼搏。
作者單位:千陽縣教學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