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近期,渭南市臨渭區教育局通過多種措施提升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學校供餐水平,提高飯菜質量,讓學生吃上“熱乎、可口、營養、安全”的營養餐,使學生的營養攝入盡可能豐富,達到營養均衡。

控源頭。會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嚴格審核各供給食品原材料的企業,實行定點采購,保證原材料安全、新鮮,嚴把采購關,做到源頭可控。

重營養。要求各實施學校每餐最少一葷一素一湯一主食,給孩子每周提供三天的學生專用奶,周內菜品不重樣,合理搭配營養,保證學生營養攝入。

善搭配。嚴格落實學校領導陪餐制度,細化陪餐流程,對學校的飯菜質量、菜品的色香味、就餐時的衛生情況等進行客觀評價,提出合理意見和建議,提升學校食堂管理和膳食營養搭配水平。

明標識。在餐廳醒目位置增設補餐標識,一目了然,讓學生知道如果不夠吃,應該去哪里補餐,解決學生吃不飽的問題。

常開放。要求學校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來學校現場參觀,和自己的孩子同吃學校飯菜,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推廣應用“渭南陽光校餐”和“微信”平臺曬飯,將學校食堂每餐食譜、學生用餐、領導陪餐等進行展示,實現陽光透明化操作。

強督查。該區教育局加強監督檢查,采用日常督查與專項督查相結合等方式,對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學校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常態化督查,指出存在問題,并要求限期整改,提升學校食堂日常管理水準。

該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繼續和多部門進行協作,以《學生營養指南》提出的“學生餐要清淡,每人每天烹調油用量不超過30g;控制食鹽攝入,包括醬油和其他食物的食鹽在內,提供的食鹽不超過每人每天6g”為準則,不斷提高學校食堂飯菜質量,讓學生吃得營養健康,社會認可,家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