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園教研現場情景描述

情景一:

新入職教師培訓開始了,業務園長給每位教師發放了一份“幼兒園一日保教活動帶教要求”后,根據“要求”對幼兒園一日活動環節應注意的事項進行了講解。期間,教師L抬頭看看園長一臉茫然,教師S幾次試著調整座位,似乎怎么坐都不舒服……

情景二:

優秀教師展示活動時,各位教師交替觀摩了莊老師、崔老師執教的活動。研討過程中,評價莊老師的活動時,沒有觀摩莊老師活動的教師無所事事,評價崔老師的活動時,另一撥教師又開始了輪休……

情景三:

建構區教研時間到了,業務園長拋出研討話題“幼兒搭建行為的解讀”,大家紛紛拿出自己的記錄本或手機,依次闡述了自己在實踐中的所見、所悟。描述的教師眉飛色舞,傾聽的教師心不在焉,主持的教師焦心等待……

二、思路舉措

我們深知園本教研活動對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十分重要。傳統的文本學習、現場交流等方式讓園本教研活動看起來認認真真、轟轟烈烈的,但有時卻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如何解決園本教研活動存在的問題,提升園本教研活動的實效,我們努力開闊思路,以互聯網+微視頻為載體,為教師的成長開辟幽徑。

1.變文本學習為視聽學習

根據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我們將教師必須掌握的文本知識全部制作成了微視頻,供教師下載觀看、學習。如將“幼兒摔傷正確處理”和“身邊的案例”制成微視頻,供新入職教師觀看,引導他們思考:如果你是家長,你對哪種處理方式和方法比較滿意?哪種處理方法和流程對孩子最有利?

2.變現場學習為開放學習

受集團化辦學條件限制,教師現場觀摩的次數有限,現場學習幾率大大縮減了。這時,我們可以將優秀教師組織的活動拍成視頻上傳至幼兒園工作群或幼兒園內部學習網站,這樣全體教師都能觀摩到優秀教師組織的活動了,對他們后續工作的開展有很大的幫助。

3.變淺層學習為深層學習

當組織者提出相對開放的“研討主題”時,教師可以收集與主題密切相關,且具有研究價值的小素材拍攝成微視頻。如研討主題為“娃娃家里的故事與問題”,各班教師拍攝了聚焦交往、材料使用、情節拓展等不同主題的微視頻,涉及大、中、小三個年齡段。在園本教研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自己拍攝的微視頻,描述視頻所呈現的幼兒行為、情緒狀態、同伴互動、材料使用等情況,通過分析解讀幼兒當下的發展水平。參與研討的教師也可以根據視頻進行二次解讀與分析,這樣帶入問題使簡單的交流變成了互動式的深層研討,讓教研形式真正活了起來。

三、成效啟示

微視頻在園本教研中的作用已經十分明顯了,其不僅能夠增強園本教研常規問題研討的針對性、有效性,還能夠調動參研教師的積極性,有效助力教師的成長。

1.直觀形象,易于消化

我們將幼兒園要求教師熟知的內容制作成了微視頻,上傳至幼兒園工作群供新教師觀看學習,通過討論避免了教師被動理解、記憶相關文本知識的弊端。這樣的學習,非常符合數字化時代人們學習方式的改變,直觀、形象,便于教師感知、內化、吸收,既滿足了教師隨時隨地進行二次學習的需求,又提升了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時間自由,資源共享

隨著幼兒園規模的不斷壯大,傳統的教研活動無疑會影響幼兒園日常活動的開展。微視頻能夠使部分骨干教師的壓力情緒得到釋放,還能夠使部分教師被動參加學習的煩躁情緒得到緩解。教師無需集中觀摩,他們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學習時間,這種形式打破了傳統園本培訓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解決了教育資源不公平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隨時隨地共享其他優秀教師的資源。

3.代入問題,深度學習

有了具體的視頻代入,教師研討的主題更加明確了,尋找問題與分析問題的切入點更準確了,他們有觀有感,有問有答,有爭論有研析。從看到什么,找尋有價值的話題—從學到什么,多角度解讀幼兒的學習態度、學習品質—從應架什么,思考教師能夠為幼兒提供哪些支架,推動幼兒的深度學習。這三個問題層層推進,對教研主持者梳理、總結、提煉教研主題,形成解決問題的“關鍵點”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微視頻改變了傳統園本教研的模式,但其作用的最大化發揮還有待于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的探索。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安市第三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