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中蛻變,在蛻變中成長——南京市江寧區東山小學跟崗學習心得體會
作者:郝小蘭
發布時間:2020-09-08 14:32:3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轉眼間,為期一周的跟崗學習結束了,回顧在江寧區東山小學的這一段學習經歷,真是收獲頗多,感動滿滿。學校先進的辦學理念,扎實的管理機制,多元的課程設計……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東小人那種信徒般虔誠的教育情懷,腳踏實地的做事態度,讓我油然而生深深的敬意。跟崗的日子里,每天我都在思考著、改變著……
一、準確定位,凸顯特色文化內涵
“一廊一墻皆學問,一木一竹皆風景”是對東山小學的極致概括,綠樹成蔭的校園,俯拾皆是的文化,置身校園便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弊哌M南京市東山小學,右面“功夫墻”上張貼了師生精美的書法作品及“友善用腦” “每日五問”,左面是一系列異彩紛呈的學生畫作。學校的創客空間、科學影院、悅讀書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東小人充分利用了學校的每一個空間、每一面墻壁,努力打造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書香校園,引領學生與書為伴,為學生美好的未來點亮人生底色。沒有急功近利,沒有嘩眾取寵,有的只是俯下身子做教育的那份安然和恬靜。
二、智慧管理,呵護教師成長
管理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作為江寧教育的領航校,東山小學的管理者個個博學多識,或是特級教師,或是學科帶頭人,或是骨干教師,他們即使行政事務繁多,也堅持在教學一線,這種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風,使他們成為了教師心目中最崇拜的精神領袖。在“友善用腦”課堂上,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他們利用健腦操、冥想、思維導圖等方式,調節自身學習狀態,實現健康學習、全腦學習。我認為要想改變一個人,必須先改變環境。東山小學的管理者就是“種樹人”“耕地者”,只要播撒了“友善”的種子,“友善之花”自然會綻放,“友善之果”必會掛滿枝頭。
東小的管理理念不但先進,而且人本思想濃厚。很多教師騎電瓶車到校,學校特地為他們配備了統一的車棚及充電樁;組織骨干教師提前編寫教案,開學印發給每位教師……這些管理決策折射出的是學校對教師的關愛和呵護。教師一個個心懷感恩之情,辛勤工作,在努力、自律中實現自身價值,享受著職業帶來的幸福。
三、聚焦課堂,教研助力教師成長
東小的課堂教學充分凸顯了“友善用腦”的理念,不管是常態課還是示范課,教師都自覺實踐著“友善用腦”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基本流程為“前置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檢測性學習”三大環節。教學內容簡約大氣、去偽存真,以品詞析句為主,在扎實的言語實踐活動中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學科素養。課堂結構簡單,教學環節緊湊,點評精妙到位,便于不同層次學生理解、提升。學生流利而完整的表達能力、快樂積極的學習態度、信心滿懷的學習熱情、聰明機智的反應、爭先恐后的展示,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新課程的優越性及可行性。這樣的課堂極大地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站在一個新的高度,從一個新的視角理解、詮釋教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部編版習作單元的研討活動,東小教師先進行了一節示范課,接著開展習作指導,然后由骨干教師解讀,最后是評課環節。評課沒有程式化的內容,也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是提出聽課時發現的問題,梳理后共同商量改進的方法。執教者拿到改進意見后再備課,備好后再講、再聽、再評,一遍遍過,直到成功為止,一堂好課就是這樣在反反復復中打磨出來的。
四、育人無痕,習慣養成落地無聲
人常說:好習慣,益終生。走進東山小學的第一天,恰逢學校升國旗活動,當國歌奏響時,全校3000多名學生都站在教室外的走廊自覺行禮,升旗結束后又齊聲唱起校歌。下課后,小操場上學生快樂地跳繩、跳皮筋、踢足球……各有各的場地和陣營?;顒咏Y束后,他們會將游戲用品放回原處。飯堂里,學生自覺排隊領餐,用完餐后又排隊整齊地離開,沒有喧嘩,沒有擁擠。學生這些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靠長期熏陶感染的。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跟崗學習期間,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充分認識到唯有成長、蛻變,才會彼岸花開。今后,我將繼續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勤于思考,積極研究,大膽實踐,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有情懷、有影響的優秀教育人。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第二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