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困生一直制約著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因此,有效做好學困生的轉化顯得尤為重要。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始終重視賞識學生,把賞識作為學困生轉化的一劑良藥,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一、真誠關愛,建立情感

如果學生能經常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對他個性的尊重和賞識,他便會在學習和生活中變得更加積極和主動。學困生更是如此,由于長期受到社會、學校甚至家長的不認同,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嚴重傷害。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只有主動走近他們,與他們平等交流,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理解的基礎上真誠地、一視同仁地去關心和愛護他們,才能消除他們內心的自卑和擔憂,建立起信任的情感橋梁,從而激發出一種積極的情感,讓他們對知識充滿渴望,對學習充滿信心。

二、 學會贊揚,樹立信心

大多數學困生表面上看起來對一切都不在乎,其實他們有一顆十分敏感而脆弱的心,經歷了無數次的冷落與失敗,他們變得消沉和自卑。這時,他們需要教師的肯定和贊美來克服自卑,重拾信心。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時常在全班同學面前強調:我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不管智力與基礎如何,只要他學習態度端正,他就是一個好學生。課堂上,我會更多的關注學困生,一旦發現他們聽懂了我講的內容就馬上提問,讓他們用英語來回答,然后表揚他們,讓他們逐漸找回自信。課后,我對學困生的作業做到面批面改,認真挖掘他們作業中每一個值得肯定的地方。久而久之,他們心中的自卑會在肯定中慢慢消失,學習的自信心便會樹立起來。

三、精心設計,培養興趣

興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我精心設計一些活動來培養學困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認真上好每一堂英語課。例如,在課文的角色扮演中,我讓一些優秀學生和學困生進行對話,讓學生用英語表演文中的內容,并促使學困生參與表演,變講臺為舞臺,他們也往往興趣盎然,躍躍欲試,無形中產生了一種“學好英語,展示自我”的動力。

四、因材施教,激發潛能

在幾次考試失敗之后,學困生往往會產生一種心理暗示:覺得自己太笨,再怎么努力也趕不上別人。我抓住他們的這一特點,根據他們的學習現狀,進行分層教學,特別是在課堂提問、作業設置、單詞聽寫和課后檢測等方面,對他們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要求,讓他們學有所獲。例如,講到英語詞匯的用法,我對學生分層要求,優秀學生要掌握,既會說又會用,學困生只要聽懂就行了。對于課文,我要求較好的學生能背誦會復述,而要求學困生會讀、理解大意就行。課后作業分層布置,發現學困生作業中的錯誤,不責怪他們,而是想方設法由淺人深地為他們講解,使其弄懂改正,更會使他們萌發出一種不學好英語對不起老師辛勤培育的情感,由此使他們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五、家校共育,助力成長

每個星期一都是教師最累的一天,也是學困生返校后表現最差的一天。上課打瞌睡,作業未完成等情況頻頻發生,這一切都讓教師無可奈何。五天的學校教育遇上兩天的家庭教育,效果幾乎為零。如何有效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起來,引人深思。

如果能創造條件讓父母參與賞識教育,對學困生的轉化是否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經過多次嘗試,我發現學困生的心理健康和行為習慣向好發展。因此,我利用家長會、校園開放日、校園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建立起教師、學生、家長三方面的連接紐帶,通過給家長培訓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使家長走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從而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鼓勵的語氣去激勵孩子,讓學困生在家中也能感受到理性的教育,使得他們放下抵觸情緒,接受家長的教育,聽取家長的建議,慢慢改掉自身的壞毛病,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呵護下健康成長。

總之,學困生并非天生的,賞識的本質就是關愛,賞識學生就是要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去鼓勵、去贊揚他們,正確塑造他們的靈魂,讓他們在健康快樂中茁壯成長。只有賞識,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才能激發他們的潛能,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湫坡頭鎮初級中學